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篇
  免费   0篇
水产渔业   1篇
畜牧兽医   3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1.
【目的】 探究丁酸梭菌在肉鸡消化道内的定植能力以及丁酸梭菌对肉鸡肠道短链脂肪酸含量和菌群多样性的影响。【方法】 选择90只健康状况良好的1日龄爱拔益加肉鸡,随机均分为空白组和丁酸梭菌组,每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15只鸡。空白组灌喂生理盐水,丁酸梭菌组灌服荧光标记的丁酸梭菌,3 h及16日龄进行解剖并采集回肠上皮细胞观察荧光情况。随后另外选择30只健康状况良好的1日龄雏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试验组1~6 d饲喂含丁酸梭菌的饲粮,之后饲喂基础饲粮,对照组全程饲喂基础饲粮,试验期21 d。在16和21日龄时,分别采集回肠和盲肠中段内容物,测定乙酸、丙酸、异丁酸、丁酸、异戊酸、戊酸、己酸和总短链脂肪酸含量,并进行微生物种类、物种丰度比例、菌属以及蛋白功能丰度等差异分析。【结果】 3 h及16日龄丁酸梭菌组回肠上皮细胞周围均呈现出荧光现象,表明丁酸梭菌能够定植于消化道上皮细胞。短链脂肪酸含量测定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在肉鸡回肠内容物中,试验组16日龄乙酸、丙酸、异丁酸、异戊酸和戊酸含量均极显著增加(P<0.01);21日龄丙酸、异戊酸和戊酸含量均极显著增加(P<0.01),乙酸、异丁酸和总短链脂肪酸含量均显著增加(P<0.05);在盲肠内容物中,试验组16日龄肉鸡丁酸和戊酸含量均极显著增加(P<0.01),异戊酸和己酸含量显著增加(P<0.05);21日龄丁酸和异戊酸均极显著增加(P<0.01),乙酸、异丁酸、己酸和总短链脂肪酸均显著增加(P<0.05)。门水平上微生物种类分析发现,16日龄样本中厚壁菌门为优势菌群,丰度最高;21日龄样本中微生物种类增多,其中变形菌门、厚壁菌门和拟杆菌门为优势菌群,丰度较高,16和21日龄试验组的优势菌群均高于对照组。物种丰度比例分析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16日龄试验组厌氧菌属的物种丰度比例显著增加(P<0.05),而去氟球菌属、丛毛单胞菌属、肠杆菌属等7种菌属的物种丰度比例显著降低(P<0.05);21日龄试验组铁杆菌属、毛球菌属等6种菌属的物种丰度比例显著增加(P<0.05),变形菌属、浮霉菌属、装甲菌门GP5的物种丰度属显著降低(P<0.05)。菌属差异分析结果显示,16日龄试验组起重要作用的微生物是布劳特氏菌属,对照组起重要作用的微生物是梭状芽孢杆菌属和未分类毛螺旋菌属;21日龄试验组起重要作用的微生物是未分类拟杆菌、毛球菌属、乳酸杆菌目、乳球菌属等,对照组起重要作用的微生物是诺兰克酸杆菌GP4、丛毛单胞菌科等。菌群蛋白功能丰度分析结果显示,16日龄试验组甲基受体趋化性蛋白、谷胱甘肽S-转移酶、氨基酸转移酶亚基A的丰度均高于对照组,21日龄试验组ECF亚家族RNA聚合酶δ-70因子、丙氨酸的丰度均高于对照组。【结论】 丁酸梭菌可以在肉鸡回肠上皮细胞中定植;丁酸梭菌可增加肠道内容物中短链脂肪酸含量、微生物种类及有益菌属,提高物种丰度及功能蛋白丰度,从而促进肠道功能发挥。  相似文献   
2.
3.
<正>海参(Sea Cucumber,Holothurians),属于棘皮动物门(Echinodermata),海参纲(Holothuroidea),是我国八大海珍产品之一,具有较高的营养价值和广泛的药用价值,是海洋中最常见的无脊椎动物~([1-2])。海参身体呈圆筒状,成年海参体长大约10~20 cm,特大的可达30 cm,体色较暗,多肉刺~([3])。我国主要的经济种类有刺参、糙刺参、黑海参等。近年来随着海  相似文献   
4.
为了解临床常用抗生素对鸡源大肠杆菌的耐药性及乳杆菌对致病性大肠杆菌的抑制性,试验采用SS培养基培养、显微镜检测、PCR扩增和生化试验对菌株进行分离鉴定,采用纸片扩散法测定鸡源大肠杆菌对8种抗生素的敏感性。随机选取12株鸡源大肠杆菌和1株乳杆菌采用体外液体培养的方法分成5组,即乳杆菌和大肠杆菌同时混合培养组、先定植大肠杆菌组、先定植乳杆菌组、大肠杆菌对照组、乳杆菌对照组,进行乳杆菌和大肠杆菌的竞争抑制试验。结果表明:初步筛选得到34株与大肠杆菌菌株特征相似的菌株;PCR扩增得到的目的条带为293 bp,与预期大小相符;分离得到的菌株能分解麦芽糖、蔗糖、乳糖、葡萄糖、阿拉伯糖、甘露醇、山梨醇,硝酸盐还原试验呈阳性,枸橼酸盐和V-P试验呈阴性,符合大肠杆菌的生化特征;分离菌对头孢氨苄、泰乐霉素的耐药率达到65%以上,对恩诺沙星、多西环素的耐药率达到50%,对安普霉素、替米考星、新霉素、黏杆菌素较为敏感,总耐药率在15%以下;24小时时乳杆菌和大肠杆菌同时混合培养抑制大肠杆菌的效果要优于先定植乳杆菌情况,36小时时先定植乳杆菌抑制大肠杆菌的效果要优于乳杆菌和大肠杆菌同时混合培养情况,48小时时先定植乳杆菌抑制大肠杆菌的效果最佳。说明分离的大肠杆菌菌株对8种常用抗生素普遍存在耐药性,乳杆菌在体外能抑制鸡源大肠杆菌的生长,且先定植乳杆菌抑制大肠杆菌的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