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篇
  免费   0篇
农学   2篇
综合类   5篇
畜牧兽医   13篇
园艺   2篇
  2019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异噻唑啉酮蚕病防治试验初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20世纪70年代以来,国内外在蚕用消毒药物方面进行了大量的筛选研究工作,按spaulding对化学消毒剂分类的观点,常用的蚕用消毒剂可分为氯制剂、醛制剂和表面活性剂三类,使用最多的当数氯制剂、醛制剂两类。氯霉素能引起再生障碍性贫血,在生物体内残留时间长,已被禁止用于食品动物;红霉素因在溶液中不稳定,使用受到限制;而且,由于这两种抗生素的长期使用,使家蚕病细菌的耐药性增加而药效降低;醛制剂对皮肤粘膜具有刺激作用,对人体有害。在家蚕真菌病防治方面还没有比较好的治疗剂,因此,筛选新型药物用于家蚕蚕病防治很有必要。杀菌剂分为氧化型…  相似文献   
2.
RNA干扰沉默BmDHS基因对家蚕生长发育的影响研究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用家蚕4龄起蚕为材料,以桑抗冻蛋白基因dsRNA和ddH2O为对照,利用微量注射RNA干扰技术将家蚕脱氧羟腐胺赖氨酸合酶基因BmDHS的dsRNA注入幼虫体内,抑制家蚕BmDHS基因表达,获得BmDHS基因沉默表型.通过RT-PCR方法检测沉默家蚕体内BmnDHS基因mRNA水平平均下降了约25%,BmDHS靶基因Bm...  相似文献   
3.
[目的]明确发生在邯郸地区大名县辣椒大棚中的疫病病原菌。[方法]从辣椒大棚里采集辣椒疫病病样,对病原菌进行分离与纯化,并通过形态学观察、ITS序列分析及致病力测定,对病原菌进行鉴定。[结果]辣椒疫病病原菌为辣椒疫霉(Phytophthora capsici)。[结论]该研究为当地辣椒疫病防治提供科学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4.
白僵蚕高效液相色谱指纹图谱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建立白僵蚕甲醇提取物高效液相色谱指纹图谱,可较完整地反应白僵蚕内在化学信息,全面评价白僵蚕的质量。采用梯度洗脱高效液相色谱法对获取的指纹图谱数据进行相似度分析,建立了白僵蚕的指纹图谱。以主要的7个共有峰的相对保留时间和相对峰面积作为白僵蚕指纹图谱的相关技术参数,对10份白僵蚕样品测定得出的7个主要共有峰的相对保留时间重现性好,相对峰面积有明显差别。白僵蚕高效液相色谱指纹图谱可用于评价白僵蚕的质量。  相似文献   
5.
超氧化物歧化酶是野桑蚕保护酶体系的重要酶类。利用RT-PCR方法克隆出野桑蚕铜锌超氧化物歧化酶(Cu/Zn-SOD)cDNA(EMB I登陆号:AM410997),其开放阅读框ORF长465 bp,编码154个氨基酸。同源性及系统进化分析表明,推导出的氨基酸序列与3种果蝇的同源性平均为69.3%,与线虫为57%,各物种中与Cu/Zn结合的残基高度保守。利用ExPASy的ScanProsite以及PSort和TMpred对此编码的蛋白质结构和功能域分析,预测出其具有2段Cu/Zn-SOD特异序列,且该蛋白不存在信号肽以及跨膜区。将Cu/Zn-SOD cDNA克隆到pET-28 a(+)表达载体,测序鉴定后以IPTG诱导表达,SDS-PAGE电泳鉴定其表达的融合蛋白质分子量为19.4 kD。  相似文献   
6.
白僵菌菌株的分离鉴定及生物学特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9株白僵菌菌株为材料,对其进行鉴定并探讨了菌株的生物学特性。结果表明,有2株为卵孢白僵菌,7株为球孢白僵菌;以营养生长量、产孢量、抗紫外线能力和致病力等生物学指标进行综合比较筛选,球孢白僵菌B1为生产白僵蚕的最佳接种菌株。  相似文献   
7.
[目的]运用分子生物学技术克隆棉铃虫蛋白酶体B5亚基新基因,为进一步研究其功能奠定基础。[方法]以棉铃虫中肠总RNA为模扳,利用快速扩增cDNA末端(RACE)技术克隆棉铃虫蛋白酶体B5亚基新基因的cDNA序列并对所获序列进行分析。[结果]成功克隆了棉铃虫蛋白酶体瞄亚基全长947bp的cDNA序列,命名为Habeta5,包含1个843bp的完整开放读码框(ORF)序列,编码蛋白质为280个氨基酸残基,预测分子量为30.87kD,等电点为6.53。Habeta5蛋白在74~261氨基酸残基位置为蛋白酶体B5亚基的保守区域。Clustal W进行多序列比对发现,Habeta5蛋白质与果蝇等昆虫蛋白酶体B5具有62%以上的同源性,蛋白酶体B5的保守区域高度一致。邻近法NJ分子进化分析也显示,Habeta5蛋白质与其他生物蛋白酶体茚进化上同源。[结论]序列分析比对的结果表明所克隆的基因为棉铃虫蛋白酶体B5亚基基因(GenBank登陆号:FJ358434)。  相似文献   
8.
果蝇l(3)neo18基因可以通过P转座子诱发致死突变,编码的蛋白质具有还原型烟酰胺腺嘌呤二核苷酸(NADH)脱氢酶(ND)的功能。利用生物信息学、cDNA末端快速扩增(RACE)和反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RT-PCR)等方法,克隆了家蚕l(3)neo18同源基因,分析了基因结构与表达谱。Bm-l(3)neo18基因(EU826676)的cDNA全长为868 bp,由573 bp的完整开放读码框(ORF)序列、25 bp的5′端非翻译区序列(5′-UTR)和251 bp的3′端非编码区序列(3′-UTR)组成,编码蛋白质为190个氨基酸残基,分子质量22.7 kD,pI 9.60。Bm-l(3)neo18基因由3个外显子和2个内含子组成,定位于家蚕第3染色体,位于nscaf2930的1 203.8-1 205.6 knt。Bm-l(3)neo18蛋白质在1-185氨基酸残基位置为ND的SGDH亚基保守区,在61-83氨基酸残基位置具有一个保守的跨膜区域。采用Clustal W进行多序列比对发现,Bm-l(3)neo18与埃及伊蚊等昆虫ND具有50%以上的蛋白质同源性,ND的保守区域高度一致,NJ法分子进化分析也显示Bm-l(3)neo18与昆虫ND进化上同源。该基因除在家蚕卵期的表达量较低外,在幼虫、蛹和蛾期均有较高表达,且存在组织差异性。  相似文献   
9.
蛾类的性信息素信号传递是研究昆虫化学通讯的模型,性信息素结合蛋白(pheromone-binding protein,PBP)亚家族是研究热点之一。克隆了野桑蚕PBP亚家族的3个基因,命名为pbp1、pbp2、pbp3(GenBank登录号:GQ246497、GQ468569、GQ468570)。分析野桑蚕和家蚕pbp基因的编码区,发现碱基突变主要以转换为主(14/18),氨基酸变异主要为同义突变(16/18),成熟蛋白质的理化性质变化小,二级结构无变化,推测野桑蚕向家蚕的进化过程中PBP亚家族的基因功能没有变化。对具有PBP亚家族3个已知基因的6个昆虫物种进行氨基酸遗传距离和同源性分析,结果表明野桑蚕和家蚕间PBP1、PBP2、PBP3的遗传距离分别为0、0.02、0,同源性分别高达100%、98.6%和100%,物种间基因的进化速率很慢,进化分析显示PBP亚家族在这几个物种分化前已经产生。  相似文献   
10.
家蚕Osiris基因家族的克隆与序列结构及表达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生物信息学、RT-PCR和RACE等方法克隆了家蚕6个Osiris基因家族的成员,依次命名为BmOsiris7、BmOsiris9、BmOsiris18、BmOsiris19、BmOsiris20和BmOsiris21。序列分析表明,BmOsiris基因的序列ORF长度在723~882之间,所编码的氨基酸分子量大小也很接近,在26~31 kDa之间。pI分析表明,BmOsiris21为9.10,其余在6.41~8.66之间。SMART在线保守区域预测发现,该蛋白家族属于跨膜蛋白,都含有Osiris家族特有的DUF1676保守区域,支持了克隆的所有基因序列属于Osiris基因家族的推测。Osiris家族蛋白序列进化树分析显示,家蚕和黑腹果蝇的同系同源蛋白要近于同物种的旁系同源蛋白。表达谱分析表明,各基因在所调查的组织中均没有组织和时空特异性,但表达量的多少存在显著差异。染色体定位结果显示,BmOsiris7、BmOsiris9、BmOsiris18、BmOsiris19和BmOsiris20定位在Chr.26上,而BmOsiris 21单独定位在了Chr.4上。家蚕Osiris基因家族的以上所有分析结果和黑腹果蝇中O-siris基因家族极其相似,推测家蚕Osiris家族的功能可能与果蝇相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