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篇
  免费   0篇
综合类   1篇
畜牧兽医   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 毫秒
1
1.
从腹泻病猪消化道中分离得到一株细菌,对该菌进行分离纯化,革兰染色、培养特性和生化试验观察,并进行分子生物学鉴定确定该病病原;同时对相关致病因子进行PCR检测、敏试验和耐药基因检测分析。结果分离的菌株为革兰阴性,具有多形态性;生化试验结果初步证实该菌为变形杆菌。利用PCR方法进一步鉴定,并将PCR产物进行测序分析,结果该菌为奇异变形杆菌。致病因子检测结果表明,Ure C和Rsb A致病因子有关。药物敏感试验结果表明,该菌仅对氟哌酸和四环素敏感,而对卡那霉素,链霉素等药耐药,耐药基因检测表明,该菌aad AI、str B和oxa-31阳性。表明该分离菌株为奇异变形杆菌,其致病力性与Ure C和Rsb A有关,而其耐药性与aad AI、str B和oxa-31有关。  相似文献   
2.
采用分子克隆技术对鸭坦布苏病毒(DTMUV)E蛋白基因进行克隆,同时运用多种生物学软件对该基因进行结构和生物学功能预测和分析.结果表明,本试验成功克隆了DTMUV LH株E蛋白基因,该基因包含一个1 500 bp的开放阅读框,编码500个氨基酸.遗传进化树分析表明,该蛋白与我国其他省份分离株的同源性很高.该蛋白的分子质量为54.3 ku,等电点为7.63,不存在信号肽序列,含有17个糖基化位点,有13个丝氨酸、4个络氨酸和8个苏氨酸的磷酸化位点.该蛋白存在跨膜区域,为亲水性蛋白.抗原位点分析表明,该蛋白有21个抗原肽段.本试验结果为E蛋白的生物学功能和致病机理的研究奠定重要的分子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3.
自2001年我国出现番鸭感染呼肠孤病毒(MDRV)报道以来,本课题组从病鸭体内分离到2株在临床上致病力差别很大的病毒毒株,并分别命名为YJL株和YB株。本研究根据这2株病毒基因特点,分别针对YB株P10蛋白基因和YJL株P17蛋白基因设计2对特异性引物,通过条件优化建立了鉴别2个毒株的双重PCR。结果显示:该方法可同时扩增出YB 288 bp、YJL 441 bp长度的特异性片段,而对其他番鸭病病原无扩增结果;该方法最佳反应条件为95℃5 min,94℃1 min,55℃45 s,72℃1 min,30个循环,72℃延伸10 min;该方法最低能检出10 pg YB和YJL株RNA模板;使用单重PCR和多重PCR方法对60份临床病料检测验证,两者符合率为100%。结果表明该方法特异性、敏感性和重复性良好,具有快速、准确的特点,可用于这2种不同毒力毒株的鉴别。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