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篇
  免费   0篇
畜牧兽医   5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1.
片形吸虫DNA随机扩增多态性分析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为区别从南京市江宁县采集的片形吸虫非典型形态虫体,应用随机扩增多态性DNA(RAPD)技术,对6株片形吸虫总DNA进行了扩增。结果,10条引物中有8条能产生扩增图谱,电泳图谱经聚类分析,与传统的分类结果一致,并表明来自江宁的片形吸虫既有形态典型的肝片形吸虫,也有形态不典型的大片形吸虫。  相似文献   
2.
片形吸虫种类鉴定的分子生物学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片形吸虫是反刍动物的重要病原,主要有肝片吸虫和大片吸虫,两者形态极相似,故对其鉴定一直是研究的热点。近年来应用分子生物学技术,由蛋白质、染色体、特定基因组DNA等不同分子水平鉴定片形吸虫种类的研究报道较多,揭示了片形吸虫的种内差异,种间差异和亲缘关系,从而为片形吸虫(尤其是中间种和亲缘种)种类鉴定提供了新途径,就此进展作一概述。  相似文献   
3.
通过形态学特征观察与随机扩增多态DNA(RAPD)技术,对国内外8株片形吸虫(Fasciola)作比较鉴别。形态典型的6株肝片形吸虫(F.hepatica)和1株大片形吸虫(F.gigantica)两种方法结果。南京的1株不典型虫种(F.sp),其形态特征类似日本中间种/印度片形吸虫(F.indica),RAPD检测则与大片形吸虫聚类,差异仅0.255,亲缘于大片形吸虫,是一株形态不典型的大片形吸虫。比较表明,形态学方法能简单易行正确地判定典型片形吸虫,但难以识别中间种或亲缘种;RAPD技术则从分子遗传变异水平上鉴别虫种,有利于对中间种或亲缘种的识别及新种的发现,两者具有相互不可替代的相辅相成作用。  相似文献   
4.
肝片形明虫 长菲策吸虫及日本血吸虫DNA的多态性检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试验用随机扩增DNA多态性技术对肝片形吸虫、长菲策吸虫和日本血吸虫虫体总DNA的多态性进行检测,结果筛选出三条具有种鉴别意义的RAPD谱带。这些特征性条带可望标记成探针用于粪便学检查中虫卵的鉴定。  相似文献   
5.
RAPD及其在兽医寄生虫学上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机扩增多态DNA技术 (RAPD) ,近年来已越来越多地应用于兽医寄生虫学研究中 ,尤其在虫种分类 ,流行病学研究和种群变异等方面的报道较多 ,本文结合作者的工作 ,对此作一概述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