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篇
  免费   0篇
农学   3篇
综合类   3篇
农作物   2篇
畜牧兽医   12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揭示大麻幼苗叶形与毛状体及乳汁管关系,采用徒手切片法等形态学观察方法,对4个工业大麻品种,火麻1号、火麻3号、金刀-15和格列西亚以及2个高世代种资源20170114和资源CA-4共90株幼苗的第一真叶外形、毛状体和乳汁管性状进行了观察,并对所得观测结果进行相关性分析及因子分析。结果表明,大麻叶各类特征内部性状彼此间常存在较强的相关性,通过因子分析,叶形相关性状提取出2个公因子,即叶片外形因子和叶柄外形因子,累计贡献率达91.758%;毛状体相关性状提取出2个公因子,毛状体数量因子和腺毛直径因子,累计贡献率达88.514%。对叶柄乳汁管数及4个公因子进一步关联解析,可知叶柄乳汁管数与叶柄外形因子和毛状体数量因子间呈极显著的正相关性(p0.01)。可通过观察大麻幼苗第一真叶的柄叶比和叶片腹面非腺毛密度间接反映叶柄乳汁管及叶腺毛数量。  相似文献   
2.
播期、密度及施肥对寒地油用型紫苏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以“SU-5”为研究对象,通过二次回归通用旋转组合设计,研究播期、密度、复合肥施用量3种因素对寒地油用型紫苏种子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3个参试因子对寒地紫苏产量的影响是密度>复合肥施用量>播期,寒地紫苏种子产量的二次回归通用旋转组合方程为Y=2214.74973+111.16360X1+225.68963X2+190.45268X3-210.46885X1 2-212.67802X2 2-126.52061X3 2-196.87500X2X3。通过方差分析得出,寒地紫苏种子产量大于1 839.38kg/hm 2的理论上组合方案的播期为5月4日,最佳密度为5.0万株/hm 2,最佳复合肥施用量为507.7kg/hm 2。  相似文献   
3.
程薪宇  刘玫  郭梦桥 《草业学报》2015,24(3):168-176
本文采用形态观察及GMA半薄切片法深入研究了毛茛科18属,37种,及5变种的雄蕊形态结构。结果显示雄蕊表面无毛或被非腺毛及腺毛。花丝呈丝状、条状、棒状、长三角形或短柱状,其薄壁组织胞间隙不明显或发达。花药侧面观为∞形、椭圆形、近圆形或条形;幼嫩花药横切面形状变化较大,为V形、Λ形、椭圆形、方形、∞形或蝶形;花粉囊间薄壁细胞排列呈V形、Λ形或直线形。成熟花药的花粉囊间薄壁细胞消失。部分幼嫩时横切面∞形的花药,成熟时变为椭圆形,而蝶形和方形的花药则变为∞形。花药及花丝的特征在属及种内是稳定的,可作为毛茛科属及组的分类学证据。本文完善了毛茛科花形态学研究,为进一步研究毛茛科系统学提供了新的形态学基础。  相似文献   
4.
深入研究了当归属及其相关7属,古当归属,高山芹属,柳叶芹属,独活属,欧当归属,山芹属及前胡属毛状体和果实结构。结果显示毛状体及果实结构(如:毛状体细胞,翅,油管,维管束,中果皮,内果皮,结合面及结晶)可以用于区分当归属及其相关类群。滇南当归及隆萼当归应从当归属移入独活属,其余当归属物种分为结合面宽及结合面窄两组,前者与前胡属较为相似,但与独活属差别较大,后者与古当归属,高山芹属,柳叶芹属,欧当归属有相似之处。支持分子系统学揭示的当归属不是个自然类群,当归属与前胡属共同位于当归分支,而独活属位于独活分支。山芹属果实结构与其他属不同,翅的中果皮无细胞,且伴生油管位于维管束内侧,为分子系统学显示此属与高山芹属,柳叶芹属,及欧当归属亲缘关系较远提供了形态学依据。  相似文献   
5.
不同生境下陌上菜的形态解剖学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研究首次采用GMA切片等方法对不同生境下陌上菜的形态结构进行了深入的研究。结果显示,陌上菜种苗发育具有水生植物的特征:种子及种苗需浸水萌发及发育,具下胚轴毛,胚根发育迟缓。成株的营养器官兼具水生及陆生植物的结构特征:完全陆生的植株和湿生植株的气生部位具有较厚角质层,发达的机械组织及较发达的通气组织。完全水生的植株和湿生植株浸水部位的角质层和机械组织不发达,但通气组织非常发达。生殖器官:完全陆生和湿生的植株具有闭锁和开放2种类型的花,而完全水生的植株仅具闭锁花,从而保证了这一物种在不同生境下均能正常结实。此外,陌上菜具有特立中央胎座。本研究首次揭示了陌上菜在不同生境下种苗发育、营养器官及生殖器官结构的变化,完善了陌上菜的形态学,为进一步研究母草科的系统学提供了形态学依据。  相似文献   
6.
本文首次深入研究了伞形科参棕亚科和牵环花亚科及相关类群34属(参棕亚科9属,牵环花亚科21属)48种植物叶片(茎或果实)的气孔结构,结果显示有3种类型气孔:无规则型,不等型及平列型。参棕亚科的气孔多为平列型,少为无规则型,而牵环花亚科多为无规则型,少为不等型(Gymnophyton除外)。Bowlesia分支的细胞壁多为深波状,其他分支的细胞壁多平直。气孔结构的研究为分子系统学建立的参棕亚科和牵环花亚科,以及Bowlesia分支提供了形态学依据,并支持分子系统学将Apiopetalum,Mackinlaya及Stilbocarpa从五加科分别移入参棕亚科和牵环花亚科,将Homalosciadium,Platysace,Hermas及Klotzschia移出两亚科。  相似文献   
7.
本文首次深入研究了中国柴胡属29种,5变种及2变形果实的三维结构。结构显示果实结构变化较大,分果表面平滑,横切面近圆形,脊略微突出。中果皮有两种分泌结构,伴生油管及非伴生油管(油管)。前者仅存在于少数物种,且直径小,后者包括不分支及分支油管。不分支油管存在于多数物种的沟(1~5)和结合面(2~7),油管通常与分果近等长,但亦存在短油管。少数物种的油管呈分支状,在中果皮不规则分布。种皮由1或2层薄壁细胞构成。胚乳在结合面平直或微凹。中果皮无结晶。心皮柄多为2个,在结合面彼此相对。柴胡属果实的多数特征存在于芹亚科其他类群,但分支状油管及2层细胞的种皮仅见于牵环花亚科,变豆菜亚科及芹亚科的基础类群。柴胡属果实的解剖结构支持分子系统学将柴胡属位于芹亚科其他类群的基础位置。  相似文献   
8.
本研究采用了扫描电镜、叶片透明及GMA切片法,深入研究了东北野豌豆族3属,22种,2变种及1变型叶的形态结构。结果表明,叶为偶数羽状复叶,小叶1至多对,多为卵形。叶表皮细胞垂周壁多为波形。山黧豆属与豌豆属的气孔主要为不等型,野豌豆属多为无规则型。多数物种的叶片具单细胞非腺毛和多细胞腺毛。叶柄横切面多为戟形,近轴面具沟槽。叶柄具多个维管束,排列成V形、心形或圆形。本研究为野豌豆族的分类提供了形态学依据,并为探讨这一类群的系统演化及深入研究豆科的系统学提供形态学基础。  相似文献   
9.
为给寒地紫苏高产栽培技术提供理论依据,以"龙紫苏1号"为研究对象,通过二次回归通用旋转组合设计,研究播期、密度、复合肥施用量3种因素对寒地叶用型紫苏茎叶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茎叶产量较高的种植因素组合为播期5月5日、密度4.50万株/hm~2、复合肥450kg/hm~2。3个参试因子对寒地紫苏产量影响顺序是密度复合肥播期;茎叶产量大于5 305.96kg/hm~2的理论组合方案:播期为5月7日,密度为5.38万株/hm~2,复合肥施用量为462.5kg/hm~2。生产中应结合理论与实践数据,因地制宜,合理制定龙紫苏1号的种植因素。  相似文献   
10.
茹剑  刘玫  王臣  程薪宇  梁莉 《草业学报》2015,24(5):190-205
本文首次采用了GMA半薄切片和厚壁区域细胞分离法,深入研究了东北唇形科52种及5变种(位于4亚科26属)的果实形态结构。结果显示,果实多为三棱形,有的物种果实的棱延伸形成翅。果实表面光滑、具网纹或不同类型的毛状体(包括头状或盾状腺毛,单细胞、单列多细胞或分枝非腺毛)。着生面多为圆形,少为直线形或“V”形。果皮分为外果皮、中果皮、厚壁区域和内果皮。晶体常存在厚壁区域。本研究完善了东北唇形科果实形态学,并为进一步研究中国唇形科果实结构和分类学以及分子系统学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