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篇
  免费   0篇
林业   5篇
畜牧兽医   1篇
  2011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6年   2篇
  200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勃利县红松根朽病防治技术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调查、观测,掌握了红松根朽病在勃利县林区发病规律以及环境因素对该病害的影响。结果表明,红松根朽病的发病规律为:郁闭度大的林分病害较重,阴坡重于阳坡,山中下腹重于山上腹;使用树干基部涂药和根部注药相结合的方法防治效果最好,防治效果达95%以上。  相似文献   
2.
烟雾剂虽是一种较传统的剂型 ,但却一直是森林病虫害防治的首选剂型。以往厂家生产的品种多以敌敌畏烟剂、林丹烟剂为主 ,缺少新主剂产品 ,为此 ,我们选择了几种新的主剂并加工成烟剂 ,进行了防治落叶松毛虫的初步试验 ,现将结果报道如下。1 试验材料试验药剂为黑龙江省平山林  相似文献   
3.
介绍了试验区的概况和试验方法,对实验的结果做了结论性分析.  相似文献   
4.
通过调查、观测,了解了落叶松毛虫的生物生态学特性及在勃利县的分布状况及特征,对该害虫进行了预测预报研究,得出食叶量与发生量之间的关系公式y=21893x-43.213(R^2=0.9999),使用绿色微雷进行树干涂环法进行了防治,防治成本低,效果达98%以上。  相似文献   
5.
对落叶松枯梢病寄主抗病机制进行系统研究发现,易感病品种(如华北落叶松)开始抽新梢时间都提前7~15 d,抗病品种(如日本落叶松)开始抽新梢时间都晚10~15 d;落叶松品种K 、Mn 含量低、儿茶酸含量高时则抗病;证明了落叶松枯梢病的发生与新梢含水率的关系呈正相关。提出利用寄主抗病机制的研究结果鉴定抗病良种的生理生化数量指标为:(1)落叶松不同品种在同一栽植地点开始抽新梢的时间变化:(2)K 、Mn 及儿茶酸的含量。  相似文献   
6.
滕世春  董双波 《野生动物》2006,27(4):35-36,44
通过2002~2005年对大佳河自然保护区猛禽的调查研究,记录猛禽25种,分属2目3科,占黑龙江省猛禽种数的60.98%,其中隼形目17种,鹗形目8种,国家Ⅰ级重点保护鸟类2种,国家Ⅱ级重点保护鸟类23种,列入CITES附录Ⅰ的2种,附录Ⅱ的23种;列入IUCN红皮书濒危种类2种,易危种类13种。本文对保护区猛禽的数量分布、种群结构及栖息生境进行了分析,并对其保护提出了建议,为研究猛禽资源保护和管理提供基础资料。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