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5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农学   3篇
基础科学   1篇
综合类   12篇
水产渔业   1篇
畜牧兽医   14篇
园艺   1篇
植物保护   4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2篇
  2019年   4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2篇
  2007年   1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新疆国营尼勒克种蜂场养蜂专业户张西磊一家,今年饲养新疆黑蜂150群,收获蜂蜜9.5吨、花粉80公斤、出售种蜂35群,三项总收入达21,625元,净得利润14,850元,成为全场第一个养蜂万元户。张西磊从事养蜂已二十年,掌握了科学饲养管理技术。在农村经济体制改革新形势的鼓舞下,他自筹资金,添置养蜂器材,对种质优良的新疆黑蜂进行科学饲养管理,实  相似文献   
2.
饲养新疆黑蜂的蜂农近几年来生产王浆。尼勒克种蜂场王世荣1986年生产王浆20公斤,据朱兴义初步试验,黑蜂单个王台产浆0.29克,比意蜂单个王台产浆量高32%,现将新疆黑蜂生产王浆技术介绍如下:一、产浆群的组织产浆群的组织有两种方法:(一)巢箱的产浆法:为了提前生产王浆,当蜂群发展到8框以上,外界有小蜜粉源时就开始生产王浆,伊犁牧区6月下旬或7月初,将8框以上的蜂群分为两室,中间用框式隔王板隔开,一边由1张蜜粉脾、2张子脾,1—2张产卵空脾和一蜂王组成产卵区。另一边放3—4张子脾(有适量的蜜和粉)和产浆框为  相似文献   
3.
新疆黑蜂(以下简称黑蜂)在新疆伊犁地区已有50年的饲养历史,据我场维吾尔族养蜂工人阿比克介绍,该蜂种是1925~1926年间俄罗斯人斯迪凡、堪德诺尔特等人由中亚细亚经哈萨克斯坦带入新疆的,起初只有几群,并只局限在伊宁,后发展到特克斯、昭苏、霍城、新源和尼勒克等地。我场饲养的黑蜂是1959年新疆农业厅张爱萍等人从俄罗斯人手中购买的,当时只有36群,现为2500余群。整个伊犁地区  相似文献   
4.
针对物联网工程专业人才培养存在的教师工程实践经验少、高水平的实践教学平台缺乏等问题,围绕物联网创新人才培养目标,探索校企协同育人的模式。通过人才培养目标、课程体系、实践体系、师资、创新创业实践等人才培养环节的重构,形成物联网融合创新人才培养新模式,充分发挥企业在人才培养中的辅助作用。  相似文献   
5.
为了筛选出适宜贵州种植的干籽粒豌豆新品种(系),同时为干籽粒豌豆遗传育种提供优良的种质资源,以 11 个干籽粒豌豆新品种(系)为材料,采用随机区组排列设计,考察生育期、株高、始荚高度等 13 个农艺性状,并运用描述性分析、相关性分析、主成分分析对农艺性状进行综合评价。在 13 个农艺性状中,除生育期、荚长、荚宽外,其余 10 个农艺性状的变异系数大于 15% ,株高变异系数最大,为 64.19% ;从相关性分析结果看,各农艺性状间存在不同程度的相关性。通过主成分分析将13 个农艺性状转化为 3 个主成分,累积贡献率 90.27% ;综合主成分得分较高的品种(系)有 20205 、定豌 9 号,这 2 个品种(系)综合农艺性状表现良好,可引进到贵州省范围内进行示范试验。  相似文献   
6.
为了调查调研五莲县改革开放以来肉鸡业发展历程和现状,笔者走访调查了五莲县最早的肉种鸡养殖公司、大量养殖户和长期在畜牧业一线工作的兽医。通过调查调研发现,五莲县改革之初肉鸡业发展是"公司+农户"的养殖模式,中期为标准化生产,现在向"机械化""智能化""标准化"的现代化肉鸡场模式发展。  相似文献   
7.
尼勒克种蜂场地处天山脚下,这里冬季气候严寒,对蜂群习惯采用室内越冬。为了帮助承包户寻求弥补室内越冬的不足,我们于1983年11月29日至1984年2月26日用伊犁黑蜂在尼勒克种蜂场进行蜂群室外越冬的试验。试验方法和步骤: 1.在越冬包装前选择1、2、3公斤左右重的黑蜂9群,先称准各群蜂的重量,然后以1公斤蜂留6公斤蜂蜜的比例,按不  相似文献   
8.
油菜菌核病的生物防治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油菜菌核病是油菜的主要病害,严重影响油菜的产量和质量.目前利用生物方法防治该病取得了较大的进展,并呈现多样化的发展趋势,已成为防治该病的重要的手段之一.现从微生物防治和其它生物防治2个方面对国内外油菜菌核病生物防治的主要手段进行了分析、总结,概述了各种生物防治方式的主要研究成果.  相似文献   
9.
GM-1菌株为分离自海洋对油菜菌核病菌(Sclerotinia sclerotiorum)有强烈抑制作用的解淀粉芽孢杆菌(Bacillus amyloliquefaciens)。以菌体密度和无菌滤液对油菜菌核病菌的抑制作用为检测指标,采用单因素试验筛选GM-1菌株生长及产抗菌物质培养的最佳碳源、氮源和无机盐,通过正交试验设计对该菌株生长和产抗菌物质的发酵培养基配方和摇瓶发酵条件进行优化。研究结果表明,GM-1菌株生长及产抗菌物质最佳培养基配方为:蔗糖10g/L,牛肉膏16g/L,酵母膏3g/L,FeSO40.4g/L。最佳发酵条件为:28℃,pH7.0,200r/min摇床培养60h,种子液浓度108cfu/mL接种量为10%,装液量为70mL/250mL。  相似文献   
1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