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篇
  免费   0篇
畜牧兽医   10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5篇
  200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5种禾草在高寒地区旱作条件下的牧草产量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5种多年生禾草在高寒地区旱作栽培条件下的品种比较试验表明,粉绿披碱草、多叶老芒麦、短芒老芒麦、无芒雀麦、扁穗冰草在高寒地区旱作条件下生长正常,表现良好,其中以披碱草属的3种牧草和冰草属的扁穗冰草相对稳产,表现最好,无论从产量还是经济性能等方面均表现最佳,而无芒雀麦在高寒地区稳产性最差。  相似文献   
2.
在同德县北巴滩进行了不同浓度蝗虫微孢子虫(N.L)小区试验和大面积推广试验,并在1997和1999年对防治效果作了调查,结果表明N.L不仅当年虫口减退率和感病率可达60%和50%以上(30天),而且在1997年、1999年防区内平均感病率仍保持在30%和40%。说明N.L具有较强的水平扩散能力和垂直感染能力,可持续、有效地控制蝗灾的发生。  相似文献   
3.
应用灰色系统理论--灰色关联度分析法,对澳大利亚13个燕麦品种的主要经济性状进行了综合描述和量化评估,通过对各品种加权关联度的比较,较为全面客观地评价其品种的优劣和应用价值,结果表明此方法与单项产量比较法结果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4.
5种多年生禾草在高寒地区旱作栽培条件下的品种比较试验表明,粉绿披碱草、多叶老芒麦、短芒老芒麦、无芒雀麦、扁穗冰草在高寒地区旱作条件下生长正常,表现良好,其中以披碱草属的3种牧草和冰草属的扁穗冰草相对稳产,表现最好,无论从产量还是经济性能等方面均表现最佳,而无芒雀麦在高寒地区稳产性最差。  相似文献   
5.
采用3因素二次饱和-D最优设计方法,研究多年生人工草地栽培措施与生产性能之间的关系,通过测定播种密度、叶面喷施“常乐”益植素日期、播种行距3因素条件下试验的各项参数,建立不同播种密度、不同叶面喷施“常乐”益植素日期、不同播种行距对高寒牧区多叶老芒麦地上部分牧草产量、种子产量关系的函数模型:y1=3.43+0、177x1+0.133x2+0.097x3+0.024x1x2+0.06x1x3-0.02x2x3+0.168x1^2-0.1x2^2-0、22x3^2,y2=49.6+1.2x1-1.9x2+2.2x3+3.3x1x2+3.1x1x3+73x,x-7.7x1^2-6.9x^2,-4.9x3^2,并提出高寒牧区多叶老芒麦高产的农艺措施,即播种密度411-929株丛/平方米、播种行距24~31cm、叶面喷施“常乐”益植素日期6月12日~7月5日。  相似文献   
6.
试验地点在青海省牧草良种繁殖场技术推广站牧草组实验地,海拔3 280.0 m,年平均降水量429.8 mm,年平均气温0.2℃,大于0℃的活动积温1 503.0℃,牧草生长季内的活动积温1 309.0℃.地势平坦,土质为暗粟钙土,土层厚度70~150 cm,土壤有机质含量高.  相似文献   
7.
应用灰色系统理论——灰色关联度分析法,对澳大利亚13个燕麦品种的主要经济性状进行了综合描述和量化评估,通过对各品种加权关联度的比较,较为全面客观地评价其品种的优劣和应用价值,结果表明此方法与单项产量比较法结果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8.
采用3因素二次饱和—D最优设计方法,研究多年生人工草地栽培措施与生产性能之间的关系,通过测定播种密度、叶面喷施“常乐”益植素日期、播种行距3因素条件下试验的各项参数,建立不同播种密度、不同叶面喷施“常乐”益植素日期、不同播种行距对高寒牧区多叶老芒麦地上部分牧草产量、种子产量关系的函数模型:y1=3.43+0.177x1+0.133x2+0.097x3+0.024x1x2+0.06x1x3-0.02x2x3+0.168x12-0.1x22-0.22x32,y2=49.6+1.2x1-1.9x2+2.2x3+3.3x1x2+3.1x1x3+7.3x2x3-7.7x12-6.9x22+4.9x32,并提出高寒牧区多叶老芒麦高产的农艺措施,即播种密度411~929株丛/平方米、播种行距24~31cm、叶面喷施“常乐”益植素日期6月12日~7月5日。  相似文献   
9.
应用灰色系统理论一灰色关联度分析法,对澳大利亚13个燕麦品种的主要经济性状进行了综合描述和量化评估,通过对各品种加权关联度的比较,较为全面客观地评价其品种的优劣和应用价值,结果表明此方法与单项产量比较法结果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10.
环青海湖盆地气候及其变化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环青海湖地区草场退化、沙化的现状,分析了近40年来环青海湖盆地的气候及其变化特征和气候及其变化对生态环境恶化的影响,可为地方政府进行生态环境治理提供一定的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