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篇
  免费   0篇
林业   9篇
畜牧兽医   2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采用还原载银法对改性竹炭进行载银试验,得到了不同载银量的载银竹炭。利用扫描电镜对其结构进行分析的结果表明,银主要分布在竹炭的外表面和大孔中。同时,对比了竹炭在载银前后的吸附能力,包括碘吸附值、苯酚吸附值、灭菌效果以及载银量对它们的影响,结果表明,该载银竹炭可基本保持其原有的吸附能力。而且具有一定的灭菌效果。  相似文献   
2.
鸡新城疫是由鸡新城疫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高度接触性传染病,我国普遍采用以新城疫疫苗接种为主的综合防制措施,在很大程度上控制了该病的大规模流行,目前新城疫多呈非典型症状出现,主要以呼吸道症状和低死亡率为主。近年来,随着养鸡业的迅猛发展,禽类疾病发病呈现混合感染趋势,尤其是非典型鸡新城疫与大肠杆菌混合感染的病例日益增多,使病情复杂化,给诊断带来了难度,往往延误治疗最佳时机,使养鸡业遭受巨大的经济损失。现就鸡这一病例诊断和治疗情况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3.
竹炭吸附对氨基苯酚的热力学及动力学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了竹炭吸附对氨基苯酚(PPA)的动力学和热力学参数.动力学实验表明:竹炭对PPA的吸附拟用准一级动力学处理,298 K时的表观速率常数为5.08×10-4s-1,表观吸附活化能为19.6 kJ/mol.热力学研究表明:竹炭对PPA酚的吸附符合Langmuir等温吸附方程.测得吸附热△H为-18.0 kJ/mol,说...  相似文献   
4.
用传统工艺和改进工艺制备培养基,进行大肠杆菌的培养,比较不同制备工艺对细菌培养效果。结果:在其他培养条件相同情况下,用传统工艺制备培养基培养三批大肠杆菌,其活菌数分别是4.6×10^5、5.2×10^5、3.9×10^5;平均4.57×10^5。用改进工艺制备培养基培养三批大肠杆菌,其活菌数分别是8.2×10^5、8.6×10^5、8.0×10^5;平均8.27×10^5。后者比前者增加活菌数3.7×10^5。  相似文献   
5.
竹炭对苯胺吸附的热力学与动力学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热力学和动力学角度,研究了竹炭对水中苯胺的吸附行为。动力学研究表明:竹炭对苯胺的吸附拟用准一级动力学描述,动力学方程可表示为-In(1-F)=kt。表观吸附速率常数与温度的关系符合Arrhenius经验公式,测得其表观活化能约为29.4kJ/mol。热力学研究表明:温度升高,吸附平衡常数减小,吸附量减小。竹炭对苯胺吸附的焓变为负值,说明竹炭吸附过程为放热过程,且AH〈40kJ/mol,表明吸附过程主要为物理吸附。测得吉布斯自由能AG〈0,表明吸附质从溶液到吸附刺表面的吸附过程是自发过程。  相似文献   
6.
通过硝酸+微波加热和氨水吸附的方法对普通竹炭进行表面改性处理,运用红外图谱和元素分析对改性前后的竹炭进行表征.结果表明:含氧基团和含氮基团的含量明显增加.吸附试验结果表明:改性后竹炭对金属离子的吸附性能明显提高,其中,汞(Ⅱ)的吸附量提高25%以上,钯(Ⅱ)的吸附量提高32%以上,且吸附过程从以物理吸附为主转化为以化学吸附为主.  相似文献   
7.
竹炭对溶液中汞(Ⅱ)离子的吸附行为研究   总被引:26,自引:1,他引:26  
张启伟  王桂仙 《林业科学》2006,42(9):102-105
研究不同竹炭对溶液中Hg2 的吸附能力,包括接触时间、pH值、投料量、吸附温度和溶液中汞的初始浓度对吸附的影响.结果表明:竹炭能有效去除水溶液中的汞;在pH值3.2~6.2的范围内,竹炭对溶液中的汞均有较大的吸附能力,最佳的吸附酸度为pH=5.9;吸附温度升高,吸附量减小,说明吸附是放热过程;Freundlich等温吸附模型能较好地描述吸附过程.用水和微波加热的方法对吸附后的竹炭进行再生试验,竹炭的吸附能力可恢复到原来的97%以上.竹炭可作为理想的除汞吸附材料.  相似文献   
8.
活化竹炭对水相中苯酚的吸附条件及其再生研究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采用NaOH溶液浸泡+微波加热的方法对竹炭进行活化,结果表明:竹炭的比表面积和对苯酚的吸附能力均有明显的提高。该法有望成为竹炭活化的有效手段。此外,还研究了竹炭对溶液中苯酚吸附条件与规律,结果表明:竹炭对水相中苯酚的吸附符合一般的吸附规律。微波加热技术被用于吸附苯酚后竹炭的再生,结果发现:竹炭的吸附能力恢复到原来的9 0%和9 6%。  相似文献   
9.
竹炭的微波处理方法与效果的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研究了竹炭吸附前,利用微波进行预处理的处理方法与效果。结果表明:微波处理后竹炭的比表面积与吸附能力有显著的提高,不同的竹炭用微波或NaOH加微波处理后.亚甲基蓝吸附值提高了34%-92%。该法用于吸附Pb^2+后的竹炭的洗脱,竹炭的吸附能力恢复到原来的90%以上。该法有望成为竹炭活化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10.
竹炭对苯胺的吸附特性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研究竹炭对水溶液中苯胺的吸附特性,包括接触时间、pH值、吸附剂质量、吸附温度及溶液中苯胺的初始浓度对吸附的影响.结果表明;吸附平衡时间为360 min;在pH值4.0~6.4的Hae-NaAc缓冲体系中,竹炭对苯胺有较高的吸附能力,其中最佳吸附酸度为pH=5.90;当苯胺的初始浓度为0.060 mg·mL-1时,平衡吸附量为44.5mg·g-1,竹炭能有效地除去水相中的苯胺;随着温度的升高,吸附量增大,说明吸附过程是一个放热过程;竹炭对苯胺的吸附行为服从Freundlich吸附等温方程式;在0.8 mol·L-1H2SO4中,对使用过的竹炭采用微波加热处理法进行再生,竹炭的吸附能力恢复到原来的97%.竹炭有望成为除废水中苯胺的吸附材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