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篇
  免费   1篇
  1篇
综合类   3篇
农作物   2篇
畜牧兽医   2篇
园艺   1篇
植物保护   4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3篇
  2018年   1篇
  2014年   2篇
  200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选用感稻曲病品种辽粳401为研究对象,分析单穗上菌球数量以及菌球所在位置对水稻产量、加工品质、蒸煮食味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辽粳401单穗上菌球的数量以1~3个为主,随着单穗菌球数量增加,产量和品质逐渐降低,产量降低2.71%~35.47%,垩白粒率增加7.02%~94.90%,整精米率降低0.81%~13.18%。综合水稻产量和稻米品质数据发现,稻曲球对辽粳401的影响以单穗上产生3、6、9个菌球为分界点。产生在辽粳401穗位上部的菌球对稻米产量和品质影响大于产生在穗位中部和下部的菌球,穗位上部产生3个稻曲球可以造成辽粳401产量损失18.56%。  相似文献   
2.
为了明确稻瘟病菌对肟菌酯的敏感性,利用菌丝生长速率法测定了 2018~2019年辽宁省11个水稻产区分离的220株稻瘟病菌对肟菌酯的敏感性,并在此基础上对供试菌株的抗药性水平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稻瘟病菌对肟菌酯的EC50值分布范围为0.0111~0.4983 μg·mL-1,敏感性差异达44.89倍.220株稻瘟病菌...  相似文献   
3.
从源于2个地区种植的辽粳401自然发病的8穗稻曲病穗的8个稻曲球中分离获得15株稻曲病菌(Ustilaginoidea virens),其中从2个稻曲球的不同部位共分离获得8株稻曲病菌。用人工注射接种法将菌株分别接种到水稻品种丰田一号(感病品种)和辽粳401(中抗品种)上。结果表明,分离的菌株致病力分化较大。不同地区种植的同一寄主品种菌株致病力有差异;同一稻曲球上分离的菌株表现出致病力差异;同一菌株接种不同水稻品种,株发病率主要与水稻抗性有关。为提高稻曲病病菌接种成功率,对接种稻曲病病菌的水稻进行不同梯度的温度和保湿时间处理。结果表明,低温处理有利于提高稻曲病病菌的接种成功率。  相似文献   
4.
徐晗  闫晗  褚晋  缪建锟  杨皓  白元俊  董海 《植物保护》2021,47(3):150-159
为明确采自辽宁省12个稻区稻曲病菌Ustilaginoidea virens的生物学特性、群体遗传多样性与地理区域的关系。本研究采用生物学方法测定稻曲病菌菌株的生长速率和产孢能力,并采用SPSS 20.0分析软件对稻曲病菌菌株的菌丝生长速率和产孢能力进行相关性分析。提取稻曲病菌基因组DNA,采用特异性引物US、交配型引物MAT、遗传多样性引物ERIC对其进行PCR扩增,通过聚类分析进行群体遗传多样性研究。结果显示:157个稻曲病菌菌株的菌丝生长速率与产孢能力相关系数为0.19。采用稻曲病菌特异性引物US进行扩增,157个菌株均为稻曲病菌株;采用交配型引物MAT进行扩增,53个菌株为MATⅠ型,104个菌株为MATⅡ型。采用ERIC引物可扩增出2~7条不等的条带,157个稻曲病菌株被划分为10个基因类群,其中第1类群为优势类型,有44个菌株,占总数的28.0%;第2类群有20个菌株,占总数的12.7%;第3类群1个菌株,占总数的0.6%;第4类群1个菌株,占总数的0.6%;第5类群有21个菌株,占总数的13.4%;第6类群有17个菌株,占总数的10.8%;第7类群有2个菌株,占总数的1.2%;第8类群有5个菌株,占总数的3.2%;第9类群有30个菌株,占总数的19.1%;第10类群有16个菌株,占总数的10.2%。来自辽宁省12个稻区的157个稻曲病菌株菌丝生长速率与菌株产孢量之间没有相关性,产孢量与地域之间有相关性。基于ERIC-PCR扩增的稻曲病菌株基因组DNA指纹图谱的多态性进行划分的基因类群与地理区域之间有相关性,基因类群与生物学特性之间没有相关性。  相似文献   
5.
研究用聚丙烯酰胺澄清苹果汁的工艺因素,初步探讨了聚丙烯酰胺澄清作用的机理,并对澄清过程中果汁成分的变化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聚丙烯酰胺澄清果汁的机理是利用极性基团破坏果汁中微粒的ζ电位,对其吸附并利用长链结构"桥联"形成絮凝共聚物;聚丙烯酰胺澄清苹果汁的最佳条件为:聚丙烯酰胺用量20μg/m L果汁,温度40~50℃,p H值4.0,澄清后果汁还原糖和总酸保留率在95%以上。  相似文献   
6.
许斌  牛娜  赵文瑜  缪建  赵耕毛 《土壤》2020,52(1):81-89
本文以天然型黑色和黄色藜麦品种为试验材料,研究了盐碱度对两藜麦品种生长、抗氧化系统和无机渗透调节离子的影响,解析了不同藜麦品种对盐碱胁迫的耐受能力。结果表明:盐碱胁迫促进了两藜麦品种根系的生长,但明显抑制了茎叶生长,抑制程度:黑色藜麦品种黄色藜麦品种。高浓度处理下,黄色藜麦品种过氧化氢酶(CAT)活性急剧升高,且不同处理下总抗氧化能力(T-AOC)均高于黑色藜麦,表明黄色藜麦品种具有更强的清除活性氧能力。盐碱处理前后离子选择吸收参数K~+/Na~+有明显差异,处理前黑色藜麦K~+/Na~+高于黄色藜麦,处理后K~+/Na~+差异逐渐缩小;在高浓度处理下,黄色藜麦K~+/Na~+显著高于黑色藜麦。由此可见,黄色藜麦耐盐碱能力强于黑色藜麦品种,更适合在滨海盐碱地种植。  相似文献   
7.
HRAP基因诱导型植物表达载体的构建及烟草转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系统获得性抗性是植物抵御病菌侵染的一种独特的防御机制.HRAP基因是一种从甜胡椒中克隆的蛋白质激发子,可以有效引发植物系统性抗性.SAR8.2b基因是烟草系统获得性抗性信号传导途径中下游响应基因,受病原物和水杨酸诱导.本试验根据Genebank发布SAR8.2b基因的启动子序列,利用PCR技术,克隆了SAR8.2b基因的完整启动子,命名为SAR8.2bP,然后将SAR8.2bP构建到pUC18-HRAP载体中命名为pUC18-SAR8.2bP-HRAP,然后用SAR8.2bP-HRAP替换p2300-121载体中的35S启动子和GUS基因,重组子命名p2300-SAR8.2bP-HRAP.将构建的植物表达载体转化农杆菌GV3101,利用叶盘法转化烟草,通过PCR筛选,获得了转基因植株.为进一步验证转基因烟草的抗病效果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8.
大叶补血草Na+/H+ 逆向转运蛋白基因的克隆及序列分析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根据同源序列区域设计简并引物,利用RT-PCR 及RACE 方法从盐生植物大叶补血草中分离了Na/H逆向运输蛋白基因的cDNA(LgNHX1,GenBank登录号EU780457)。LgNHX1的cDNA 全长为2397bp,5′端非翻译区长度为512bp,3′端非翻译区长度为229bp,其中包括12bp的poly(A)尾巴,中间的开放读码框为1656bp,编码1个550个氨基酸的多肽,推测分子量为61kD。氨基酸同源性分析表明,LgNHX1与北滨藜、小麦、盐角草和拟南芥液泡Na/H 逆向运输蛋白的一致性分别为82.62%,82.01%,80.64% 和75.86%。预测分析表明,LgNHX1具有11~12个跨膜结构区域。系统发育分析表明该蛋白(LgNHX1)与液泡型的Na/H 逆向转运蛋白的亲缘关系较近,与质膜型的Na+/H+ 逆向转运蛋白亲缘关系较远。  相似文献   
9.
不同基因型菊芋耐盐生理及其生态适应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朱菊华  孙星  许斌  梁婷  刘明  缪建  赵耕毛 《草业学报》2018,27(6):120-127
本研究解析了菊芋耐盐生理及生态适应性的基因型差异,为菊芋抗逆品种筛选与生态建植提供了理论基础。试验以广适性品种河南品种(M1)和南菊芋1号(N1)为材料,设置低盐(100 mmol·L-1 NaCl)和高盐(200 mmol·L-1 NaCl)2个盐胁迫处理,观测了不同基因型菊芋品种的表观形态、抗氧化酶、内源激素等变化。结果表明:(1)盐胁迫明显抑制了菊芋苗期的生长发育,致使M1和N1品种植株矮化、根系发育受阻和干物质积累减少;(2)盐胁迫对M1品种叶绿素a(Chl-a)、叶绿素b(Chl-b)和总叶绿素(T-Chl)的合成没有影响(200 mmol·L-1 NaCl Chl-a除外);而N1品种光合色素合成受阻;(3)低盐胁迫M1和N1品种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过氧化氢酶(CAT)活性显著增强;高盐胁迫N1品种抗氧化酶活性明显下降,而M1品种较稳定(CAT除外);(4)低盐胁迫N1品种吲哚乙酸(IAA)含量相对稳定,但促进了赤霉素(GA3)和脱落酸(ABA)的合成,M1品种内源激素含量均无明显变化;高盐胁迫N1品种IAA和GA3含量明显降低,ABA无明显变化;M1品种GA3含量增加,IAA和ABA含量相对稳定。不同基因型菊芋品种间耐盐性差异显著(M1>N1),且通过抗氧化酶活性、内源激素等内反馈调节机制,提高其生态适应性。  相似文献   
10.
<正>四川南充绿宝菌业科技有限公司从事食用菌生产已有10多年,进行人工气候调控的工厂化生产长达七年,栽培主要品种为杏鲍菇。最初由于杏鲍菇栽培技术不够成熟,导致成本较高、生产周期长、感染率高、畸形菇多,经过最近几年来不断努力摸索,杏鲍菇栽培技术已成熟,栽培出高产优质杏鲍菇。现总结如下,为广大杏鲍菇栽培者提供参考。1原材料选择栽培杏鲍菇通常以棉子壳、玉米芯、甘蔗渣、木屑等作为主料,也可根据当地条件选择性加入草粉、玉米秸秆粉、豆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