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林业   1篇
  2篇
畜牧兽医   3篇
植物保护   1篇
  2023年   1篇
  2016年   2篇
  2009年   2篇
  2003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1.
草原退化已成为制约草原牧区农牧民群众生产发展和生活水平提高的重要因素,落实和完善草原产权、使用权和承包责任制,加大草原保护和建设力度,推广先进的饲养生产方式、建设高效益家庭牧场,是短时间内恢复和改善草原生态环境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2.
长沙百里苗木走廊土壤肥力诊断与质量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长沙百里苗木走廊苗圃为例,在实地调查与采样分析的基础上,对土壤肥力各单项指标进行了诊断分析,然后采用模糊数学综合评判法(Fuzzy法)对各苗圃基地进行了土壤综合肥力评价.结果表明长沙百里苗木走廊苗圃基地土壤pH值偏低,土壤质地粘重,有机质和土壤全氮及速效氮含量中等偏低,土壤磷和钾素养分含量较丰富,各苗圃基地综合肥力大都属于中等偏上水平,其中丘陵岗地苗圃基地综合肥力明显低于谷地和丘平地.  相似文献   
3.
为探明施肥深度对生土地玉米(Zea mays L.)地上部生产力、根系及根际土壤肥力的影响,连续2年以黄土母质生土为供试土壤,采用根管土柱法,以不施肥为对照,研究不同深度(0~20 cm、60~80 cm、100~120 cm、140~160 cm和180~200 cm)施用生物有机肥对玉米地上部生产力及根重、根际土壤酶活性、根际土壤养分含量垂直分布的影响。结果表明:1)在0~200 cm土层范围内,随施肥深度的加深,玉米地上部生产力、总根重等指标均呈先增加后减少的规律。施肥深度在100~120 cm处的玉米总根重(52.3 g)及地上部生产力(361.0 g)最大。2)所有施肥深度的根重垂直分布均呈"T"型,以0~20 cm耕层根重最大,占总根重的50%左右,随根系下延,根重明显递减(P0.05)。施肥深度100~120 cm可以获得最大总根重和0~40 cm耕层根重(27.19 g)。根系N、P和K养分积累适中,平均分别为6.60 g·kg~(-1)、2.38 g·kg~(-1)和8.16 g·kg~(-1)。3)施肥明显提高根际土壤酶活性和养分含量。施肥深度为60~80 cm,0~200 cm土层根际土壤脲酶活性较高,介于0.108~0.354 mg(NH3-N)·g~(-1)(soil)·24h~(~(-1));施肥深度为140~160 cm时,0~200 cm土层根际土壤蔗糖酶活性和速效磷含量较高,分别为12.9~19.6 mg(glucose)·g~(-1)(soil)·24h~(-1)和4.31~6.02 mg·kg~(-1);施肥深度180~200 cm,0~200 cm土层根际土壤有机质含量较高,介于5.55~7.14 g·kg~(-1);施肥深度小于100 cm或大于120 cm,0~20 cm土层根际土壤碱性磷酸酶活性和碱解氮含量较高,分别0.497 mg(phenol)·g~(-1)(soil)·24h~(-1)和25.4 mg·kg~(-1)。4)相关分析表明,在生土地上,不同施肥深度处理下,玉米根重、根系NPK营养、根际土壤酶活性及根际土壤NPK营养密切相关。5)根据FACTOR过程和CLUSTER聚类分析,优化得出改良黄土母质生土地玉米冠-根-土系统的适合施肥深度范围为60~160 cm。本研究结果为通过施肥加快生土熟化提供了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4.
2019—2021连续3年在山西省大同市开展药剂拌种防治玉米茎基腐病试验。综合3年的调查结果发现,在供试的5种拌种剂中,以3.5%咯菌·精甲霜悬浮剂、25%腐霉·福美双可湿性粉剂和58%甲霜·福美双可湿性粉剂对玉米茎基腐病具有较好的防治效果,咯菌·精甲霜处理太育1号玉米种,防病效果为88.26%~90.26%,较清水对照增产14.76%,为各处理最高;腐霉·福美双、甲霜·福美双处理防效为79.22%~85.34%;各拌种处理对玉米安全,苗期长势及出苗率未受不良影响。  相似文献   
5.
对中国草地资源保护、建设与利用的几点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草原退化已成为制约草原牧区农牧民群众生产发展和生活水平提高的重要因素,落实和完善草原产权、使用权和承包责任制,加大草原保护和建设力度,推广先进的饲养生产方式、建设高效益家庭牧场,是短时间内恢复和改善草原生态环境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6.
简述了草原生态系统中人、畜、草之间的相互联系以及草原保护与建设的关系  相似文献   
7.
当年肥料深施对生土棉花根-冠-土系统建成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探求当年生土最佳施肥方式,试验连续2年采用根管土柱法,研究不同肥料(N、P、N+P+K、有机肥、不施肥对照)、不同施肥深度(0—20cm,40—60cm,80—100cm土层)对生土棉花(Gossypium hirsutum Linnaeus)根(根重)—冠(地上部生产力)—土(根际土壤脲酶、碱性磷酸酶活性,根际土壤速效氮、速效磷和有机质)系统垂直构成的影响。结果表明:(1)有机肥明显提高生土棉花地上部生产力,但对根重发育没有明显优势;单施P肥明显改善生土棉花根重垂直分布,但明显抑制地上部生产力形成;NPK配施有利于协同生土棉花根—冠建成;(2)有机肥或含P肥,有利于提高生土棉花根际土壤脲酶和碱性磷酸酶活性,提高生土棉花根际土壤速效氮、速效磷及有机质含量;(3)相关分析表明,生土棉花根土系统建成中,在酶促反应下,根系及土壤营养之间彼此互为促进,从而达到生土熟化;(4)因子分析表明,生土棉花根—冠—土系统建成的首要因素是根-冠系统,其次是根-土养分系统,根—土酶系统通过活化土壤养分而促进根—冠—土系统的良好构建;(5)聚类结果得出,当年生土棉花根—冠—土系统协调发展的最佳施肥方式是40—60cm土层单施有机肥或配施NPK肥。由此可知,当年生产见效并改良生土的最佳施肥方式是有机肥或NPK肥深施40—60cm。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