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篇
  免费   0篇
畜牧兽医   4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1.
通过气管、消化道和肌肉注射接种鼻气管鸟杆菌(Ornithobacterium rhinotracheale,ORT)人工感染SPF雏鸡,观察试验鸡的发病情况及症状,并检测各试验组和对照组的体质量;利用建立的PCR检测方法对试验组和对照组的排菌情况进行动态观察;于感染后不同时间随机剖杀试验组和对照组鸡只,采集心脏、肝脏、肺脏和气管等组织固定、切片、H.E.染色,观察各器官病理组织学变化,利用建立的IFA方法对ORT在雏鸡体内的分布进行研究,并进行血常规和血液生化指标检测。结果表明,ORT接种后,主要引起雏鸡的呼吸困难、咳嗽等症状,增重明显降低;病理组织学变化以肝脏、心脏组织细胞变性,气管和肺脏广泛性出血和炎性细胞浸润为特征;IFA阳性信号主要分布于肺脏和气管;从感染后2~8d一直可持续排菌;HGB、WBC、RBC、BUN和AST发生显著变化。这表明ORT感染主要引起雏鸡的呼吸系统病变,气管接种比消化道和肌肉注射接种对雏鸡致病性强,肺脏和气管是ORT侵害的主要靶器官。  相似文献   
2.
根据GenBank发表的鸭源新城疫病毒SDWF02株NP基因序列,设计并合成1对特异性引物,扩增出鸭源新城疫病毒的NP基因,与原核表达载体pET-28a构建重组质粒pET28a-NP,经鉴定后转化Rosetta感受态细胞,经IPTG诱导,SDS-PAGE和Western-blot分析表明,54 000的融合蛋白得以表达,该蛋白能与鸭源新城疫的阳性血清发生特异性的反应.以纯化的重组蛋白为包被抗原,建立检测鸭源新城疫抗体的间接ELISA方法,经方阵滴定确定最佳包被质量液为pH9.6的碳酸盐缓冲液,最佳包被质量浓度为10 ng/孔,血清最佳稀释度为1∶1 000.经应用试验表明该方法具有良好的特异性、可重复性和敏感性,为临床检测鸭源新城疫抗体水平提供了一种简单、准确、快速的诊断方法.  相似文献   
3.
Ⅰ群禽腺病毒血清10型的致病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将Ⅰ群禽腺病毒血清10型山东分离株(SDXT株)通过皮下注射接种途径人工感染1日龄SPF雏鸡,观察试验鸡的发病情况及临床症状;于感染后不同时间随机剖杀试验组和对照组鸡只,采集心脏、肝脏、肺脏和肠道等组织固定、切片、H.E.染色,观察各器官病理组织学变化,并进行血常规和血液生化指标检测.同时,应用IFA对SDXT株人工感染雏鸡的各组织器官进行检测.结果表明,SDXT株接种后,引起雏鸡精神沉郁、食欲不振、嗜睡等症状.病理组织学变化以肝脏脂肪变性、肝脏结构紊乱、肝窦间出血和炎性细胞浸润,在肝细胞核内可见嗜碱性包涵体为主;肠道内肠绒毛脱落;肺脏广泛性出血和炎性细胞浸润为特征.IFA检测结果显示,肝脏、脾脏、肠道、肺脏均可检测到SDXT株,其中肝脏和肠道检出率最高,表明这2个器官是其主要靶器官.HGB、WBC、RBC、ALT和ALP发生显著变化.结果表明,Ⅰ群禽腺病毒血清10型对雏鸡有较强的致病性.  相似文献   
4.
将60只种鸭免疫接种H9N2灭活疫苗,在高抗体水平下,通过点眼、滴鼻、气管注射3种接种途径人工感染300日龄种鸭,观察种鸭的发病情况、症状及剖检变化;于感染后3、6、9d采血进行血液生化指标检测;利用建立的RT-PCR方法检测各试验组和对照组的带毒情况;采集输卵管、肝脏、肺脏和气管等组织固定、切片、HE染色,观察各器官病理组织学变化;利用建立的IFA方法对H9N2在种鸭体内的分布进行研究。结果显示,3组接种H9N2亚型禽流感后,引起种鸭采食下降、流泪、排白色稀便等症状;总蛋白(TP)、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和碱性磷酸酶(AKP)的含量发生了显著变化;病理组织学变化以肝脏颗粒变性和空泡变性,肺脏广泛性出血和炎性细胞浸润,输卵管纤维蛋白渗出为特征;IFA阳性信号主要分布于气管、输卵管、肺脏、肝脏和胰腺等处;对照组精神状态良好,各项生理指标趋于正常,IFA未检测到阳性信号。结果表明,在高抗体水平下,H9N2亚型禽流感病毒也可通过眼结膜、鼻腔黏膜、气管黏膜等侵入机体导致鸭的发病。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