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4篇
农学   3篇
  1篇
综合类   5篇
畜牧兽医   8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2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依据学校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的理论与实践教学现状,提出了在"互联网+"时代下,网络信息技术对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分析了现代信息化教学的优势与不足,最后针对食品专业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互联网+"时代下食品专业理论与实践教学需要进行改革的建议,以期为高校其他专业理论与实践教学改革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为了了解加热温度对红枣汁中维生素C含量变化的影响,降低红枣汁在加工过程中维生素C的损失,该文以红枣澄清汁为材料,采用可逆的一级反应模型研究了不同加热温度下还原型维生素C(AA)的降解规律并推导出氧化型维生素C(DHAA)含量变化的数学模型.在此基础上利用Arrhenius方程计算得到AA和DHAA的降解反应活化能.结果表明,在303,313,323,333,343 K温度条件下,可逆的一级反应模型适用于表达红枣汁中AA的降解规律,非线性回归决定系数γ2均大于0.98.DHAA的数学模型也能较好地预测DHAA在红枣汁中的含量变化规律.在不同的加热温度下,AA与DHAA均能发生降解反应,但DHAA的降解速率较AA低,DHAA的降解主要发生在AA的降解反应达到平衡之后.AA热降解反应活化能较低,表明红枣汁中的AA对热处理较敏感.该研究为优化红枣汁的加工工艺、提高红枣汁的品质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3.
李鹏  尉亚辉  高慧  王毕妮  曹炜 《中国蜂业》2010,61(4):7-9,20
【目的】研究荞麦花粉甲醇提取物的抗氧化作用。【方法】以羟基自由基诱导2-脱氧核糖和pBR322DNA氧化损伤为模型,研究荞麦花粉甲醇提取物对羟基自由基致DNA氧化损伤的保护作用。【结果】荞麦花粉甲醇提取物的还原力,Fe2+的络合能力和对羟基自由基的清除能力均与其在反应体系中的含量成正相关。【结论】荞麦花粉是一种有效的羟基自由基清除剂;且在体外环境,对羟基自由基氧化损伤的pBR322 DNA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4.
蜂蜜是一种古老的用于治疗烫烧伤的天然药物.本文对近年来国内外关于蜂蜜治疗烫烧伤的物质基础、药用机理和临床应用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5.
通过分析畜产食品工艺学课程的教学现状,探讨了在畜产食品工艺学课程中引入PBL-LBL相结合的教学模式的必要性及其教学改革应用,包括课前准备、课堂教学及考核评定,旨在为今后教学提供理论指导,以适应现代创新型人才培养的要求。  相似文献   
6.
以羔羊皱胃为原料,研究了硫酸铵和食盐盐析法纯化羔羊皱胃酶的工艺条件,系统分析了食盐饱和度、pH、盐析温度以及盐析时间对羔羊皱胃酶纯化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硫酸铵不适宜用于盐析羔羊皱胃酶,而食盐是羔羊皱胃酶适宜的盐析剂。食盐盐析羔羊皱胃酶的适宜盐析条件为:食盐饱和度55%~65%,pH 4.00~4.60,盐析温度4℃,盐析时间16 h。  相似文献   
7.
蜂蜜掺假检测方法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主要介绍了同位素比值分析法,高效阴离子交换色谱-脉冲安培检测法,双果糖酐检测法,傅立叶转换-拉曼光谱分析法,差示扫描量热法等方法在蜂蜜掺假检测方面的应用.  相似文献   
8.
为进一步了解羊乳、牛乳和人乳3种乳样蛋白质相关信息,对其基本成分进行测定,并通过蛋白质组学技术对所含蛋白质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结果表明:羊乳和牛乳的蛋白质含量高于人乳,人乳的脂肪和乳糖含量较高;3种乳中共鉴定出3370种蛋白质,乳中蛋白质的生物过程主要集中在细胞和代谢过程,细胞定位主要分布在腔体和细胞器上,分子功能表现...  相似文献   
9.
对羔羊皱胃酶的凝乳特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皱胃酶的最适作用温度为50℃,低于40℃酶稳定性较好,60℃处理10rain,酶活完全丧失。在乳pH5.5~7.5之间,随乳pH的增大而降低,当pH达到7.5时酶活近乎完全丧失;酶液在pH2.0~7.0之间处理20h后,酶活还保持稳定。AP^3+,Ca^2+和Na^+对皱胃酶有较强的促凝乳作用,K^+,Mg^2+,Mn^2+,Fe^3+无较明显的促进和抑制凝乳作用,而Cu^2+和Zn^2+有明显的抑制酶活的作用。并研究了底物浓度对酶活的影响,得出羔羊皱胃酶催化反应的米氏常数Km为1.893g/L。  相似文献   
10.
【目的】构建一种更具实用性的可定量检测鼠伤寒沙门氏菌的新型电化学适配体传感器,克服传统沙门氏菌检测方法在时效性、灵敏度和操作简便性等方面的不足。【方法】将反应制得的氧化石墨烯(GO)滴涂在玻碳电极(GCE)表面,于PBS缓冲液中采用电化学还原法将其还原为还原氧化石墨烯(rGO),随后放置电极于氯金酸溶液中进行电沉积,于表面修饰一层纳米金(AuNPs)。依靠金硫键的作用将鼠伤寒沙门氏菌适配体互补链(S)固定在电极上,滴加封闭剂巯基己醇(MCH)占据电极表面空余位点,保证电极无非特异性吸附后,再将鼠伤寒沙门氏菌适配体(Apt)滴涂于电极表面,使S与Apt杂交形成DNA双链结构。将电极于37℃下同鼠伤寒沙门氏菌与核酸外切酶I(Exo I)的混合液孵育,依靠鼠伤寒沙门氏菌与Apt高度特异性结合,将Apt从电极表面带离,再基于Exo I对单链DNA的剪切作用,使鼠伤寒沙门氏菌得以循环重复作用于适配体,再将电极浸入亚甲基蓝(MB)溶液一段时间后,通过监测电极表面的电信号,并对其在菌液中的孵育时间及Exo I的浓度进行优化,构建检测鼠伤寒沙门氏菌的新型电化学适配体传感器。使用构建的传感器对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志贺氏菌、单增李斯特菌以及副溶血弧菌进行检测,以确定该传感器的特异性;对2×102-2×107 cfu/mL的鼠伤寒沙门氏菌进行检测,以确定该传感器的敏感性;对猪肉样品进行鼠伤寒沙门氏菌的定量检测,以确定该传感器的实用性。【结果】所构建的鼠伤寒沙门氏菌电化学适配体传感器在菌液中的最适孵育时间为40 min,Exo I的最适浓度为0.8 U·µL-1。特异性试验结果表明,该传感器仅在鼠伤寒沙门氏菌存在时有电信号响应,而对非目标菌无响应。敏感性试验结果表明,该传感器具有很高的敏感性,对鼠伤寒沙门氏菌的敏感性可达67 cfu/mL。使用构建的鼠伤寒沙门氏菌电化学适配体传感器对猪肉中的鼠伤寒沙门氏菌进行定量检测,加标回收率在97.3%-106.7%。【结论】所构建的新型鼠伤寒沙门氏菌电化学适配体传感器具备灵敏度高、特异性强、易于操作、检测迅速及成本低廉等优点,有望应用于食品工业中鼠伤寒沙门氏菌的现场快速定量检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