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篇
  免费   0篇
综合类   2篇
畜牧兽医   12篇
  2019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2篇
  2009年   2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1篇
  2000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腹泻是猪常发的病症,其特征是严重的胃肠功能障碍和不同程度的自体中毒。腹泻病因非常复杂,首先是传染性腹泻。平时寄生于胃肠道的微生物并不能引起患病,病毒、细菌、原虫和真菌在饲养管理不良条件下,毒力大大增强而导致腹泻。病毒往往是引发猪腹泻的启动因素,但总体发病原因认  相似文献   
2.
肉羊养殖具有投资小、见效快、风险小、效益高等优点。优质羊肉的市场需求也越来越大.因此农民养羊的热情越来越高,养羊业呈现快速发展的良好势头。但是也有部分农户盲目跟风.不切实际的扩大养殖规模造成了不应有的损失,挫伤了养殖积极性。要想养羊致富.必须科学养殖,结合实际情况,掌握以下关键环节。  相似文献   
3.
仔猪黄白痢 临床主要特征是仔猪下痢,粪便为乳白或黄白色黏稠状,有腥臭味。体温一般不高,过1~2天后,病情加重.仔猪精神不振,食欲不佳或废绝。  相似文献   
4.
腹泻是猪常发的疾病,其特征是严重的胃肠功能障碍和不同程度的自体中毒。腹泻病因非常复杂,首先是传染性腹泻。平时寄生于胃肠道的微生物并不能引起患病,病毒、细菌、原虫和真菌在饲养管理不良条件下,毒力大大增强而导致腹泻。病毒往往是引发猪腹泻的启动因素,但总体发病原因认为是多种病原体的混合感染,饲料营养不全或不平衡、过食、饲喂发霉变质的饲料,以及有毒植物、化学药品和农药污染的饲料,也会引起消化不良性腹泻。  相似文献   
5.
一、自由采食   肉仔鸡原则上是让其采食充足,摄入足够的料量,饲喂方法是不断料,自由采食,充分饲养。肉仔鸡夜间必须喂料, 28日龄后的肉鸡晚上采食量几乎与白天相等,所以晚上应有值班人员,及时加料。   二、分群饲养   现代肉鸡种一般都能进行自别雌雄,出壳后即可分别饲养,分群饲养比混群饲养平均增重快,节省饲料,体重一致性好,可做到全进全出。   三、饮水要充足   饮水要清洁卫生,要有足够的饮水量,足够高的水位,保证每只鸡都能饮到水。   四、温度要求   肉仔鸡对温度的要求比蛋鸡高,它对高温很敏感,同样…  相似文献   
6.
母猪产仔是养猪生产中最繁忙的生产工作,要全力以赴,尽心尽力,保证母猪安全产仔,仔猪健壮。常言道:“临产母猪经营好,仔猪成活母保膘。”一、分娩前的准备工作母猪临产前的半个月,对产圈要进行清扫消毒,清除圈内的污水粪便,用火碱、石灰水消毒。准备好清洁、干燥、柔软的垫草,消毒用碘酒,擦干仔猪用的干净布片,照明用灯,产仔箱,猪瘟疫苗等。同时要注意观察,当母猪外阴充血肿大,尾根下陷,乳头能挤出乳汁,母猪起卧不安时,母猪可能很快要分娩了,接产人员不能远离。冬天要防风防寒,热天要防暑降温。二、接产护理当母猪产仔时,应保持环境安静,禁…  相似文献   
7.
卢氏鸡是一种比较古老的地方优良品种,属片羽型非乌骨系绿壳蛋品系,国内外罕见,它具有觅食力强、耐粗饲、能飞善跑、抗病力强、个体轻巧、产蛋多、耐贮藏等优点。蛋壳青绿色,外观独特,蛋白浓稠,蛋黄大呈桔红色,经农业部质检中心测定  相似文献   
8.
卢氏鸡因原产地在卢氏县而得名.以其典型的地方特性受到国家畜禽品种资源保护.以其特有的品相和较高的营养价值受到消费者的喜爱.在农户自然散养情况下约4%~7%的卢氏鸡可产绿壳蛋。  相似文献   
9.
随着现代畜牧业技术的快速发展,牛人工冻精配种技术已经被广泛应用到生产实践中,它有效地提高了良种公牛的利用效率,对我国的黄牛、奶牛改良起到很大的推动作用,良种覆盖率大大提升,肉牛的体格有所增强,产肉率和奶牛的产奶量明显提高。但是许多基层技术人员在牛人  相似文献   
10.
1长毛兔饲养管理的一般原则 1.1要以饲草为主,精料为辅   兔是草食动物,具有草食性动物的生理特征,根据毛兔生长发育要求。适当补充 20%~ 30%的混合精料,其余均为青粗饲料喂养,即可满足毛兔的营养需要。 1.2定时定量   定时:固定兔子每天饲喂的次数和时间,使兔养成定时采食和排泄的习惯。定量:根据兔的营养需要,从实际出发,规定兔每天的饲料量。为避免浪费,少给勤添,使兔吃饱吃好。 1.3饲料相对稳定   饲料经常更换会引起家兔胃肠疾病的发生,甚至造成大批死亡。更换饲料要逐步过渡,不能突然更换,要由少到多逐步增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