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篇
  免费   0篇
畜牧兽医   5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2.
<正> 一、前言 蚕沙是养蚕的副产物,在两个县测定121户蚕农饲养的66.45张蚕种的春蚕、夏蚕和秋蚕,平均每饲养1张蚕种的桑蚕可产风干蚕沙77.4公斤。试验分析说明,蚕沙的特点是:1.易于干燥,薄层摊晒2~3天就能风干。2.便于贮存:用箩、筐、缸、袋存放或堆放在干燥防潮地面上数月至1年均不会霉烂。3.营养丰富:风干蚕沙含水份11.59±4.32%、粗蛋白质12.16±0.44%、粗脂肪3.52±0.63%、粗灰分14.79±2.22%、钙3.36±0.23%、磷0.17±0.08%、无氮浸出物45.07±4.89%、消化能10.42兆焦耳/公斤(推算值)。4.无毒副作用:蚕沙中农残含量极微,仅含乐果2.46ppb、砷2.79ppm、铝1ppm。5.利用方便:鲜湿蚕沙可直接加入饲料中喂猪,风干蚕沙可混在饲料中粉碎或单独粉碎后加入饲料中喂猪。南充地区是桑蚕主产区,可年产风干蚕沙1亿公  相似文献   
3.
<正> 1987年,我们把提高种公猪利用率作为促进猪种改良的重要措施来抓,取得了显著成效。全区畜牧部门饲养的430头种公猪,共计配种60.2万窝,头平年配种量达1402窝。配种多,收入多,猪种改良体系得到了巩固和发展。促进了猪改工作稳定开展,全区配种杂交面达到85%以上。全区肉猪出栏量比1986年增加8.9%,出栏率达104.9%,比1986年增加2.7%。我区提高种公猪利用率的主要措施有3条: 1.推广人工授精技术。实践证明,种公猪采1次精,平均可配14—20头母猪。采用人工授精技术,是提高种公猪利用率的先决条件。在推广工作中,我  相似文献   
4.
<正> 1987年,我们把提高种公猪利用率作为促进猪种改良的重要措施来抓.取得了显著成效。全区畜牧部门饲养的430头种公猪,共配母猪60.2万头次。公猪头平均年配种量达1402头次。配种多,收入多,猪种改良体系得到了巩固和发展,促进了猪改工作稳定开展,全区配种杂交面达到85%以上。猪种改良配合其他科  相似文献   
5.
<正> 人工授精是进行猪种改良,促进生猪发展的重要技术。近年来,我区大力推广人工授精技术,收到了良好效果。第一,促进了生猪发展。1986年,全区人工授精配种452950窝,配种杂交面达到82.2%.肉猪出栏量达到469万头,比1985年增加12.2%。出栏率达到102.2%。第二,巩固了基层畜牧兽医站.1986年,全区共收人工授精配种费86.5万元。除去种猪饲养费31.4万元,种猪和圈舍等财产折旧费10.7万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