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0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2篇
综合类   4篇
畜牧兽医   27篇
植物保护   1篇
  2009年   1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7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87年   2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2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1篇
  1979年   1篇
  196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草地退化是我国天然草地面临的突出问题。我国草地占据了农牧交错带和绿洲-荒漠交错带,对人为活动具有较强的敏感性和生态脆弱性,因此在草地生态建设方面要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统筹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充分发挥草地的自然修复能力,建设人工草地,合理的对草地进行开发和利用,完善草地的生态建设,使草地朝着有利于人类生存和发展的方向演变。  相似文献   
2.
由日本国家科学委员会和日本畜产学会联合组织召开的第五届世界畜牧会议于1983年8月14日~19日在日本东京的京五宾馆举行,这是一次畜牧和草地饲料等方面的学术会议,会议的主题是“为了人类的福利,改革畜牧业生产的新战略”。参加这次学  相似文献   
3.
在一个生长季内,对生长于4种生境类型(其中土壤氮素含量呈4种水平)中的克隆植物结缕草的主匍匐茎采取了2种对照处理:保持连接状态和实施节间切断,并检验对其分枝行为产生的生态影响。随着生境内土壤氮素水平的降低,保持连接状态的结缕草植株的分枝强度(按照分枝数量、长度和生物量计测)趋于降低,而实施切断处理的结缕草植株的分枝强度趋于增加。复合节在产生分枝时的根系生物量通常高于未产生分枝时的根系生物量。着生于贫瘠土壤中的根系生物量与着生于肥沃土壤中的根系生物量相比趋于增加。从肥沃土壤斑块中生长出的分枝比从贫瘠土壤斑块中生长出的分枝在数量上占优势。以多个形态学指标衡量,结缕草克隆的A分枝比B分枝具有明显的生长优势。方差分析结果揭示出结缕草克隆的分枝行为对于生境土壤氮素水平以及连接和切断两种处理的响应方式不同。分枝对于结缕草克隆总生物量具有较高的贡献率,而其中A分枝占有较大比例。  相似文献   
4.
^15N标记肥去向及平衡状况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返青时选取东北天然羊草草地保护区内的柱形土样放在花盆内,采用两种^15N同位素Ca(^15NO3)2和(^15NH4)2SO4研究所施氮肥的的去向。结果表明,两种形态的氮肥利用率差异很大,铵态氮和硝态氮的利用率分别为11.2%和20.13%,NH^ 4-N的损失率很大,为61.9%;硝态氮的损失率很低,仅为10.7%,由此表明,该类型草地在进行施氮中硝态氮同铵氮相比更适合该类型草地。  相似文献   
5.
<正> 日本是一个典型的岛国,国土狭小,地少人多,总面积37万平方公里。日本列岛境内多山,所以,日本又是一个山国,山脉由北至南呈弧形延伸,山地和丘陵约占80%。地势起伏,河谷交错,平原多分散在沿海一  相似文献   
6.
杨海军  祝廷成  丸山纯孝 《草业学报》2004,13(4):106-111,F003
采用SD法(Semantic Differential Method)定量评价了居民对不同草地景观类型的主观印象.结果表明,评价者知识结构及经历的不同对评价结果有很大影响;草地景观的视觉效果由舒适性、协调性和空间性三评价轴所构成;草地内有林地的景观类型受到很高评价,今后在草地管理上为增加草地的视觉美学价值应重点研究草地内树林的配置结构及树种构成.  相似文献   
7.
李志坚  祝廷成  秦明 《草业学报》2009,18(3):148-153
应用回归均匀设计构造试验方案,研究氮肥、磷肥、钾肥不同水平与组合对饲用黑麦经济效益的影响及优化施肥方案。结果表明,饲用黑麦干草价格较低时,应减少肥料投入以降低生产成本为主,使所获利润最大;干草价格较高时,应适量增加肥料投入以提高产量,从而获得较高利润; 在饲用黑麦生产中,施肥量多少取决于所追求的目标。以产量为目标,就要投入较高的施肥量,以经济效益为目标,就要求适宜的施肥量,考虑到牧草品质,就要求较多的施氮水平。只有饲用黑麦产品实行优质优价,才能基本达到三者目标的统一。综合考虑,施肥量投入应为N:225 kg/hm2左右,不应低于150 kg/hm2,P2O5为75 kg/hm2,K2O为30 kg/hm2以下比较适宜。  相似文献   
8.
羊草草地生态系统干湿沉降氮输入量的动态变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自制的雨量收集器及其他设施在松嫩平原的羊草草地收集了1~12月干湿混合沉降物,利用蒸馏法测定了沉降物中的铵态氮和硝态氮及全氮的含量。结合沉降物的体积计算其沉降量,无机氮的年际沉降量约为11.35kg N/hm  相似文献   
9.
华北平原地区灌溉对苜蓿产量及土壤水分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在旱季进行一次5梯度水量灌溉,通过对土壤水分和苜蓿生长的基本数据分析表明刈割后有较高中层含水量的小区中苜蓿生长较快,能较迅速覆盖裸露土表,抑制无效蒸发,进而保持较高的浅层含水量;旱季苜蓿生长主要依靠土壤存水,支出明显大于收入,雨季降水集中,土壤水略有赢余;研究当年实验地,浅、中层水分并未有明显的亏缺,但应结合产量推算不足以对深层耗水进行补充;地上生物量在相同生长时期增长幅度与土壤含水量呈线性相关,旱季生长初期灌溉的效率明显高于一般效率,其增产效果与灌溉量呈对数相关.  相似文献   
10.
东北平原引草信信入田、粮草轮作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23,自引:11,他引:12  
在吉林省长岭县和农安县通过田间试验研究了东北平原区主要粮食、牧草及经济作物轮作对土壤养分状况、土壤酶活性、土壤微生物组成和数量以及主要粮食、牧草及经济作物生物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豆科牧草对提高土壤有效养分水平有显著作用。大豆对土壤有效氮的影响较大,但对有效磷、有效钾的影响不如玉米,而马铃薯、烟草和向日葵等经济作物则对土壤养分的消耗较多,容易造成土壤养分单项缺失,不宜连作。此外,豆科牧草茬口的酶活性指标及其生物产量均优于其他供试作物。粮食-牧草-经济作物三元轮作体系是提高东北平原区土壤肥力,获得良好的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