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0篇
  免费   3篇
农学   1篇
  2篇
综合类   40篇
畜牧兽医   12篇
园艺   9篇
植物保护   39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10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13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6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2篇
  1999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003年8月20日,应靖安县果业局的邀请,江西农业大学农学院植保系3位教师对该县水口乡椪柑上发生的丛枝病进行了实地调查,并采回标本进行了室内诊断,现将病害诊断和防治意见报道如下: 1 发病情况及调查 2000年,水口乡一桔农发现其种植的椪柑树有少量丛枝出现,并在其他桔农种植的椪柑上也发现了丛枝现象,现已开始蔓延,成为椪柑生产上一种普遍发生的病害,引起了当地政府和桔农的高度关注和重视谙鐥崭檀灾Σ≈饕⑸?~5a生的成年树,病枝主要表现为节间缩短,抽梢增多,枝梢短小或发育不全,病稍上叶片较小,颜色正常,开花增多,但落花…  相似文献   
2.
南昌市郊常见花卉炭疽病初步鉴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柳岸峰  蒋军喜  李庚花  杨子琦 《江西植保》2004,27(4):151-152,154
本文对南昌市郊常见花卉炭疽病病原进行了初步鉴定。结果表明,鹅掌柴炭疽病等8种炭疽病病原为胶孢炭疽菌(Colletotrichum gloeosporioides(Penz.Sacc.),月季炭疽病等5种病害病原为新报道的炭疽病,病原种的归属有待进一步确定。  相似文献   
3.
从江西省峡江县椪柑园采集呈典型症状的椪柑果梗炭疽病病样,经病菌分离纯化获得3个炭疽病菌株XJ-1、XJ-2和XJ-3,对这3个菌株进行了形态特征观察、rDNA-ITS序列测定和特异性引物PCR扩增。结果表明,这3个菌株均为胶孢炭疽菌(Colletotrichum gloeosporioides),依照柯赫氏法则验证了胶孢炭疽菌为椪柑果梗炭疽病的病原菌。  相似文献   
4.
桃实腐病是江西永修凤凰山桃园发生的一种新的重要病害,其主要危害挂果期的果实,严重影响桃产量和品质。病果主要表现为脐部变褐腐烂,并在病部表面密生黑色小点(分生孢子器),病果易脱落。本文对病果进行了组织分离,对获得的病菌纯培养进行了回接,同时对病菌的形态及大小观察和测量,结果表明引起凤凰山桃实腐病的病原菌为核果果腐拟茎点菌(Phomopsis amygdalina Canonaco)。  相似文献   
5.
[目的]为探明江西武宁茶园病虫害发生情况,实施茶园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保障茶叶品质.[方法]2018—2020年,通过选取3个不同海拔高度的代表性茶园,进行病虫害种类与天敌生物调查,采取田间危害症状、室内显微镜检查、昆虫饲养、病原物分离培养,并对照图谱进行形态学鉴定.[结果]发现武宁茶园常见病虫有44种,其中分布广泛且...  相似文献   
6.
为掌握猕猴桃果实熟腐病的发生规律和为其综合防治提供理论依据,对该病害的两种主要病原菌葡萄座腔菌( Botryosphaeria dothidea)和拟茎点霉菌( Phomopsis sp.)的生物学特性、寄主范围和猕猴桃品种抗病性进行了鉴定研究,结果表明葡萄座腔菌和拟茎点霉菌均在25℃和pH 7.0的条件下生长最快;适合两者生长的碳氮源种类基本相同;葡萄座腔菌偏好利用马铃薯葡萄糖培养基、胡萝卜培养基和苜蓿煎汁培养基,而拟茎点霉菌偏好利用烟草煎汁培养基。伤口接种试验表明,供试的5科14种植物均能被上述两种病菌感染,都应属于其寄主范围的植物;供试的17个猕猴桃品种,只有3个品种为高抗品种,其余14个为感病品种。  相似文献   
7.
从江西南城甘蔗病株中获得1个甘蔗花叶病毒(Sugarcane mosaic virus,SCMV)分离物,命名为SCMV-NCH。根据SCMV外壳蛋白(CP)基因N-端和C-端保守序列设计引物,对SCMV-NCH的CP基因进行RT-PCR扩增、克隆和测序,获得924个核苷酸(nt),推断编码308个氨基酸(aa)的近全长CP基因序列。与SCMV亚组SCMV、高粱花叶病毒(SrMV)、玉米矮花叶病毒(MDMV)、约翰逊草花叶病毒(JGMV)、玉米花叶病毒(ZeMV)、白草花叶病毒(PenMV)等6种病毒代表性株系外壳蛋白氨基酸序列同源性比较结果显示,SCMV-NCH与SCMV的同源性最高(86.2%),与其他5种病毒同源性相对较低(56.4%~72.2%)。与SCMV13个分离物外壳蛋白氨基酸序列进行同源性比较并构建关系树,结果显示SCMV-NCH与我国浙江2个分离物(Yuhang和Xiaosh)具有最近的亲缘发生关系。  相似文献   
8.
对车前草穗枯病菌菌丝生长条件和人工诱导产孢进行系列试验,结果表明菌丝生长适宜温度15~30℃,最适25℃;适宜pH值4.01~7.02,最适4.98;不同碳源对菌丝生长有一定影响,以蔗糖最佳;光照对菌丝生长影响不大。产孢试验表明,PDA及其他各种培养基上不能产生子座、分生孢子器和分生孢子,采用光暗交替、变温处理、紫外线照射和菌丝切割等多种方法也不能产生,而用灭菌的车前草叶片和穗轴接种培养,便可获得成功产孢,但产生的子座比自然病株上的明显偏大,分生孢子器及分生孢子则差异不明显。  相似文献   
9.
10.
星子县棉花常年种植面积约2000 hm^2,近年来,由于杂交棉的大面积推广,棉花红(黄)叶枯病发生较普遍,面积逐年扩大,为害加重,2004年则大发生,在我县种植历史上,首次出现因棉花红(黄)叶枯病造成大面积减产现象,笔者在田间大量调查的基础上,认真分析了该病的发生特点和大发生原因,提出了初步的综合防治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