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篇
  免费   0篇
综合类   4篇
畜牧兽医   2篇
  1998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采用大田切片法,调查了桑树不同生长期群体枝叶干物质的累积与分配状况。结果表明,全生育期枝叶干物质累积过程呈“S”形曲线,各生长期所占比率为:初期10.8%,中期74.56%,后期14.64%;枝叶干物质分配状况:发芽后60天内,叶干重>枝条干重,光合产物主要供给叶生长,发芽后90天—120天内,枝条干重>叶干重,光合产物由叶占优势转向枝条累积为主,不同冠层枝叶干物质的分配状况为,初期,中期或后期都是下部叶层的枝条干重<叶干重,叶已成热且趋向老化,中部叶层的叶干重>枝条干重,叶处于成熟阶段前后,上部叶层的叶干重>枝条干重,叶处于成长阶段。  相似文献   
2.
<正> 湖桑扦插繁殖是一种快速简便、经济有效的育苗方法,但一般认为不易生根,成活率低,故在生产上还没有应用。因此,研究湖桑插条的生根机制,提高插条成活率的方法和技术,以加速苗木的繁殖,对  相似文献   
3.
对夏秋季桑树的生长规律及桑叶中水分、蛋白质和糖分含量进行了研究测定,结果表明:桑叶中水分、蛋白质含量随桑叶水生长天数的增加而减少,而糖分含量的变化则不规律。  相似文献   
4.
<正> 为了探索在安徽蚕区的生境条件下桑树高产规律和桑园高产潜力,我们于1979年开始,在合肥所内进行了桑树速生高产栽培试验.主要目的是研究速生高产桑树亩产桑叶4000斤以上的群体结构、生育规律和产量形成的生理基础,为大面积高产栽培提供理论依据和相应的技术措施.试验取得了预期结果,1981年(即建园第三年) 平均亩产叶4133.7斤,1982年(第四年) 平均亩产叶4575.2斤,1983年(第五年) 平均亩产叶4285.5斤.现初步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5.
<正> 桑树扦插生根是由内因和外因所决定的.外因是一个综合性因素,如水分、土壤温度、大气湿度、光照等,但在这些因素中,水分是主要的因素.这是因为水分在桑树生命活动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是不可缺少的因素,如养分摄取和运输、同化作用的进行、细胞膨压的维持以及树体温度的调节等等都离不开水.水分又是植物体内最多的成分,一般桑叶含水量为70~75%,枝条为58~61%,根部54~59%,同时桑树水分消耗量也很大,桑叶在光合作用中制造一克干物质,需水量达274克,在生长期内主要靠桑树根系从土壤中不断吸收大量水分,才能满足生长发育的需要.但是桑树扦插,插穗一经切离母株后,水分的来源就受到限制.硬枝扦插,  相似文献   
6.
<正> 应用扦插繁殖湖桑,国内研究颇多,虽获得一定进展,但需具备必要的设备条件,在培苗生产上较难应用,不易推广。1978—1981年,我们采用黄沙和沙壤两种苗床,选取普通湖桑越冬枝条的下部、中部穗条,在低温、高湿、暗光环境条件下进行扦插试验,目的是观察插条生根能力与部位,明确苗床基质对湖桑插条生根的效应。结果表明,黄沙苗床下部穗条平均生根率84.8%,最高生根率97.3%,沙壤苗床下部穗条平均生根率78.3%,最高生根率83.3%。插条生成的根,90%以上是由初生根原体发生的初生根。据此,我们采用了室内沙插移栽法和苗圃沙基扦插法,进行圃地扦插培苗试验和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