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篇
  免费   2篇
林业   3篇
农学   1篇
综合类   6篇
畜牧兽医   1篇
园艺   2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2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针对西南林业大学老校区校园内主要道路上的行道树,采用观察记录、道路取样以及数据分析等方法,对学校行道树树种类型、配植方式、景观特点及其整体栽植情况进行研究和分析。结果显示,西南林业大学老校区校园内主要道路共有12种行道树,隶属8科11属,学校内行道树品种及数量相对较少,个别行道树存在配置方面的问题。在调查研究和数据分析的基础上,为校园行道树管理和学校今后发展方向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2.
3.
介绍了定边县林业有害生物发生现状及防治工作存在问题,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森林是极为重要的自然资源,具有制造氧气、调节气候等作用.为减少驼腰子林场虫害发生,笔者与林场技术人员将林场分为天然林区、人造林区、灌木区和农田区,采用了样点法、网捕法、植株观察法、黄盘法等方法于2019年5月—2021年9月对各区域内害虫种类及数量进行调查.调查结果表明,驼腰子林场内共采集到昆虫样本891只,隶属3目1...  相似文献   
5.
<正>巨野县位于山东省菏泽市东部,种植棉花历史悠久,是全国优质棉生产基地和全国棉花生产先进县,也是山东省第一植棉大县。本县传统种植棉花是麦棉套种和蒜棉套种一年两熟这两种种植模式,主要以蒜棉套种模式为主。这两种套种模式都需要育苗移栽、整枝打杈等繁琐工作,机械化程度低,人工投入多,劳动强度大,一直制约着全县棉花生产的发展。2013年以来,在山东省和菏泽市有关专家的指导帮助下,本县连续开展了蒜后直播短季棉试验示范工作,通过蒜后直播短季棉不同品种、不同播期、  相似文献   
6.
饲草料种植、奶牛养殖和乳制品加工是现代奶业产业链不可分割的三大环节。探索种、养、加三者结合,实现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奶业一体化发展模式,对解决奶业深层次矛盾、构建河北省奶业持续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针对河北省奶业“种养加”一体化发展现状进行走访调研,深入剖析奶业产业链种、养、加各环节的制约因素,为进一步促进河北省奶业可持续发展,帮助养殖场走出困境、提高养殖效益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7.
2014年5、8和10月分别对渤海西部滨海带陆域海河、马颊河、黄河COD_(Mn)和TOC进行测定,分析各河流中COD_(Mn)与TOC的浓度变化趋势,并开展二者相关性研究。结果表明,海河、马颊河和黄河COD_(Mn)浓度范围分别为2.87~20.25、5.83~14.44、1.80~4.80 mg/L,TOC浓度范围分别为4.26~9.51、5.05~26.62、3.00~16.27 mg/L,其中马颊河有机污染最重,黄河最轻;在海河和马颊河中的两种污染物浓度从上游到下游均呈升高趋势,但在黄河中的变化不大。海河和黄河COD_(Mn)和TOC浓度均值受采样时间变化的影响很小,而马颊河中TOC浓度均值在5月和10月有显著差异。三条河流各月份的COD_(Mn)和TOC的相关性差异较大,COD_(Mn)和TOC协同变化趋势越相似,相关性越显著。  相似文献   
8.
对拟建讷河通用机场及其周边环境鸟类迁徙进行生态调研与监测,掌握了讷河通用机场及其周边不同生态环境中鸟类活动状况及其候鸟迁徙的现状,获得了鸟类迁徙的相关信息,了解了该区域鸟类的分布现况,项目的研究可以促进北方通用机场和民用机场的鸟情调研的研究进程,保障我国航空飞行器的安全。  相似文献   
9.
为更好进行云南松苗木培育,提升云南松苗木质量,通过对2年生云南松苗木生长性状及不同部位氮(N)、磷(P)、钾(K)储量进行统计以及相关性、异速生长分析,研究云南松氮、磷、钾储量。结果表明,云南松幼苗生长2年后,其地下部位氮、磷、钾分配大小依次为钾储量>氮储量>磷储量;氮、磷、钾在土壤中的分配比例为氮储量>磷储量>钾储量;地上部位氮、磷、钾储量占单株氮、磷、钾储量的比例为钾储量>磷储量>氮储量;磷和钾在地下部位的累积速率大于地上部位的累积速率。以期为云南松苗木培育提供理论参考,为实际生产提供一定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0.
以黄土高原地区为研究对象,以近40年中国土地采用现状遥感监测数据为主要信息源,利用土地利用转移矩阵法和统计学方法,计算得到黄土高原地区各土地利用类型的变化量及类型之间相互转移的面积百分比,区分出土地利用转移的系统性和随机性,并利用CA-Markov模型结合中国人口空间分布、农田生产潜力等数据准确预测出2030年该地区的土地利用格局。结果表明:1)1980—2000年,发生的最优势的系统转移是从草地转移为耕地,净增加量最多的是建设用地(0.28%),净减少量最多的是未利用地(0.17%);而2000—2015年,发生的最优势的系统转移是从耕地转移为草地,净增加量最多的仍是建设用地(0.78%),净减少量最多的是耕地(0.69%)。2)2030年的土地利用预测格局显示,该地区耕地、林地和草地都表现为减少的趋势,而水域、建设用地和未利用地则表现为增加的趋势。此外,还通过分析预测得到的2030年各省份土地利用变化,以期为这一地区未来的土地整理工程提供了更详尽的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