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篇
  免费   0篇
林业   1篇
综合类   3篇
畜牧兽医   3篇
植物保护   2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内蒙古肉苁蓉开发研究现状及其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在论述肉苁蓉开发研究现状的基础上,阐述利用肉苁蓉现有研究成果,结合生物工程下游成熟的生物技术手段,进行工厂化开发生产肉苁蓉的药用价值资源,以达到促进梭梭荒漠脆弱生态保护和生物多样性保育之目的。  相似文献   
2.
3.
肉牛的饲料中添加大蒜(AlliumSativum),可明显促进肉牛的增重,本试验对与肉牛日粮转化率密切相关的几项血液指标进行分析得出:大蒜添加量在66~84g/头·d和大蒜素在0.3~0.4g/头·d的剂量范围,血液中胰岛素(INS)、总氨基酸(TAA)、限制性氨基酸(LAA)、生长激素(GH)含量达到最大值。试验结果表明大蒜量低于75g/头·d或大蒜素低于0.35g/头·d的范围值时,INS、TAA、LAA、GH对肉牛增重的基础代谢起正相关生物学调控;反之,为负相关的生物学调控。  相似文献   
4.
肉牛饲料中分别添加 3种剂量的大蒜 (5 0、10 0、15 0g 天·头 )及其活性物质大蒜素 (0 .2、0 .4、0 .6g 天·头 ) ,试验肉牛瘤胃TVFA、乙酸、丙酸浓度发生不同变化。对大蒜和大蒜素不同添加剂量与对应试验肉牛瘤胃TVFA和乙酸 丙酸变化间的多元回归模型求导后得出 ,大蒜和大蒜素在肉牛饲料中的适宜添加量分别为 75~ 94g 天·头和 0 .3~ 0 .4g 天·头。并将大蒜和大蒜素按 75g 天·头和 0 .3g 天·头添加量加入到肉牛饲料研究发现 :饲喂大蒜和大蒜素试验组玉米秸秆干物质和中性洗涤纤维的潜在降解率与对照组相比分别提高 11.2 1%、7.2 8%和 19.5 %、9.6 7% (P <0 .0 5 ) ;而对精饲料中粗蛋白潜在降解率无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5.
通过细胞组织学解剖方法 ,观察研究梭梭幼嫩光合枝显微结构的抗逆性特征 ,并结合 H2 O2 酶活性的测定 ,得出梭梭光合枝显微结构中有 3点与相关文献报道不同。 1是具有一层海棉组织 ,富含叶绿体 ,细胞体积相对较小 ,为不规则圆球状细胞层 ;2是退化的鳞片状叶表皮层下仍有一层细胞体积小 ,圆形 ,具有明显的细胞核 ,无叶绿体 ,排列紧密的细胞层 ;3是栅栏组织细胞具泌盐的功能 ,并有发育较好的盐结晶存在于细胞之间 ,显示出较强的抗逆特征。  相似文献   
6.
大蒜调控肉牛免疫功能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大蒜为百合科葱属植物,是一种较好的免疫激发性中草药(于新蕊,1 994)。大蒜含有硒元素,硒是谷胱甘肽过氧化酶的主要组成成分,其抗氧化能力比维生素E高50 0倍,对细胞膜有保护作用,参与辅酶A和辅酶Q的合成。畜牧业生产中,大蒜作为饲料添加剂使用越来越受到人们重视。国内许多研究者将大蒜作为家禽、水产动物饲料添加剂,以实现机体增重、品质改善和抗病之目的。本试验旨在研究用大蒜调控肉牛免疫功能的效果。1 材料与方法1 1 试验动物 选择体重2 50±6 54kg、年龄1~1 5岁、健康西门塔尔杂交后代公牛35头,分为7组,各组间肉牛初始体重相…  相似文献   
7.
测定分析小叶锦鸡儿,Little Leaf Peashrub(Caragana micophylla Lam),沙蒿,Sand Sagebrush(Artemisia intramongolia H.C.Fu.),2~3年生苗木根系生物电阻得出: ①一定温度下,沙蒿植物根系细胞、组织生命活力大小与根系韧皮部的生物电阻大小成反比; ②随着沙地植物根系生物电阻,由小变大时间的延长,其植物根系的抗旱性由弱变强; ③沙蒿的抗旱性要强于小叶锦鸡儿; 用气相色谱仪测定苗木根系生物固氮能力得出: 小叶锦鸡儿的生物固氮能力和黄芩,Baikal skulleap(Scutell ariavicidula)的固氮能力相比,在本质上没有显著的差别。  相似文献   
8.
本文用解剖学方法 ,观察研究肉苁蓉的花器官。确定出肉苁蓉花粉类型为圆状三角形 ;肉苁蓉子房由 4枚心皮边缘合生而成的单子房室 ,“十”字形单子房室中 4个三角状侧膜胎座的子房结构等特征。  相似文献   
9.
用5%Tween-20处理油松针叶类囊体,将基粒类囊体的基粒片层和间质类囊体间质片层的侧端部位(margins部位)膜(curvedmembrane)“切”下来,把散开的基粒片层和margins部位光合膜中镶嵌的PSⅠ大分子颗粒离心分离,并分别进行SDS电泳,分离获得镶嵌在油松光合膜不同区域中的PSⅠ大分子两条电泳带。对两条电泳带中PSⅠ大分子分别进行光吸收特征的物理测定,确定出两条PSⅠ电泳带的光吸收特征曲线基本一致〔1~3〕。同时,将SDS电泳分离得到的PSⅠ两条带中PSⅠ大分子分别进行各自结合脂类的TLC分析测定。得出油松针叶类囊体的光合膜中,随着PSⅠ大分子复合颗粒在类囊体光合膜中镶嵌区域的不同,结合在PSⅠ大分子上的脂类数量和种类有所不同。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