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篇
  免费   0篇
畜牧兽医   3篇
  2018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采用PCR技术扩增了微小隐孢子虫Cp23基因,将Cp23基因克隆至原核表达载体pET-28a(+)中,构建重组表达载体pET28a-Cp23。将其转化至宿主菌E.coli BL21(DE3)中,用IPTG诱导表达后进行SDS-PAGE和Western blot分析。SDS-PAGE结果表明,蛋白相对分子质量为25 000,目的蛋白高效表达,且为包涵体蛋白。Western blot结果表明,表达产物可被微小隐孢子虫阳性血清识别,具有良好的免疫反应原性。本研究为抗微小隐孢子虫疫苗和免疫学诊断方法的研制提供候选抗原。  相似文献   
2.
为了研究犊牛口蹄疫O型灭活苗不同免疫程序的免疫效果,本试验采用2种免疫方案对犊牛进行口蹄疫O型灭活苗免疫,即免疫程序A在口蹄疫O型母源抗体和免疫抗体监测值接近临界值时进行免疫,免疫途径为肌肉注射,免疫剂量按疫苗说明书要求;免疫程序B的首免和二免时间比免疫程序A提前一周进行,方法同免疫程序A。免疫后不同时间采用液相阻断酶联免疫吸附试验(LPB-ELISA)检测血清口蹄疫O型抗体水平。结果表明:A组犊牛在90日龄进行首免,免疫后14天抗体水平达到有效保护水平,免疫后28天部分犊牛抗体水平下降到临界保护水平之下;首免后1个月(120日龄)进行加强免疫,二免后的免疫抗体水平对牛群的保护一直维持到免疫后120天;二免后4个月(240日龄)进行三免,免疫保护期持续4个月。但首免前和二免前抗体效价相对较低,接近临界值。B组犊牛的免疫抗体变化规律同免疫程序A,但产生高效价抗体的时间提前,整个免疫期抗体水平均处于较高水平,可提供有效保护。说明免疫程序B的免疫效果优于免疫程序A。  相似文献   
3.
正棘口吸虫病是由棘口科的多种吸虫寄生于畜禽及人肠道中所引起的吸虫病。园圃棘口吸虫主要分布在日本、朝鲜和我国。棘口吸虫首先在日本东京犬小肠内发现,后证实在我国江苏、浙江、福建、广东、广西、云南、四川及天津等地区广泛流行[1],但在河北省并未见报道[2]。现将在河北省保定市发现的一例宠物犬感染园圃棘口吸虫病例报道如下。1患病犬的基本信息2016年5月10日,河北省保定市某家养宠物泰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