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篇
  免费   0篇
林业   2篇
基础科学   1篇
综合类   1篇
畜牧兽医   1篇
  2022年   1篇
  2013年   1篇
  2007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本研究通过测定豌豆蚜在取食“抗”“感”2个紫花苜蓿品种(高抗品种'甘农5号’和感虫品种'猎人河’)之后的存活率、体内酶活性等指标,分析2个苜蓿品种对豌豆蚜(Acyrthosiphon pisum)存活率及体内保护酶和解毒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取食高抗苜蓿品种的豌豆蚜在24 h时体内的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SOD)、羧酸酯酶(Carboxylesterase,CarE)、谷胱甘肽-S-转移酶(Glutathione-S-transferase,GST)和细胞色素P450s (Cytochrome P450s,P450s)活性最高,其存活率从12 h的85.3%降到46.7%;取食感虫苜蓿品种的豌豆蚜过氧化物酶(Peroxidase,POD),SOD和CarE活性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过氧化氢酶(Catalase,CAT)活性呈现先下降后上升的趋势,存活率从12 h的90.7%降到24 h的86.0%。从结果可以看出,抗虫品种对豌豆蚜的影响大于感虫品种,24 h为豌豆蚜通过酶活维持机体内代谢平衡的关键期,且CarE在豌豆蚜适应两苜蓿品种时起到重要的调控作用。  相似文献   
2.
当前中国许多地方的生态农业建设,还只是在低层次上实现了物质能量的循环,废弃物利用率较低,忽视部门之问的产业耦合与农产品质量,发展不够彻底。  相似文献   
3.
为了探索仔猪大肠埃希菌性腹泻的发病机制、大肠埃希菌毒力因子变迁以及与耐药性可能存在的关系,在直肠棉拭采集浙江省规模猪场腹泻仔猪病料,经细菌分离纯化、形态学结合PCR鉴定以及小鼠致病性试验得到124株病原性大肠埃希菌基础上,应用PCR分析其毒力因子,采用K-B法及耐药性专用软件Whonet测定并分析其对抗菌药物的耐药性,最后,通过Logistic分析分离株毒力因子与耐药性的相关性。结果表明:菌毛阳性分离株(F4+和F41+)占总菌株数的7.26%(9/124),首次检测到毒力因子EAST1、PAA和AIDA-I,其中EAST1检出率高达19.68%(24/124),而PAA和AIDA-I阳性率较低,分别为4.84%(6/124)和2.42%(3/124);分离株对苯唑西林(100%)、复方新诺明(97.6%)、利福平(97.6%)、多西环素(96%)、羧苄西林(93.5%)、氨苄西林(93.5%)、阿莫西林(93.5%)耐药严重;链霉素与氨苄西林(75.45%)、恩诺沙星(65.45%)、复方新诺明(78.18%)、庆大霉素(63.64%)、多西环素(96%)、氟苯尼考(50.91%)间交叉耐药明显。分离菌株100%呈多重耐药,其中以14~16耐药最多(43.31%);阿莫西林/克拉维酸(P=0.046)和多西环素的耐药性(P=0.020)与大肠埃希菌黏附与脱落病变eae(E.coli attaching and effacing)基因显著相关,多黏菌素B(P=0.004)和氯霉素的耐药性(P=0.013)与EAST1显著相关。结合以往资料,我们认为大肠埃希菌毒力因子已发生明显改变,耐药性更趋严重,且二者之间存在相关性,需深入研究以更好制订大肠埃希菌病有效防控措施。  相似文献   
4.
当前中国许多地方的生态农业建设,还只是在低层次上实现了物质能量的循环,废弃物利用率较低,忽视部门之间的产业耦合与农产品质量,发展不够彻底.  相似文献   
5.
蒋明君 《湖南农机》2007,(5):148-149
通过血清学抗体的检测不仅可以了解鸡群的免疫状态,考察现行的免疫程序,监测疫苗接种的效果,以确定最佳的免疫方法和程序,使鸡群始终保持良好的抗病状态,从而达到有效防制该病的目的。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