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篇
  免费   0篇
林业   1篇
综合类   1篇
畜牧兽医   14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0年   1篇
  199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不同树龄福建马尾松KP法制浆性能的评价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为了合理采伐、有效利用资源,对3种不同树龄的福建戏剧性以进行性制浆性能比较。测定了它们的纤维形态和化学组成;优选出各自的最佳蒸煮工艺;测定了浆物理强度;并对漂白性能作了研究;最后用卒 标评定法全面评价它们的制浆性能。得出20年树龄马尾松制浆性能优良,10年次之,30年较差的结论。  相似文献   
2.
为了研究新型纳米材料在免疫电镜技术及病原超微结构观察、定位等方面的应用,试验用羧基量子点微球、时间分辨荧光微球、胶体金颗粒3种纳米材料对布鲁氏菌LPS单克隆抗体进行标记,再与布鲁氏菌病试管凝集试验抗原结合成抗原-抗体免疫复合物,并用电镜观察标记结合效果.结果 表明:在电镜下,可观察到布鲁氏菌病试管凝集试验抗原以聚集或单...  相似文献   
3.
将含有裂解酶基因重组温控裂解质粒pBBR1MCS::PR-PL-E电转化至粗糙型布鲁菌M111中,构建重组布鲁菌M111(pBBRlMCS::PR-PL-E)。重组菌株在28℃培养,42℃诱导表达裂解酶E,从而制备布鲁菌菌壳。绘制布鲁菌生长曲线及裂解曲线,计算裂解率并用透射电镜观察布鲁菌菌壳的形态。结果显示,成功制备了布鲁菌菌壳,温控裂解质粒pBBRIMCS::PR-PL-E对布鲁菌的裂解率为100%。透射电镜观察可见细菌内容物部分流出,细菌表面出现不同程度的皱缩,细胞形态发生变化。结果表明,本试验成功制备了粗糙型布鲁菌菌壳,初步研究了其基本特性,为下-步开展布鲁菌菌壳疫苗的研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4.
5.
产气荚膜梭菌是引起犬猝死症的主要病原菌,目前临床上还没有预防犬猝死症的疫苗。本试验以分离自犬的A型产气荚膜梭菌为制苗菌株,首先对利用甲醛进行产气荚膜梭菌培养液脱毒的浓度和时间进行了优化,然后利用脱毒后的产气荚膜梭菌培养液对小鼠和犬进行免疫,并对不同佐剂(铝佐剂和油佐剂)和不同免疫途径(皮下注射和腹腔注射)的免疫效果进行评价。结果显示,产气荚膜梭菌灭活疫苗具有良好的免疫保护效果,免疫后小鼠体内可产生高水平的血清抗体,抗体效价最高可达6.25×104。产气荚膜梭菌铝胶灭活疫苗对犬具有良好的安全性,单次免疫(4mL/只)或2次免疫(2mL/只)均可产生良好的免疫保护效果(5/5)。结果表明,本试验制备的犬A型产气荚膜梭菌灭活疫苗可用于预防犬产气荚膜梭菌感染。  相似文献   
6.
为比较不同阶段猪粪便中携带耐黏菌素大肠埃希菌的情况,从吉林省长春市某猪场饲养的生长哺乳期、生长育成期、生长育肥期3个阶段的猪粪便样品中分离耐黏菌素大肠埃希菌。耐黏菌素大肠埃希菌总分离率为47.5%(69/146),其中生长哺乳阶段为66.0%(31/47),生长育成阶段为65.4%(34/52),生长育肥阶段为8.5%(4/47)。通过系统进化分群、接合转移和质粒分型试验对分离菌进行系统鉴定,结果表明,耐黏菌素大肠埃希菌分离株以A群和B1群为主,这些大肠埃希菌携带的质粒共8种基因型,以IncFIB(32/69,46.4%)为主,其次为IncY(14/69,20.3%)和IncFIA(7/69,10.1%)等。其黏菌素耐药机制为携带mcr-1基因,均为质粒携带并可以通过质粒介导的方式发生水平转移,其接合转移发生率为87.0%(60/69)。本研究表明猪耐黏菌素大肠埃希菌并非长期稳定生活在猪肠道内,在不同生长发育阶段存在动态变化,其动态变化规律的成因尚待进一步分析。本研究也为黏菌素耐药性的监测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将含有裂解酶基因重组温控裂解质粒pBBR1MCS∷PR-PL-E电转化至粗糙型布鲁菌M111中,构建重组布鲁菌M111(pBBR1MCS∷PR-PL-E)。重组菌株在28℃培养,42℃诱导表达裂解酶E,从而制备布鲁菌菌壳。绘制布鲁菌生长曲线及裂解曲线,计算裂解率并用透射电镜观察布鲁菌菌壳的形态。结果显示,成功制备了布鲁菌菌壳,温控裂解质粒pBBR1MCS∷PR-PL-E对布鲁菌的裂解率为100%。透射电镜观察可见细菌内容物部分流出,细菌表面出现不同程度的皱缩,细胞形态发生变化。结果表明,本试验成功制备了粗糙型布鲁菌菌壳,初步研究了其基本特性,为下一步开展布鲁菌菌壳疫苗的研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8.
利用温度敏感型穿梭自杀质粒pSET4s,定点敲除猪链球菌2型野生型强毒株ZY458的lin基因,构建基因缺失突变菌株458△lin,利用家兔感染模型对ZY458及其突变菌株的生物学特性进行比较研究.家兔感染试验表明,接种ZY458菌株的家兔体质量下降,出现明显的临床症状,5只家兔4 d内全部死亡;而458△lin感染组家兔生长正常,未出现任何明显临床症状.结果表明,lin基因是猪链球菌2型新发现的一种毒力相关基因,在猪链球菌2型的致病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9.
以粗糙型布鲁菌M111株和重组裂解质粒制备出布鲁菌菌壳,利用小鼠模型对布鲁菌菌壳、布鲁菌M111活菌和福尔马林灭活菌的安全性和免疫原性进行比较研究。结果显示,与布鲁菌弱毒菌株M111比较而言,布鲁菌菌壳具有更好的安全性,免疫小鼠后能产生与弱毒菌株相似的血清抗体水平、脾CD3+和CD4+T淋巴细胞反应,甚至产生更高水平的IFN-γ。这些结果表明,布鲁菌菌壳具有与弱毒菌株相似的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能力,将来可能作为预防布鲁菌感染的新型候选疫苗,但布鲁菌菌壳疫苗的有效性和特异性免疫机制还有待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10.
为建立肠出血性大肠埃希菌O157:H7的多重PCR检测方法,针对O157菌特异性eaeA基因、fliC基因、志贺毒素基因(stx1和stx2)及rfbE基因设计5对引物,构建多重PCR反应体系,优化反应的引物浓度和温度检测其特异性和敏感性,并对牛、猪、鸡及犬等不同动物来源的样品进行了大肠埃希菌O157检测。结果显示,该方法具有良好的特异性和敏感性,敏感性达到5×10~3CFU。从检测阳性样本中均分离到目的菌。应用建立的方法在确定样品中是否含有大肠埃希菌O157的同时,还能对菌株毒力进行初步判定。成功建立了肠出血性大肠埃希菌O157:H7多重PCR检测方法,为该病原菌感染的预防和监测提供了简便、快速的技术手段,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