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篇
  免费   2篇
农学   2篇
综合类   4篇
畜牧兽医   2篇
植物保护   2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1年   2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事理学是对人们周围所发生的各种各样的现象及其所具有的共同本质、一般规律进行研究与分析的理论。医学专业广博的知识背景和学习实践深度,使得替他行业难以逾越进行医学创新的技术壁垒,又由于医疗行为事关人类身心健康使得医学相关的创新创业需要相应资质,医学从业人员难以进行创新实践。文章通过对事理学的基本思想、内容进行简单介绍,又通过比较事理学与“TRIZ”创新理论来展示事理学理论特点,并对事理学在医学领域的应用进行探究。  相似文献   
2.
<正>一、走进田间,了解现状走进田间,我们发现番茄叶片黄化,叶缘稍上卷,据农户描述,起初叶片出现灰白色至浅褐色近圆形小斑点,后来病斑扩大,病斑中央呈浅褐色,外缘变为深褐色,严重时叶片干枯死亡。发病后期病斑常破裂穿孔,出现淡黑色霉层。二、室内镜检,确定病因由田间发病症状及作物生长情况,诊断疑似感染灰叶斑病。为了准确诊断病因,我们采集了病害样品,并带回实验室镜检。  相似文献   
3.
<正>一、走进田间,了解现状走进田间,我们发现番茄叶片黄化,叶缘稍上卷,据农户描述,起初叶片出现灰白色至浅褐色近圆形小斑点,后来病斑扩大,病斑中央呈浅褐色,外缘变为深褐色,严重时叶片于枯死亡。发病后期病斑常破裂穿孔,出现淡黑色霉层。二、室内镜检,确定病因由田间发病症状及作物生长情况,诊断疑似感染灰叶斑病。为了准确诊断  相似文献   
4.
选择改良去势公牛48头,随机分为4组,分别饲喂青贮、微贮、氨化与干玉米秸(对照组),进行70天育肥试验,比较用不同方法处理的玉米秸饲喂肉牛的增重效果.结果表明,青贮组、微贮组与氨化组牛增重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但青贮组、微贮组与氨化组之间牛增重差异不显著(P>0.05).  相似文献   
5.
本文介绍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以甲醇和0.05%磷酸水为流动相,以Agilent C18色谱柱和二极管阵列检测器,在220nm波长下对喹螨醚原药进行定量分析。结果表明喹螨醚线性相关系数为0.999 9;标准偏差为0.26,变异系数为0.27%;平均回收率99.9%。  相似文献   
6.
农产品期货市场是农产品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只有充分发挥其价格风险转移机制、价格发现机制和价格稳定机制,才能稳定我国的农产品供求关系。  相似文献   
7.
无压隧洞洞内消能试验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通过新疆喀什河吉林台一级水电站引水隧洞水力学模型试验,对深孔式无压隧洞洞内消能及消能工型式进行试验研究的成果,提出了在无压隧洞洞内设置消力池加悬栅的消能工型式。试验表明,悬栅的置入增大了掺气量,并且起到了破碎水跃表面波浪的作用,从而削弱了因池中水波而引发的下游洞内涌浪。该消能工的消能率达90%以上。  相似文献   
8.
王锟  张丽兰  黎斌  杜广祖  陈斌 《南方农业学报》2022,53(10):2894-2903
【目的】明确草地贪夜蛾幼虫在山地玉米植株上的空间分布特征,为草地贪夜蛾的预测预报、抽样调查和防治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云南省曲靖市师宗县龙庆乡山地玉米种植区为调查研究点,设置系统调查田3块,每块田采用W型五点调查取样法,调查并记录不同生育期和不同部位玉米植株上草地贪夜蛾不同龄期幼虫数量;采用聚集指标、Iwao回归分析法和Taylor幂法则等方法分析山地玉米田草地贪夜蛾幼虫的空间分布格局,并基于空间分布结果,进一步拟合提出幼虫密度的理论抽样模型和基于幼虫密度防治指标的序贯抽样技术。【结果】不同生育期玉米植株上草地贪夜蛾各龄期幼虫的组成不同。除1龄幼虫在雄穗上无分布外,各龄期幼虫在玉米不同部位上均有分布,幼虫数量由大到小的分布顺序为心叶>雌穗>茎/叶>雄穗。玉米齐苗期、拔节期、大喇叭口期和吐丝期草地贪夜蛾低龄幼虫数量比例较高,分别为100.00%、71.45%、63.39%和78.07%,抽雄期、散粉期、灌浆期、乳熟期和蜡熟期草地贪夜蛾高龄幼虫数量比例较高,分别为70.01%、83.55%、81.35%、95.94%和95.56%;玉米心叶和雌穗上虫量占比较高,分别为37.73%和34.49%,其中雌穗虫量最高达237.78头/100穗;草地贪夜蛾低龄幼虫在山地玉米田呈聚集分布,高龄幼虫呈均匀分布;综合来看,山地玉米田草地贪夜蛾幼虫呈聚集分布,且聚集度具密度依赖性。基于空间分布的草地贪夜蛾低龄、高龄和全部幼虫样本的最佳理论抽样数计算模型分别为$N = (\frac{{3.84}}{{{D^2}}})(\frac{{3.2575}}{{{m^2}}} + 0.2874)、N = (\frac{{3.84}}{{{D^2}}})(\frac{{1.008}}{m} - 0.0644)$和$N = (\frac{{3.84}}{{{D^2}}})(\frac{{1.4718}}{m} + 0.3370)$,基于防治指标的低龄、高龄和全部幼虫样本的序贯抽样区间计算公式分别为${T_{{\rm{Iwao(n)}}}} = 0.33n \pm 1.96\sqrt {1.1063n} 、{T_{{\rm{Iwao(n)}}}} = 0.33n \pm 1.96\sqrt {0.3257n} $和${T_{{\rm{Iwao(n)}}}} = 0.33n \pm 1.96\sqrt {0.5224n} $。【结论】云南山地玉米田草地贪夜蛾低龄幼虫呈聚集分布,高龄幼虫呈均匀分布,整个生育期田间草地贪夜蛾幼虫总体呈聚集分布;可通过拟合的模型计算低龄和高龄幼虫取样的最佳理论抽样数及序贯抽样区间。  相似文献   
9.
根据短密木霉菌31636 ITS基因序列设计特异性引物TB51F/51R,建立其荧光定量PCR (RT-PCR)检测体系。通过盆栽试验明确短密木霉菌31636对南瓜疫病的防治效果,并采用RT-PCR检测技术监测短密木霉菌31636与辣椒疫霉菌LJ12010805在南瓜根际土中的动态变化。试验结果表明,利用该引物建立的RT-PCR检测体系线性关系良好,灵敏度为0.16 pg/μL,是普通PCR的100倍。采用拌土法接种短密木霉菌31636菌悬液10 mL育苗对南瓜疫病的防效最佳,定植后第15、30 d时防治效果分别为75.63%和46.82%。RT-PCR检测结果显示基质土中短密木霉菌31636呈减-增-减的动态变化规律,15 d时菌量最大,拷贝数为3.44×106copys/μL;于定植后第3、15 d辣椒疫霉菌LJ12010805菌量分别达到最大、最小值,拷贝数分别为2.42×106copys/μL和5.76×102copys/μL。而对照的辣椒疫霉菌LJ12010805菌量持续增加,监测的第30 d拷贝数最大,为8.42×107copys/μL。  相似文献   
10.
以山西省朔州市山阴县薛圐圙乡沙岭村为调研地点,通过与当地农民进行深度访谈,了解并总结出农民在养殖业、种植业领域所具有的乡土知识,并从中发现现代农业科学知识与乡土知识的融合。认为,"兼容"是经济一体化大背景下农业知识体系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