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4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畜牧兽医   25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6篇
  1992年   4篇
  1990年   2篇
  1986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2.
3.
4.
狐的人工授精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狐人工授精技术的研究在国外始于本世纪30年代,并很快在挪威、芬兰、瑞典和加拿大等国家的养狐生产中得到广泛应用,发展很快.我国在60年代初开始此项研究,近年来有较大进展,但尚未应用于生产.人工授精技术在狐属与北极狐属远缘杂交上的应用,可以解决两属动物因配种时间不一致而造成的生殖半隔离的问题;克服因种种原因致使发情母狐不能自然交配的困难;使用于繁殖的公狐数量大为减少(即为本交的1/10),且有效地扩大了优良种公狐利用的时间与空间;大大降低了饲养成本费用等等.  相似文献   
5.
降低仔狐早期死亡率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仔狐早期(5日龄内)的死亡率最高,占哺乳期死亡数的47%;占仔狐、育成狐死亡总数的41%。本研究对北极狐初产雌狐实行短期环境监控,同时进行恢复或强化母性的调驯,连续5年产仔雌狐的母性行为正常,有效地扼制了仔狐的早期死亡,5日龄内仔狐的成活率平均达9868%,比对照组高2165%。  相似文献   
6.
<正>麝鼠的散放也是人工饲养麝鼠的一种形式。它是依据麝鼠的生物学特性,选择适宜地点,放入定量种鼠并通过适当的人工管理,来迅速扩大麝鼠种群的一种方法。因此,具有能充分利用天然资源、投资少、收效快、在短期内能大量增殖野生麝鼠资源等优点。 麝鼠的人工散放在国外开始于本世纪初期。我国于50年代引进种鼠,先后在新疆、青海、贵州、江苏、浙江、黑龙江、吉林等省实行人工散放,均获得成功。 麝鼠的人工散放包括散放地的选择、散放前的准备、引种、种鼠的释放和散放后的  相似文献   
7.
8.
9.
英系北极狐繁殖问题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60年代初我国东北曾引进苏系北极狐,取得一定的饲养经验,后因种种原因而夭折.到80年代又引进英系北极狐.本文仅就试养阶段的英系北极的配种、妊娠、产仔等情况的现场资料加以统计、分析,并对英系北极抓繁殖问题作初步探讨.一、配种(一)种狐体况:种狐应有一定肥度,过肥或过瘦均影响生殖腺和乳腺的发育,导致繁殖力下降.实践证明,配种开始前母狐的体重控制在5kg,公狐6kg较为适宜.  相似文献   
10.
朱洪强  肖寿明 《猪业科学》2002,19(12):40-41
报道了长春市某鸵鸟养殖场2001年发生的雏鸵鸟的大肠杆菌病,主要从临床症状、病理剖检和实验室三个方面对本病进行诊断,对患病鸵鸟隔离、药物预防,场区消毒.结果证明蒽诺杀星、氯霉素和复方禽菌灵对雏鸵鸟大肠杆菌有很好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