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4篇
  免费   0篇
  3篇
综合类   6篇
畜牧兽医   2篇
园艺   2篇
植物保护   2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3篇
  2018年   2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1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2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2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3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研究和建立了氯虫苯甲酰胺在土壤和番茄中的液相色谱检测方法,并采用田间试验方法研究了氯虫苯甲酰胺在土壤和番茄中的残留消解动态规律。结果表明,采用甲醇溶液浸泡提取,减压浓缩后用二氯甲烷萃取,浓缩后用二氯甲烷定容,液相色谱仪带二极管阵列检测器(DAD)测定,外标法定量。在0.05~0.5mg·kg-1添加水平范围内,土壤和番茄中氯虫苯甲酰胺的添加平均回收率为91.43%~100.91%,变异系数为3.53%~9.71%;土壤和番茄中氯虫苯甲酰胺的最小检出量均为1.0×10-7g,最低检出质量分数为0.005mg·kg-1。田间残留试验表明,氯虫苯甲酰胺在土壤和番茄中残留消解动态规律符合方程Ct=C0e-kt;150g·L-1高效氯氟氰菊酯·氯虫苯甲酰胺微囊悬浮-悬浮剂在土壤和番茄中的消解半衰期分别为6.55~11.49d和3.82~10.70d。最终残留试验研究表明,在番茄上手动喷雾施药150g·L-1高效氯氟氰菊酯·氯虫苯甲酰胺微囊悬浮-悬浮剂,按推荐剂量和1.5倍推荐剂量施药,兑水喷雾处理2~3次,施药间隔为7d,最后一次施药距采收间隔7d时,氯虫苯甲酰胺在番茄中最高残留量均小于0.3mg·kg-1。参照欧盟等规定的氯虫苯甲酰胺在番茄中最大残留限量标准,按照推荐剂量和1.5倍推荐剂量施药2~3次,距最后一次施药7d时,氯虫苯甲酰胺在番茄上残留是安全的。  相似文献   
2.
莠去津在土壤中的残留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本文介绍了莠去津在土壤中的残留消解动态试验及其检测方法和检测结果。  相似文献   
3.
草原蝗虫空间格局及其抽样技术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冯今  秦冬梅  马隆喜 《草业学报》2004,13(2):118-122
根据改进的m*=α′ β′m γm2模型和聚集度指标,研究了草原混合种群的空间分布.结果表明,蝻期蝗虫呈聚集分布,在聚集的个体群内,个体间是相互排斥的.成虫期分布的基本成分是个体群,个体间相互吸引,而个体群的分布是均匀的.以聚集度(m*/m)的时序动态表明,蝗蝻初期呈均匀分布,盛期呈聚集分布,成虫期为均匀分布.在测报和防治中,混合种群的理论抽样数为20~40个样点.  相似文献   
4.
本文介绍了美国和加拿大制定进口农产品中农药最大残留限量的资料要求,着重对规范残留试验的技术要点进行了描述。  相似文献   
5.
建立了分析菜薹、芥蓝和青花菜中吡虫啉残留量的方法。样品经乙腈震荡提取,盐析后取乙腈相浓缩,PSA和GCB分散固相萃取净化后,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检测。吡虫啉在3种蔬菜中的平均回收率分别为82. 2%~99. 7%、92. 9%~108. 3%和80. 3%~100. 5%,相对标准偏差分别为2. 5%~6. 0%、0. 6%~3. 1%和1. 9%~2. 8%,定量限均为0. 02mg/kg。在黑龙江省、江苏省和湖南省进行田间试验,按照20%吡虫啉可溶液剂的推荐施药方法施药,末次施药5、7、10d后,菜薹中吡虫啉的残留量为0. 02~0. 080mg/kg,芥蓝中吡虫啉的残留量为0. 02~0. 11mg/kg,青花菜中吡虫啉的残留量为0. 02~0. 33mg/kg。经长期膳食摄入风险评估,我国普通人群吡虫啉的日摄入风险概率最大为11. 7%,建议制定吡虫啉在菜薹、芥蓝和青花菜中的最大残留限量分别为0. 5mg/kg、1. 0mg/kg和1. 0mg/kg。  相似文献   
6.
苦参碱在黄瓜和土壤中的检测方法及其残留动态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为了解苦参碱在黄瓜和土壤中的残留状况及消解动态,建立了苦参碱在黄瓜和土壤中的气相色谱分析方法,并在天津和安徽两地开展了为期两年的苦参碱在黄瓜和土壤中残留状况和消解动态规律田间试验研究。结果表明,采用无水乙醇超声提取黄瓜和土壤中的苦参碱,使用大孔吸附树脂净化,甲醇定容,气相色谱带氮磷检测器(NPD)进行测定,外标法定量,在0.25~1.0mg·kg-1添加水平范围内,苦参碱在黄瓜和土壤中的平均回收率为78.32%~98.06%,变异系数为3.72%~7.44%;黄瓜和土壤中苦参碱的最小检出量均为1.36×10-12g,最低检出浓度为0.004mg·kg-(1黄瓜)、0.008mg·kg-(1土壤)。田间试验结果表明,苦参碱在黄瓜和土壤中的残留消解动态符合方程Ct=C0e-kt;苦参碱在黄瓜和土壤中的降解半衰期分别为5.19~7.24d和6.70~9.18d。在黄瓜中施用0.3%苦参碱乳油,其制剂施药量为0.18~0.27g·m-2,施药3~4次,两次施药间隔期为7d,距收获期为1d时,苦参碱在黄瓜中的残留量为0.1256~1.2071mg·kg-1,土壤中的残留量为0.0450~0.1837mg·kg-1。目前...  相似文献   
7.
为了解苦参碱在黄瓜和土壤中的残留状况及消解动态,建立了苦参碱在黄瓜和土壤中的气相色谱分析方法,并在天津和安徽两地开展了为期两年的苦参碱在黄瓜和土壤中残留状况和消解动态规律田间试验研究。结果表明,采用无水乙醇超声提取黄瓜和土壤中的苦参碱,使用大孔吸附树脂净化,甲醇定容,气相色谱带氮磷检测器(NPD)进行测定,外标法定量,在0.25-1.0 mg·kg-1添加水平范围内,苦参碱在黄瓜和土壤中的平均回收率为78.32%-98.06%,变异系数为3.72%-7.44%;黄瓜和土壤中苦参碱的最小检出量均为1.36×10-12 g,最低检出浓度为0.004 mg·kg-1(黄瓜)、0.008 mg·kg-1(土壤)。田间试验结果表明,苦参碱在黄瓜和土壤中的残留消解动态符合方程Ct=C0e-kt;苦参碱在黄瓜和土壤中的降解半衰期分别为5.19-7.24 d和6.70-9.18 d。在黄瓜中施用0.3%苦参碱乳油,其制剂施药量为0.18-0.27 g·m-2,施药3-4次,两次施药间隔期为7 d,距收获期为1 d时,苦参碱在黄瓜中的残留量为0.125 6-1.207 1 mg·kg-1,土壤中的残留量为0.045 0-0.183 7 mg·kg-1。目前,国内外尚无苦参碱在黄瓜中最大残留限量标准,该试验研究成果为0.3%苦参碱乳油在黄瓜上的登记、安全使用规则  相似文献   
8.
百草植在土壤中的安全性及残留检测技术简介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1安全性百草枯是一种联吡啶类灭生性除草剂,由英国ICI作物保护公司上世纪50年代开发,60年代初期投入使用,至今已有40多年历史。目前仍然是先正达公司除草剂的一个主打产品。使用遍及全世界100多个国家和地区。尤其是推行免耕和少耕栽培技术以后使用量进一步扩大。在我国的年使用量大约在6000吨左右,该公司还试图在我国进一步扩大使用。由于是灭生性除草剂,该产品对土壤和后茬作物的安全性也一直受到人们的关注。40多年来,公司对于该产品的安全性研究从未停止过。研究表明:百草枯是一个对土壤和后茬作物安全的产品。它在环境中的代…  相似文献   
9.
文章对GEF项目区8个县(区)天然草地主要有毒植物的种类、毒物成分和分布作了系统的调查与研究,统计出主要有毒植物255种,隶属于35科93属。有毒植物所含主要毒物成分可分为生物碱、苷类化合物、萜类化合物、酚类及其衍生物和草酸及草酸盐5大类。有毒植物在亚高山草甸草地分布最多,达167种,其次是高寒草甸、亚高山灌丛草甸,温性草原。此次调查研究为GEF项目区天然草地有毒植物的防治、利用和开发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0.
农药最大残留限量是指农产品及食品中允许摄入的农药残留量的最大值。农药最大残留限量不仅是判断农产品质量安全的重要技术指标,同时也是各国按照世界贸易组织(WTO)《关于实施卫生与植物卫生措施协定》(SPS协定).保护本国农业产业安全的技术性贸易措施。2009年《食品安全法》颁布实施后,农业部根据《食品安全法》和《食品安全风险评估管理规定》(试行)的有关规定,参照国际食品法典委员会(CAC)和欧美等国家有关农药残留限量标准制定的技术要求及管理程序,制定了《农产品及食品中农药最大残留限量制定指南》和《农产品及食品中农药残留风险评估指导原则》,对我国农药最大残留限量制定的技术要求进行了规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