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篇
  免费   0篇
综合类   1篇
畜牧兽医   5篇
  2021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本研究旨在获得抗狂犬病病毒M蛋白的多克隆抗体,为进一步研究M蛋白功能提供材料。本试验以狂犬病病毒BD06毒株为模板克隆M基因序列,将其克隆至原核表达载体pET28a;经酶切和测序鉴定,M蛋白基因序列已正确插入表达载体pET28a;以表达载体pET28a-M转化E.coli Rosetta株,并以0.5 mmol/L IPTG诱导,结果表达出27 ku左右的M蛋白;将诱导表达的蛋白质回收纯化,以纯化的M蛋白多次免疫兔子制备多克隆抗体;Western blotting分析和间接免疫荧光分析结果表明,制得的抗体与病毒能够反应,运用制得的多克隆抗体定位了基质蛋白在感染狂犬病病毒的BHK-21细胞中的位置。结果表明成功制得了抗狂犬病病毒M蛋白的多克隆抗体,为研究狂犬病病毒M蛋白功能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2.
克隆了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PRRSV)CC-11株的N基因全序列,将其克隆至原核表达载体pET28a,转化E.coliRosetta株后经0.5 mmol/L IPTG诱导,获得了高水平表达。对表达的N蛋白进行纯化,以50μgN蛋白免疫BALB/c小鼠,3次免疫后,取小鼠脾细胞与骨髓瘤细胞(SP2/0)进行融合,通过间接ELISA筛选,获得9B12、7C2、7C6共3株稳定分泌抗PRRSV-N蛋白单克隆抗体的杂交瘤细胞,亚型鉴定结果分别为IgG2b、IgG1、IgG1亚型。通过Western blot分析和间接免疫荧光测定表明,3株单抗对PRRSV CC-11株、CH-1R和JXA1-R细胞毒以及4份临床疑似病料均发生特异性反应。  相似文献   
3.
以灭活的狂犬病病毒CVS株细胞毒免疫BALB/c小鼠,通过间接ELISA法和Western-blot筛选获得针对磷蛋白的单克隆抗体4株:1C9、4B10、2G12、4G5,其中1C9针对氨基端保守表位。以亲和层析法纯化1C9单抗腹水,异硫氰酸荧光黄标记制备荧光抗体。以1C9磷蛋白荧光抗体与本实验室研制的狂犬病核蛋白免疫荧光抗原检测试剂盒,对本实验室收集的501份疑似狂犬病鼬獾、蝙蝠、犬和黄鼬的脑组织样品进行直接免疫荧光平行检测。结果显示,两种检测手段对基因1型狂犬病毒的检出结果完全一致,而蝙蝠源Irkut病毒仅能以磷蛋白单抗1C9检出。本研究成功获得了与我国现有不同基因型狂犬病毒良好反应的抗狂犬病磷蛋白单抗,并应用于狂犬病的直接免疫荧光检测,为狂犬病诊断提供了敏感性和可靠性良好的诊断试剂。  相似文献   
4.
用狂犬病病毒BD06株脑毒免疫BALB/c小鼠,制备G蛋白单克隆抗体。将灭活的BD06脑毒免疫BALB/c小鼠,取其脾细胞与骨髓瘤细胞(SP2/0)进行融合,通过间接ELISA法和荧光抗体病毒中和试验法进行4轮筛选,获得6F12、1B12共2株具有中和活性的糖蛋白单克隆抗体的杂交瘤细胞。通过Western blotting分析和直接免疫荧光检测结果显示,获得一株针对狂犬病病毒糖蛋白构象表位的单抗6F12和一株针对糖蛋白线性表位的单抗1B12。小鼠中和试验结果显示,两株杂交瘤细胞分泌的抗体均具有狂犬病病毒中和活性。结果表明,获得了两株针对狂犬病病毒G蛋白不同抗原表位的中和活性单克隆抗体,为狂犬病病毒特性研究和检测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5.
非洲猪瘟(ASF)于2018年传入我国后已流行了2年有余,我国非洲猪瘟病毒(ASFV)毒株未曾出现较大变异。最近,针对我国ASF疫情放缓以及感染猪出现的低死亡率现象,我们在ASFV生态学研究中,从主动监测的样品中分离到1株源自湖北某地的ASFV自然变异株。经基因组测序发现,其EP402R基因(CD2v)和上游相邻的EP153R基因(8CR)出现部分缺失,共计1252 bp,导致病毒血吸附特性丧失;在多处基因编码区和基因间隔区出现独有的碱基突变、缺失或插入,与国内已经发表的10个ASFV毒株完全不同,这些变化导致病毒蛋白氨基酸组成的改变和功能丧失;在基因组3′末端出现503 bp串联重复的核酸片段插入,该片段与国外毒株基因组末端部分序列有高达96%的同源性。该变异株不含任何已知标记基因,说明我国的ASFV已经出现了自然变异株,可能和目前呈现的亚急性型流行的ASF有关。  相似文献   
6.
为了建立一种快速、准确的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Porcine reproductive and respiratory syndrome virus,PRRSV)直接免疫荧光检测方法,对前期制备的抗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核蛋白单克隆抗体进行亲和层析法纯化,经异硫氰酸荧光素标记;通过对荧光染色的固定试剂、固定时间、染色时间和荧光抗体工作浓度的测定,确定荧光抗体染色法在PRRSV感染细胞和病料中的最佳工作条件。利用荧光抗体染色法对本实验室收集的62份病料进行检测,同时以RT-PCR进行验证,确定荧光染色法的检测符合率。结果显示,FITC标记的荧光抗体检测细胞培养物最佳工作条件:80%丙酮4℃固定20 min,荧光抗体按1:400稀释,感作时间为1 h;检测组织病料最佳工作条件:病料组织进行涂片后,用80%丙酮4℃固定30 min,荧光抗体按1:200稀释,感作时间为2 h;病料组织荧光检测与RT-PCR的检测一致率为74.2%。本研究建立的快速、准确的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直接免疫荧光检测方法为今后该疾病诊断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