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篇
  免费   0篇
畜牧兽医   16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29 毫秒
1.
一不同时期细菌性疾病、呼吸道疾病、寄生虫等疾病的防治1注意育雏前期白痢的控制在育雏前期除了做好保温和环境卫生工作以外,使用一些敏感的药物预防和控制白痢的发生是很有必要的。此时要求药物预防使用两次,进苗后1~4日龄为第一个预防期,6~8日龄再重复一次,效果比较明显,预防用药以饮水为主。2做好呼吸道疾病的防治呼吸道疾病的多发时期有育雏3~4周龄、育成7~8周龄、免疫喉气管炎疫苗后3~5天、冬季的产蛋鸡群,特别是产蛋高峰过后,即15~20周龄。不同时期发生的呼吸道疾病主要有霉形体、鼻炎等,喉气管炎较少。育雏中期发生呼吸道疾病…  相似文献   
2.
为了验证种公鸡在连续采精4天停一天、加强公鸡的饲养管理的条件下,对群体受精率的影响,以期减少大生产中种公鸡的饲养量,特进行本试验。  相似文献   
3.
环境因素是影响种鸡生产性能的重要因素,其中环境温度的影响最大。环境温度过高,引起种鸡的热应激,使种鸡的死亡率升高,饲料利用率和生产性能降低。开放式鸡舍,在南方夏季舍内的温度可达35~37℃,这时会出现产蛋量减少,蛋壳质量变差等问题。热应激通过降低采食量而影响种鸡的生  相似文献   
4.
家禽感染禽流感(Avian influenza virus AIV)后,有的不表现明显的症状,有的则表现为呼吸道感染和产蛋下降,严重者甚至引起全身性感染,导致100%死亡,后者是由高致病性禽流感病毒(Highly Pathogenic avian influenza virus,HPAIV)引起[1],该病在公共卫生上有其重要性。目前,水禽鹅和鸭在我国禽类养殖中占有着重要地位,饲养量位居世界第一。研究表明,水禽是流感病毒的天然宿主,可长期无症状感染并经消化道排毒污染水源,而感染其他鸟类或哺乳动物,这可能是流感病毒长期适应水禽的结果[2]。  相似文献   
5.
蒋延虎 《中国家禽》2004,26(16):21-22
种公鸡精液品质的优劣是影响受精率的一个重要因素,其品质在个体之间存在很大差异,据统计只有1/3~1/2的公鸡其精液品质才是良好的,所以对精液质量的检测,挑选优秀种公鸡用于生产,是种鸡正常生产的重要保证。然而实验室检测方法比较复杂,设备要求相对较高,速度比较慢,在实际生产中应用较少,很多的种鸡场往往难以做到。在此  相似文献   
6.
基于气候特点和建筑成本考虑,我国华中、华东、华南、西南等地区进行大规模集约化肉种鸡养殖时,所采用的鸡舍结构基本为全开放式或半开放式。该种鸡舍结构的优点在于成本低廉,通风良好,但存在环境(主要为温度、光照、湿度)控制难度大的缺陷。特别是顺季鸡群,由于其育成的中后期处于自然光照逐渐延长的季节(1-6月份),  相似文献   
7.
1 做好疾病防治的保障措施,1.1 种鸡场布局合理,创造便于防疫的良好条件。种鸡场的规划和建设不合理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相似文献   
8.
通过血凝抑制(HI)试验,对商品肉雏鸭不同时间首次接种禽流感油乳剂灭活疫苗后的免疫效果进行监测,以确立最佳首免日龄,并对AI母源抗体进行动态观察,为更科学制定鸭免疫程序奠定基础。结果表明,商品肉鸭禽流感(H5)母源抗体由1日龄的9.0log2下降到7~9日龄的临界点(4log2)以下,19日龄母源抗体为0.7log2,H5AI的HI抗体半衰期约为2.3天。经免疫效果分析表明,8日龄为商品肉鸭禽流感的最佳首免日龄。  相似文献   
9.
1.肉种鸡养殖过程中用保健药的原因。在当前高密度、大规模、集约化的养殖模式下,危害种鸡健康的因素很多,除我们日常高度关注的新城疫、禽流感、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等烈性传染病以外,因用料程序不合理、饮用水水质不过关、应激反应多且大(如断喙、大称、转群、疫苗接种反应等)、温度过高或过低、湿度过大或过小、通风不良、养殖设备落后等因素引发的鸡群健康问题越来越突出,集中表现为:细菌性疾病普遍存在且难以控制;  相似文献   
10.
1做好疾病防治的保障措施 1.1种鸡场布局合理,创造便于防疫的良好条件 种鸡场的规划和建设不合理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①种鸡场选址靠近主要交通干道,有的就建在公路旁边,根本达不到种鸡场离主要交通干道1千米以上的防疫要求.给种鸡场带来很大的防疫压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