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农学   1篇
综合类   2篇
水产渔业   1篇
畜牧兽医   7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1年   7篇
  200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本文设计了一种基于AT89C51的温度检测及报警系统,该系统可以方便的实现温度采集和显示,并可根据需要任意设定上下限报警温度,具有精度高、量程宽、灵敏度高、体积小、功耗低等优点,使用起来相当方便.  相似文献   
2.
通过光电传感器采集数据(光强度),反映出光信号变化,然后借助光电元件进一步将光信号转换成电信号.光电检测方法具有精度高、反应快、非接触等特点,且可测参数多,传感器的结构简单,形式灵活多样.该设计通过检测光线的强弱,并根据光线的强弱自动将窗帘打开和关闭,实现了自动控制的功能,极大地方便了人们的日常生活,并在生活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相似文献   
3.
传感器网络是由大量部署在作用区域内的、具有无线通信与计算能力的微小传感器节点通过自组织方式构成的能根据环境自主完成指定任务的分布式智能化网络系统.  相似文献   
4.
通过对电机工作原理及拖动过程的分析,根据生产机械的运行要求,采取现代电气控制技术设计的自动往复循环延时控制线路控制电机的工作,该电路适用于电动机容量较小,循环周期较长、电动机转轴具有足够刚性的拖动系统中.  相似文献   
5.
正L-肉碱即L-β羟基-γ-三甲铵丁酸,是广泛存在于生物体内的生物活性物质,主要参与机体的能量代谢,是脂肪酸进入线粒体进行β-氧化的载体,而且还可作为生物抗氧化剂清除自由基,维持膜的稳定,增强消化与吸收等作用。近些年来,L-肉碱作为一种多功能的绿色添加剂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国内外已经有很多研究表明,在畜禽和鱼类饲料中添加L-肉碱具有促进生长发育、降低体脂肪、改善肌肉品质等作用。但有关  相似文献   
6.
【目的】通过大肠杆菌表达纯化牛(Bos taurus)RECQL蛋白,利用停流光谱技术对解旋条件进行优化,为研究RECQL的酶促反应动力过程奠定基础。【方法】将人工合成的牛RECQL蛋白编码序列与pET21a载体相连接,获得重组表达载体pET21a-BtRecql后,将其导入大肠杆菌BL21(DE3)菌株中进行诱导表达,经过Ni-NTA亲和层析和Superdex 200凝胶过滤层析,得到纯化的重组蛋白BtRECQL;再利用停流光谱技术对BtRECQL解旋过程进行检测分析,通过摸索不同的试验参数找到BtRECQL发挥解旋功能较适宜的条件。【结果】得到了纯度大于95%的BtRECQL蛋白,产量为0.29 mg/L。在BtRECQL浓度为60nmol/L,反应条件为1.0 mmol/L ATP,30mmol/L Tris-HCl,pH 7.5,60mmol/L NaCl,1mmol/L MgCl2,2mmol/L DTT,孵育温度为37℃时,该蛋白解旋活性较好。【结论】成功表达并纯化了BtRECQL蛋白,确定了其最优的解旋条件。  相似文献   
7.
为获得有强降解纤维素能力的真菌,以羧甲基纤维素钠培养基为基础培养基,从采集的秸杆、牛粪等样品中进行分离筛选,获得具有分解纤维素能力的9株真菌菌株。采用羧甲基纤维素钠刚果红培养基进行粗选,初步得到6株透明水解圈较大的菌株。将所有待测真菌菌株进行液体发酵培养,测定其滤纸崩溃度及羧甲基纤维素钠酶活力,得到2株分解纤维素能力较强的优良菌株,命名为F-1,F-6。对这2株菌株进行碳源、氮源、pH值和培养时间的适应性研究及混合发酵培养的简单研究。结果发现,F-1菌株在碳源为滤纸,氮源为硝酸铵时,具有最佳产酶效果,而其最适产酶pH为6.5~7,最适产酶时间为6~7d。F-6菌株与其类似。混合发酵的最佳产酶时间为6~8d。通过鉴定可知2株菌都属于头孢霉属(cephalosporium corda)。  相似文献   
8.
可编程序控制器,英文称Programmable Controller,简称PC.但由于PC容易和个人计算机(Personal Computer)混淆,故人们仍习惯地用PLC作为可编程序控制器的缩写.在工业飞速发展的今天以及对工人安全方面要求的提高,PLC被广泛的用于各种控制场合,为社会的发展和进步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因此对于PLC的发展及应用我们多做些了解.  相似文献   
9.
激光技术和激光器是二十世纪六十年代出现的最重大的科学技术之一.激光传感器是利用激光技术进行测量的传感器.它由激光器、激光检测器和测量电路组成.  相似文献   
10.
我国自古以来就是农业大国,但传统的以人为主,靠天吃饭的生产模式,严重的降低了生产效率.在科技迅猛发展的今天,我们必须用先进的科技模式来解放劳动力,提高生产效率.进入21世纪后,信息技术的发展日新月异,信息技术的三大支柱技术--传感器技术,通信技术和计算机技术实现了质的飞跃.本文将对传感器在现代农业生产中的运用以及发展前景做一些介绍,并阐述物联网技术的生产实用.随着我们对传感技术应用的成熟,在农业生产中传感器将会有越来越重要的应用,对于农业的现代化进程有着巨大的推动作用.传感器的发展也会使得农业生产更加智能化、机械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