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篇
  免费   0篇
林业   2篇
综合类   4篇
畜牧兽医   2篇
植物保护   2篇
  2018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3年   2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1.
罗臻  李婷 《绿色科技》2015,(1):178-180
指出了丙烯腈废水作为一种常见工业废水,其水质复杂,COD高,难进行生物处理。电化学法形成的羟基自由基具有强氧化性,可有效提高丙烯腈废水生化性并去除COD。比较了用电芬顿和电催化氧化处理丙烯腈废水的可行性,研究结果表明:电芬顿法在初始pH值为2,电流密度为6mA/cm2,H2O2投加量为10mL/L,反应时间为90min时效果最佳,TOC去除率为32.2%:电催化氧化法阳极采用二氧化铅,阴极为不锈钢,投加NaCl调节电导率对TOC去除效果最佳为19.8%。上述结果为进一步进行组合工艺试验研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2.
胶原蛋白(PSC)是海参蛋白的主要组成,研究其理化性质为海参的进一步利用提供理论基础.以格皮氏海参为原料,采用胃蛋白酶促溶法提取海参胶原蛋白,并通过聚丙烯酰胺凝胶凝胶电泳、氨基酸分析以及傅立叶红外光谱对其理化性质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海参胶原蛋白分子组成为(α1)3,α1的分子量约为150 kD;氨基酸组成以甘氨酸含量最高(6.01%),脯氨酸与羟脯氨酸含量为6.14%,符合水产胶原蛋白特征;傅立叶红外光谱分析结果表明其保持三螺旋结构.  相似文献   
3.
目的:对犬人工造创,研究微粒皮肤移植对犬的可行性。方法:选择隔离5d且身体健康的犬10只,试验前每只犬均静脉采血2mL,待检,术后每间隔2d进行采血一次,每次采血2mL,送试验室测定白细胞核淋巴细胞数量,每日护理观察恢复情况并做好记录。结果:术后白细胞和淋巴细胞在第4d时达到最高,随后减少,在13d时基本达到正常值,试验部位有少量毛发生长。结论:犬的微粒皮肤移植有很强的可操作性。  相似文献   
4.
正四川贡嘎山为大雪山的主峰,海拔达到7556m,也是四川最高的山峰。由于贡嘎山所处地理位置特殊,其受海洋季风影响,再加上其本身的海拔高度,故其植被以及自然生态环境发展具有较为优越的条件,其植被也有其相应的特性。为了分析和观察四川贡嘎山藓类植物区系地理及群落构成,选取2016年6月至2017年7月期间进行的三次实地调查获取的1500份标本为研究对象,将其进行实验室标本鉴定、分析,以  相似文献   
5.
指出了石油石化企业火灾爆炸事故危险等级高,消防灭火过程水资源消耗巨大,对石油石化企业消防用、排水特征进行了调查,并从用、排水角度对火灾事故状态下节水的潜力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6.
目的:对犬人工造创,研究微粒皮肤移植对犬的可行性。方法:选择隔离5d且身体健康的犬10只,试验前每只犬均静脉采血2mL,待检,术后每间隔2d进行采血一次,每次采血2mL,送试验室测定白细胞核淋巴细胞数量,每日护理观察恢复情况并做好记录。结果:术后白细胞和淋巴细胞在第4d时达到最高,随后减少,在13d时基本达到正常值,试验部位有少量毛发生长。结论:犬的微粒皮肤移植有很强的可操作性。  相似文献   
7.
大麦叶枯病菌的生物学特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世纪70年代以来,黄河中游地区大麦叶枯病陆续发生,各主要栽培品种普遍发病,病株叶片自下而上相继枯死,损失严重。近年来,作者在浙江大麦植株上也发现了大麦叶枯病,且在大麦生长后期发生比较严重,本研究对其病原菌及其生物学特性进行了初步的研究。1材料与方法1.1病原菌的分离  相似文献   
8.
分析高校图书馆学生志愿者管理存在的问题,探讨基于工作团队的学生志愿者管理模式的优势,并以广西工学院图书馆为例,从服务定位、培训、组织、沟通、制度、评价等方面提出基于工作团队的学生志愿者分类管理策略。  相似文献   
9.
大麦Mlo近等基因系与叶枯病菌互作的细胞学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对大麦品种Ingrid(Mlo)及Mlo基因功能丧失性突变的近等基因系(Ingrid mlo-3、Ingrid mlo-4和Ingrid mlo-5)与大麦叶枯病菌的互作进行了细胞学比较分析。结果发现,大麦mlo突变体mlo-3、mlo-4和mlo-5对叶枯病菌的抗病性显著增强,其抗病机制包括对病菌初侵染的乳突抗性和HR反应两个方面。Ingrid(Mlo)大麦的表皮细胞在受到病原菌侵染时,只有15%的有效乳突可成功抵抗病原菌对表皮细胞的侵染;而大麦mlo突变体mlo-3、mlo-4和mlo-5突变体大麦的有效乳突率则分别高达40%、38%和43%。随后,部分被病原菌成功侵入的寄主表皮细胞发生过敏性坏死,从而进一步抑制病原菌向相邻叶肉细胞的扩展。其中3个大麦mlo基因突变体平均67%的被侵染细胞坏死,而Ingrid仅为26%。因此,Mlo基因在调控大麦与不同病原菌互作中的作用是不同的。此外,本文发现该病原菌除气孔入侵外,还可直接穿透大麦表皮细胞;少量菌丝可以侵染进入叶肉细胞,甚至是活的叶肉细胞。  相似文献   
10.
为提供分析突变体的有效方法,探讨突变体的生产应用,对经60Coγ射线辐照处理甘蓝型油菜040B而获得的增加了叶面积的叶型突变体MLCK进行形态学、DNA和同工酶上的比较分析。结果表明:RAPD的结果中获得S 4和S17两个表达较好多态性分子标记,且与叶型突变位点存在较紧密的连锁关系;而过氧化物和酯酶同工酶的比较分析中也出现了差异条带,同样证实了ML和CK在蛋白质水平上的差异。研究结果可以进一步应用于甘蓝型油菜的生产育种和遗传研究上。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