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2篇
综合类   1篇
畜牧兽医   6篇
  2019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禽类在进化过程中形成了一套独特的呼吸系统,除了与其它脊椎动物所共有的上呼吸道、气管和肺之外,禽类的呼吸系统还包括一套复杂的气囊。从疾病的治疗角度来讲,气囊成为疾病防治的  相似文献   
2.
头孢噻呋及其在奶牛乳房炎治疗上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奶牛乳房炎是高产奶牛最常见的疾病之一,对奶业的发展危害严重.目前,抗生素疗法是治疗该病的常用方法、头孢噻呋是第一个动物专用的第三代头孢菌素类抗生素,具有抗菌谱广、抗茵活性强、给药后吸收快、生物利用度高及生物半衰期长等特点、本文介绍了头孢噻呋的理化性质、作用机理、药代动力学、不良反应、药物残留等,并阐述了其在奶牛乳房炎治疗上的应用。  相似文献   
3.
本研究以0.1 mg/kg体重的剂量研究美洛昔康片在比格犬中的药代动力学和生物利用度。HPLC分析血浆中的药物浓度,WinNonlin 6.4非房室模型计算药动学参数。比格犬内服美洛昔康片后测得0~48 h美洛昔康的T1/2、Cmax、Tmax和AUC0-t分别为14.55 ± 2.18 h、296.16 ± 74.15 ng·mL-1、6.0 ± 0.00 h和6356.79 ± 1089.78 ng·h·mL-1;比格犬静脉注射美洛昔康溶液后,测得0~48 h美洛昔康的T1/2和AUC0-t分别为11.54 ± 4.18 h和5510.68 ± 1075.29 ng·h·mL-1。内服美洛昔康片剂的绝对生物利用度为115.35%。美洛昔康片在比格犬体内消除速率较慢,消除半衰期较长,在体内滞留时间较长,绝对生物利用度高,药物在体内作用时间较长等药动学特征。  相似文献   
4.
非甾体抗炎药(Nonsteroidal anti-inflammatory drugs,NSAIDs)是一类具有抗炎与镇痛作用的药物,作为改善炎性症状和缓解疼痛的理想药物,在临床上已广泛应用。中国现有兽用NSAIDs品种单一、副作用明显,迫切需要开发引进有更好疗效和较小副作用的新药。  相似文献   
5.
本试验进行了盐酸头孢噻呋乳房注入剂(干乳期)治疗奶牛干乳期乳房炎的临床疗效观察。试验选择75头即将进入干乳期且体细胞数在40万~80万个/mL的奶牛,分为5组进行临床疗效观察。结果显示,按照临床推荐剂量每个乳区注入1支(含500mg头孢噻呋)盐酸头孢噻呋乳房注入剂,对由乳房内链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等细菌引起的奶牛乳房炎具有良好的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6.
利福昔明是一种治疗奶牛干乳期乳房炎的新药,具有独特的抗菌机制和良好的抗菌活性,其抗菌谱广,抗菌活性强,无致畸性、致突变性、致癌性、生殖毒性,适用于乳房局部用药。本文对其理化性质、作用机理、药理毒理性质及临床应用和疗效进行综述,以便兽医工作者全面了解,进而用以指导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 确定自主研发新兽药——头孢洛宁乳房注入剂(干乳期)对靶动物的安全性。【方法】 选择经产和初产健康泌乳期奶牛各6头,入选前30日内未接受过全身性或乳房内抗生素给药,产奶量在15-35 kg。给药前1日、给药当日(0日),记录各试验奶牛的日产奶量、直肠温度,并采集奶样进行体细胞检测。采样时先用清水冲洗乳房,用75%乙醇对乳头及周围进行消毒,待酒精挥发后,手工挤奶,弃去前三把奶后,采集奶样于灭菌试管中,贴好标签,低温(4℃)保存并于6 h内送实验室检测。给药当天,待奶牛挤完奶后,先用消毒毛巾清洁各乳区,再用消毒药液浸泡乳头约30 s,然后进行乳头内灌注给药。灌注时轻轻推压活塞,将药物缓缓注入乳池内,使药物均匀分布。按照推荐剂量,每头奶牛的4个乳区分别单次注入头孢洛宁乳房注入剂(干乳期)一支(含头孢洛宁250 mg)。给药后1日、3日、5日、7日和10日对4个乳区各采集奶样。记录奶牛标识、观察时间、试验日期和时间、每头奶牛日产奶量及体温等参数。检测乳样中体细胞数(SCC),对给药当日(0日)和给药后第10日各采集的乳样进行细菌学检查。将各奶样接种至选择性培养基分离各种病原菌。分离菌株经纯化培养后,依据菌落形态、染色特征、生化特点鉴定其种类。主要分离金黄色葡萄球菌、链球菌(无乳链球菌、乳房链球菌)、大肠杆菌。【结果】 在整个试验期间,给药乳区未出现乳房红、肿、热、痛等临床症状。给药前1日、0日和给药后的1、3、5、7和10日,体细胞数大多在25-40万个/mL,平均体细胞数分别为33.26、32.74、32.70、31.63、31.24、30.62、30.04 万个/mL,给药后各时间点奶样体细胞数与给药前体细胞检测结果相比,体细胞数有所降低,但经重复测量方差分析显示无显著性差异(P>0.05);日产奶量在23-33 kg,平均日产奶量分别为27.30、27.35、27.25、27.40、27.64、27.83、28.00 kg,经重复测量方差分析显示无显著性差异(P>0.05);所有试验奶牛在给药前和给药后不同时间点的直肠温度均在奶牛的正常温度范围内(38.4-39.2℃),直肠平均温度分别为38.79、38.82、38.83、38.77、38.71、38.71、38.69℃,经重复测量方差分析显示无显著性差异(P>0.05);故按推荐剂量单次给药对奶牛的体细胞数、日产奶量、体温无显著影响。病原菌鉴定结果表明:在给药当日(0日)采集的乳样中,分离到链球菌、葡萄球菌和大肠杆菌分别为2、3和4株;给药后第10日,仅检测到葡萄球菌和链球菌各1株,给药前后目标菌数量有显著降低。【结论】 头孢洛宁乳房注入剂(干乳期)对奶牛体温、产奶量和奶中体细胞数等无不良影响,该制剂用于奶牛安全。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