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2篇
综合类   3篇
畜牧兽医   8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8年   4篇
  2014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选取四川省万源市中蜂遗传资源保护区内13个蜂场的65群中蜂样本,每群测定50只工蜂的形态指标,包括吻长、前翅长等12个形态指标。同时,将四川万源中蜂的10个相关形态指标数据与海南海口、海南文昌等33个地区已报道的中蜂形态指标数据进行比较。结果表明:四川万源中蜂的吻长、第四背板长等形态指标的均值比其他地区中蜂更大;四川万源中蜂的肘脉指数均值比其他地区中蜂更小,提示着四川万源中蜂的采集力可能更强。这些结果可为当地中蜂遗传资源调查与保护提供形态学数据。  相似文献   
2.
家蚕幼虫后部丝腺是合成和分泌丝素蛋白的重要器官。为从蛋白质水平探究不同家蚕品系产丝量差异的原因,应用蛋白质组学研究方法,选取3个产丝量有较大差异的家蚕品系Ndx、大造和21-872为材料,通过双向电泳和基质辅助激光解析电离飞行时间质谱(MALDI-TOF-MS)技术对各品系5龄第5天幼虫后部丝腺表达的差异蛋白进行鉴定,查找与丝蛋白合成相关的蛋白质。结果表明,茧丝突变品系Ndx后部丝腺的蛋白质表达水平与普通丝量品系大造和高丝量品系21-872有差异,差异表达蛋白种类主要为应激反应相关蛋白、能量相关蛋白、蛋白质合成相关蛋白和一些酶类,其中核糖体磷酸化蛋白P0和P2、蛋白质二硫化物异构酶、丝素轻链蛋白Fib-L以及丝素蛋白P25等在Ndx后部丝腺的含量明显低于其它2个品系。推测在茧丝突变品系Ndx的后部丝腺中,上述蛋白质表达量的变化可能是导致其不能正常吐丝结茧的原因。  相似文献   
3.
本实验选取"蜂强1号"意蜂33群,福州本地意蜂30群,每群分别测定10只工蜂的形态指标(吻长、前翅长、前翅宽等34个形态指标),同时分别测定两个意蜂蜂种的11个蜂群(每个蜂群抽取5~6只)刚出房工蜂的初生重。实验结果表明:两个意蜂蜂种34个形态指标中,19个指标差异极其显著(P0.01),5个指标差异显著(P0.05),刚出房工蜂初生重差异极其显著(P0.01);两个蜂种的工蜂吻长、前翅面积、3+4背板长等重要形态指标差异极其显著(P0.01),且"蜂强1号"意蜂大于福州本地意蜂。这些结果表明"蜂强1号"意蜂的采集力可能大于福州本地意蜂。  相似文献   
4.
为揭示意大利蜜蜂哺育蜂上颚腺中蜂王浆合成和分泌相关的分子机制,通过组建人工蜂群收集3日龄工蜂(3d)、10日龄哺育蜂(10dN)、10日龄采集蜂(10dF)、21日龄哺育蜂(21dN)和21日龄采集蜂(21dF),利用高效液相色谱技术检测5种不同职能工蜂上颚腺中10-羟基-2-癸烯酸(10-hydroxy-2(E)-decenoic acid,10-HDA)的含量,并在转录组学水平全面分析上颚腺中调控蜂王浆合成和分泌密切相关的基因。结果表明:工蜂上颚腺中10-HDA含量随日龄的增加呈逐渐增加趋势,其中21dF和21dN上颚腺中10-HDA的含量均显著高于3d(P0.05),但同日龄采集蜂上颚腺中10-HDA的含量高于相同日龄哺育蜂;RNA-seq分析发现,46个差异基因在10dN上颚腺中的表达量显著高于3d、10dF和21dF,同时在21dN上颚腺中的表达量也显著高于21dF;GO和KEGG富集分析显示这些差异基因主要富集在脂肪酸代谢、能量代谢等方面,暗示哺育蜂的上颚腺可能通过增加脂肪酸代谢和能量代谢等促进蜂王浆中相关脂肪酸的合成。综上,在排除日龄影响下,本研究测定了不同职能工蜂上颚腺中10-HDA的变化趋势,同时筛选了46个与哺育蜂上颚腺中蜂王浆合成和分泌密切相关的基因,为深入阐明其分子机制提供基础,也为研究膜翅目昆虫上颚腺的功能提供新视角。  相似文献   
5.
蜜蜂全基因组存在丰富的单核苷酸多态性(single nucleotide polymorphism,SNP)分子标记,SNP分子标记的基因分型有多种方法,其操作难度、费用及所需时间都有差异,建立合适、易行、廉价的分型方法在分子辅助育种的实际应用中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利用高分辨率熔解曲线(High Resolution Melting,HRM)法对意大利蜜蜂幼虫抗白垩病相关单核苷酸多态性位点C2587245T进行检测,结果表明HRM法能够有效的对该位点进行基因分型,为意大利蜜蜂抗白垩病分子辅助选育提供较方便的检测方法,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6.
昆虫体内的谷胱甘肽-S-转移酶(GSTs)主要行使对异生或内源有毒物质进行代谢解毒的功能。选择家蚕谷胱甘肽-S-转移酶E4的编码基因Bmgste4为靶标,研究其组织表达谱、序列结构特征及原核表达重组蛋白的酶活性。RT-PCR检测不同组织表达特征的结果显示,Bmgste4基因在家蚕5龄第3天幼虫的头部、触角、下颚须、表皮、脂肪体、丝腺以及雄性个体的马氏管和雌性个体的卵巢中均有表达,而在血细胞、中肠以及雄性个体的精巢和雌性个体的马氏管中不表达。多序列比对结果显示BmGSTE4具有完整和保守的GST二级结构特征,N端氨基酸残基保守,特别是谷胱甘肽结合位点。构建插入Bmgste4基因开放阅读框片段的重组表达质粒p28-Bmgste4,并转化E.coli Rosetta(DE3)感受态细胞进行原核表达后,利用分光光度法测定重组蛋白对通用底物1-氯-2,4-二硝基苯的酶活参数:Km=0.58 mmol/L,Vmax=24.55μmol/(mg.min)。这些结果为进一步研究家蚕体内解毒和抗药性机制以及开发鳞翅目害虫新型生物防治药剂提供了基础信息。  相似文献   
7.
随着CRISPR/Cas9技术的快速发展,利用显微注射技术将基因编辑物质注射到蜜蜂卵体内,然后再将其培育成蜂王得到基因编辑蜜蜂已经成为关键技术。尽管已有报道注射后的蜂卵孵化率可达到35%左右,但却未见将显微注射后的蜂卵培育成蜂王的相关报道。本研究摸索了将显微注射后的意大利蜜蜂蜂卵培育成蜂王的3种方法,并通过王台接受率来比较它们的效果。结果表明,将显微注射后的蜂卵在实验室培养孵化成幼虫,并继续培养12 h,然后再通过复移的方式培育王台,王台接受率最高,为38%。本研究为CRISPR/Cas9基因编辑技术在蜜蜂领域中的应用提供了重要的配套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8.
9.
蜂王浆是蜜蜂重要的蜂产品之一。咽下腺和上颚腺是蜜蜂分泌蜂王浆的重要外分泌腺体,同时工蜂分泌蜂王浆的能力与脑部调节行为过程中高量表达的基因、蛋白质、神经肽等有关。近年来转录组和蛋白质组方面的快速发展,极大地促进了蜂王浆分泌的分子基础研究。系统综述了与蜂王浆分泌密切相关的咽下腺、上颚腺和脑的国内外研究进展,旨在为后续深入研究意大利蜜蜂咽下腺、上颚腺分泌蜂王浆的分子机制以及脑调控哺育行为的分子网络机制提供新的视角和理论借鉴。  相似文献   
10.
家蚕精巢中小热激蛋白在不同发育时期的蛋白质组学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家蚕不同发育时期精巢组织中小热激蛋白(sHSP)变化,为阐明其在家蚕精子发生中的重要作用提供理论参考.[方法]利用双向电泳技术建立家蚕5龄第5天、化蛹第1天和化蛾第1天3个时期的精巢电泳图谱,并用Imagemaster2D 6.0软件分析不同时期图谱中的差异蛋白,再用基质辅助激光解析离子质谱(MALDI-TOF-MS)对这些蛋白进行鉴定.[结果]鉴定出家蚕精巢中5个小热激蛋白,分别为sHSP23.7、sHSP20.8、sHSP 20.4、sHSP19.9和sHSP19.8,它们在化蛹第1天和化蛾第1天的蛋白合成量比5龄第5天显著降低.[结论]在家蚕精巢中,5龄第5天是形成有核精子的重要时期,有大量的微管蛋白(α微管蛋白、β微管蛋白),它是中心粒和纺锤体的重要组成成分,在减数分裂中有重要作用,这些小热激蛋白可能在有核精子形成时与微管蛋白相互作用,在促进鞭毛轴丝形成和鞭毛运动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