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篇
  免费   2篇
农学   1篇
综合类   2篇
农作物   4篇
畜牧兽医   4篇
  2023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以菜用大豆品系121、中科毛豆1号和普通大豆东生7号为材料,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在正常施用氮肥和磷肥的基础上,施用不同的钾肥(K0:不施钾肥;K1:K_2SO_4120 kg·hm~(-2);K2:K_2SO_4120 kg·hm~(-2)并在花期和荚期喷施1%K_2SO_4叶面肥),研究了菜用大豆与普通大豆籽粒形成期叶片中内源激素的活性变化,结果表明:开花后28~56 d菜用大豆和普通大豆叶片中内源激素IAA、GA、ZR和ABA的变化动态差异明显,其中GA和ZR的变化动态趋势相反。施用钾肥提高菜用大豆叶片中IAA、GA和ZR的含量(K2K1K0),降低ABA的含量(K0K1K2),普通大豆叶片中IAA、GA和ZR的含量对钾肥施用的响应与菜用大豆不同(K1K2K0),但是钾肥施用对菜用大豆和普通大豆叶片中ABA含量的影响一致(K0K1K2)。施钾提高了菜用大豆和普通大豆籽粒形成期叶片中IAA/ABA,GA/ABA和ZR/ABA的比值,可能是提高大豆产量和改善品质的部分生理机制。  相似文献   
2.
通过实验研究,探讨了在灾害事件背景下企业慈善行为对企业声誉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尽管基于企业业务能力的慈善行为与基于慈善项目的慈善行为对企业声誉的影响无显著差异,但是当企业能力较强时,基于慈善项目比基于业务能力的企业慈善行为对企业声誉有更积极影响;而当企业能力较弱时,基于业务能力比基于慈善项目的企业慈善行为对企业声誉有更积极影响。  相似文献   
3.
基于公共管理学、工商管理学2个学科领域,对国内管理学领域中国政策过程研究的理论成果进行梳理。研究结果表明,虽然公共管理学科、工商管理学在政策过程的研究上各有侧重点,但是二者“政策过程”研究话题是有共识的,越来越多地关注政策过程的行动情境和参与者。未来政策过程研究可从组织行为视角出发,一是探讨不同层级政府组织间的互动行为,二是将公共管理学领域的政策学习、政策网络理论与工商管理学领域的企业政治行为、非市场战略理论进行整合研究。  相似文献   
4.
5.
家禽的繁殖性状主要包括产蛋数、蛋重、蛋品品质。一般认为畜禽的繁殖性状是受到多基因控制的门阈性状或数量性状,因此探究与繁殖性状相关的候选基因对于提高家禽繁殖能力十分重要。目前认为,与家禽繁殖性状相关的基因主要包括脂肪调控、生殖激素受体基因等。文章旨在总结可能直接或间接影响繁殖性状的基因,对脂肪代谢调控基因和已发现的调控家禽生殖激素受体基因进行概述,探究不同基因在家禽繁殖功能的作用,对其调控机理进行解释,以期对家禽繁殖性能调控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6.
配子是新个体的起源,也是遗传多样性和进化的驱动力。配子体内发生需要经过原始生殖细胞的形成、增殖,迁移到生殖嵴,分化成为成熟配子的严格过程。配子的体外发生是干细胞体外诱导形成的性原细胞,在体外完整地经历减数分裂并发育成熟的过程。由于配子发生过程受到很多基因控制以及多种胞内胞外化学物质的复杂调控,所以完整的人(Homo sapiens)的配子体外发生过程一直未成功。但近年来该项技术在小鼠(Mus musculus)以及鸡(Gallus gallus)等动物取得突破性进展,雌雄配子实现了体外发生并结合发育成新个体,该项技术的成功将推动生殖生物学的发展。本文综述了近年来动物配子体外发生研究进展及其应用展望  相似文献   
7.
大豆异黄酮源于豆科植物,是大豆生长中形成的一类次级代谢产物,具有生物活性,相对安全,副作用小,应用前景广泛。本文在国内外研究基础上,阐述了大豆异黄酮的种类、吸收代谢特点和生理功能(调节细胞生长与迁移、调节血糖血脂)。同时对大豆异黄酮在当前饲料中的含量进行调研,发现在目前生产的饲料中其含量不足,需要额外添加,并对其在奶山羊养殖过程中各生产性能(生长性能、繁殖性能、泌乳性能)的改善作用及在精液保存中的应用情况进行总结,为大豆异黄酮在未来生产中作为饲料添加剂、精液稀释液添加物等应用方式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菜用大豆籽粒可溶性糖含量是评价其食用品质的重要指标,为探究钾素影响菜用大豆"源"、"库"端可溶性糖转化关系,在正常氮、磷种肥施用基础上,以菜用中科毛豆1号和品系121为材料,进行不施钾(K0)、种肥施钾120kg·hm-2(K1)以及种肥施钾120 kg·hm-2+花期和结荚期两次喷施钾叶面肥(K2)处理,探讨植株不同部位可溶性糖积累规律。结果表明:种肥施钾显著增加菜用大豆生殖生长期(开花后4~8周)叶片、荚皮、籽粒中可溶性糖含量,在此基础上于花期、荚期两次喷施叶面钾肥有利于可溶性糖在叶片、荚皮、籽粒中的进一步积累。开花后7周(最佳采食期)时,籽粒可溶性糖含量达到最大,此时中科毛豆1号K1、K2处理相比K0处理分别高29.2%和37.5%,而品系121分别高9.3%和24.8%。同时发现,钾肥施用显著提高了菜用大豆鲜荚采食期产量,中科毛豆1号K1、K2处理的单株鲜荚产量相比K0处理分别高8.2%和37.1%,而品系121分别高18.9%及31.6%。钾肥施用可能通过增强菜用大豆源端(叶片)可溶性糖的供应以及促进荚皮可溶性糖的运转量而对籽粒中可溶性糖的积累起到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9.
利用菜用大豆品种(系)中科毛豆1号和品系121,在正常氮磷种肥用量基础上,进行不施钾(K0),种肥施钾120 kg·hm~(-2)(K1),种肥施钾120 kg·hm~(-2)+叶面喷施钾肥(K2)3种施钾处理,探究菜用大豆开花后28~56 d内茎秆、叶片、叶柄、荚皮、籽粒中钾素积累动态。结果表明:相同时期不同部位钾素积累均为K2K1K0,各部位钾的相对积累量为籽粒荚皮叶片叶柄茎。同时发现,菜用大豆茎秆、叶片、叶柄、荚皮中钾积累量均随着生育进程逐渐下降,而籽粒中钾素的积累在开花后28~42 d下降,42~49 d升高,随后略有降低。施用钾肥增加了菜用大豆植株各部位的钾积累量,施钾叶面肥可进一步增加钾积累量。  相似文献   
10.
选用30个菜用大豆品种(系),测定其食用品质与籽粒的化学组分,分析二者的相关性;再选其中3个可溶性糖含量不同的品种(系)测定食用品质组分,并采用主成分分析方法探讨每个组分的作用,研究其积累动态。结果表明,蔗糖、果糖+葡萄糖、蜜三糖、水苏糖、蛋白质、游离氨基酸和脂肪对菜用大豆食用品质的总贡献率为67.8%;其中蔗糖含量与菜用大豆食用品质呈极显著正相关(0.864**),蛋白质含量与菜用大豆食用品质评分呈显著负相关(–0.439*)。鲜食期不同菜用大豆品种籽粒中蜜三糖和水苏糖的平均含量仅有成熟期的7.4%和12.4%,对菜用大豆食用品质影响有限。菜用大豆的鲜食期一般在开花后42 d,可维持一周左右。此期蔗糖含量最高,蛋白质含量比成熟期低3%左右,氨基酸含量明显高于成熟期,而蜜三糖、水苏糖含量最低,果糖+葡萄糖居中,食用品质最佳;鲜食期过后,籽粒中蔗糖和单糖含量降低,脂肪与蛋白质积累增加,蜜三糖和水苏糖含量显著增高,导致食用品质下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