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篇
  免费   0篇
畜牧兽医   23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1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2篇
  1987年   2篇
  1981年   1篇
  197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3 毫秒
1.
<正>目前,我省的桑园大多是专用桑园,栽培密度为1000—1200株/亩,平均亩产茧为75—100公斤,年收入干元上下,蚕桑生产已成为我省农业生产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2.
<正>桑树是多年生木本植物。在自然环境下生长,桑树的生长除决定于本身的遗传特性外,还与环境条件尤其是光、温度、水份、空气、无机养份和土壤以及栽培技术有着密切关系;桑树的不同生长发育期,环境条件各因素所起的作用是不同的;(如桑树  相似文献   
3.
大气污染与桑树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大气环境为人类提供着生存、生活不可缺少的条件,人们也通过各种生活、生产活动影响着周围大气环境的质量。现代随着人口增长与工业发展对化石燃料(煤炭、石油、天然气)消耗的剧增,势必向大气释放许多有毒物质,污染环境,危害包括桑树在内的植物,也危害人、畜的健康。因此,防止大气污染,净化环境已成为近年来人们十分关注的问题。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我省出现了不少亩产茧超过三百斤的丰产桑园,他们的主要经验是抓土、肥、水、密,保等几方面的措施。关于桑园群体结构和肥水管理等方面已有不少的总结和报导,但在土壤方面的调查比较少。为了解丰产桑园土壤肥力状况,总结进一步提高土壤肥力的经验,为桑园合理施肥和改良低产桑园土壤提供依据,我们于1977年冬对丹阳、无锡、吴江和海安等县的部分丰产桑园的土壤进行了初步调查,现将调查结果整理如后。  相似文献   
5.
免耕覆盖对桑园土壤肥力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近年来,江苏省桑园已很少施用河塘泥或猪粪等肥料,绿肥种植面积亦急剧减少,使得桑园土壤的有机质含量逐年下降,桑树生产单纯依赖化肥,已严重的影响桑园土壤肥力及桑树正常的生长发育.前几年,我国农村许多地方把稻草直接还田作为农业增产和地力建设的一项重要技术,在大田中大面积推广应用,取得了显著的效果,后来有一部分蚕桑工作者对此进行了研究,但在桑园土壤中能否采取免耕措施,以及将免耕与覆盖结合起来对土壤肥力状况有何影响尚未见有报道.  相似文献   
6.
<正> 利用湖桑绿枝土钵扦插苗当年夏栽建园,能快速丰产,节省成本,提高蚕桑生产效益。从土钵扦插育苗到成园仅需半年时间,比常规嫁接育苗建园时间缩短二年,土地利用效率高;同时苗木成本低,同样是亩哉2000株的桑园,土钵育苗成本仅30元左右,而用嫁接苗拓植的苗木成本要高出3~  相似文献   
7.
<正> 夏伐后的桑树,要在七月上中旬进行疏芽留芽,使桑树条数(新梢)适当,分布均匀,通风透光良好,水分养分集中,促进桑树枝叶在夏秋期加速生长。同时,利用疏芽叶饲养适量夏蚕,增产蚕茧,桑、蚕兼顾,物尽其用。近年来,个别地区由于偏重夏蚕茧的增产,忽视疏芽对保养桑树的作用,也出现了一些疏芽不当、采叶过度等不良倾向,值得引起注意。现在谈谈疏芽方面的几个基本问题,供夏蚕期疏芽时参考。一、根据疏芽叶量,适量饲养夏蚕我省成林桑园,一般在五月中下旬夏伐,七月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由于工业和乡镇企业的发展,厂矿企业有害气体的排放,造成大气污染,引起桑、蚕危害的现象时有发生。有害气体之中的氟化物就是通过污染大气和桑叶而危害蚕的。因此,监测桑叶和大气的氟化物含量,对了解和掌握桑叶和大气被污染的程度,防范对桑蚕的危害以及检查工厂的污染排污情况,对保护环境,都是十分必要的。笔者对桑园的氟污染进行了长期监测,现就接触所及,对桑叶含氟量的测定方法进行比较。  相似文献   
9.
春期桑树三眼叶有生长较早,成熟快的特点,在当前缺少早生品种桑的情况下,利用其来喂养稚蚕,不仅保障了稚蚕良好生长发育,而且采用三眼叶有促进新梢生长的作用。但是,由于氟化物的影响,三眼叶有氟积累偏高现象,而稚蚕对氟化物尤为敏感,势必影响了三眼叶利用。笔者在近十年的长期  相似文献   
10.
一代杂交桑栽培技术进展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翁荣林  丁悦 《江苏蚕业》2001,23(4):20-23
本文主要就江浙蚕区的一代杂交桑载培技术的进展作了简要介绍,并对杂交桑的发展问题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