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篇
  免费   0篇
畜牧兽医   4篇
  2023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1.
基于中国知网数据库2003—2023年湿地监测技术研究相关文献,从研究趋势、研究机构、期刊、关键词和被引频次等方面进行总结分析。结果表明,有关湿地监测技术的研究成果呈上升趋势,预测2024年发文量可达49篇;发文数量最多的机构为中国科学院东北地理与农业生态研究所,最受欢迎的期刊为《湿地科学与管理》;主要关键词为湿地保护、湿地生态,近期的研究重点是湿地公园;被引频次最高的文献是韩大勇的《湿地退化研究进展》,说明湿地退化仍然是研究热点,同时表明现阶段监测方法主要是遥感监测技术,不同湿地的监测技术和保护策略要因地制宜。以上结论可为今后开展湿地监测技术和保护研究提供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2.
为提高柴达木盆地饲草质量,充分发挥紫花苜蓿(Medicago sativa L.)饲用价值,本研究选取19个紫花苜蓿品种为供试材料,探究品种和茬次对紫花苜蓿生产性能和饲用品质的影响,并通过灰色关联度法综合评价,筛选适宜柴达木盆地种植的紫花苜蓿品种。结果表明,第1茬粗蛋白、粗灰分含量低于第2茬,第1茬粗纤维、酸性洗涤木质素、中性洗涤纤维、酸性洗涤纤维高于第2茬。‘大业3号’年干草产量最高,为11.91 t·hm-2;‘6010’‘极光’平均粗蛋白含量较高,分别为21.01%,20.90%;‘4030’的相对饲喂价值、粗饲料分级指数均最高,分别为151.20,5.54。因此,‘勇士’‘4030’‘佰苜201’等几个品种综合表现较好,适宜柴达木盆地种植。  相似文献   
3.
为探究饲用燕麦(Avena sativa)在青海省海南藏族自治州适宜种植行距,本研究设置35,30,25,20与15 cm共5个种植行距,探求行距对饲用燕麦产量、饲用价值、土壤水分及养分的影响,并用主成分分析法对其17个饲用价值和土壤特性指标进行了综合评价。结果表明:饲用燕麦株高及鲜干草产量随着行距的增大先增后减,其中,25 cm行距燕麦草产量及饲用价值最优,15 cm最低。行距增大,土壤含水率逐渐降低,20 cm行距土壤有机质、速效磷、速效钾含量分别达到45.82,37.60和82.10 mg·kg-1,显著高于其它行距(P<0.05)。对17个性状进行主成分分析,得到累计贡献率为90.36%,20 cm行距综合得分最高,25 cm行距其次,可作为青海省海南藏族自治州地区的推荐种植行距。  相似文献   
4.
禾豆混播具有改善土壤理化特性、提高牧草产量和品质的效应,是栽培草地建植最主要的方式之一。本研究通过对青藏高原高寒地区不同播种方式(混播、间作和单播)和播种行距(30、25、20和15 cm)下,燕麦(Avena sativa)/饲用豌豆(Pisum sativum)混播草地土壤理化特性进行定量分析和综合评价,探究研究区较适宜的燕麦和饲用豌豆种植模式。结果表明:燕麦和饲用豌豆间、混作草地较单播草地土壤容重降低,土壤孔隙度增加。与燕麦单播比较,间、混作草地土壤有机质含量分别增加14.60%和16.27%,全氮含量分别增加10.13%和11.39%;与饲用豌豆单播比较,间、混作草地土壤有机质含量分别增加10.42%和12.02%,全氮含量分别增加13.73%和15.03%。燕麦和饲用豌豆混播草地土壤有机质、全氮及速效养分含量均高于间作草地,且混播与间作草地土壤有机质、全氮及速效养分含量随播种行距增大而增大。DTOPSIS模型综合评价表明,燕麦和饲用豌豆混播且行距30 cm处理可显著提高草地土壤肥力,是研究区燕麦和饲用豌豆适宜的种植模式。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