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7篇
  免费   1篇
林业   1篇
农学   1篇
  1篇
综合类   25篇
畜牧兽医   13篇
园艺   5篇
植物保护   2篇
  2021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1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1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4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衷明华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6):3157-3158
[目的]同时测定潮州蔬菜汤中F-、Cl-、NO2-和NO3-的含量。[方法]利用WICⅡ-型离子色谱仪,测定潮州不同鲜度6种蔬菜汤中F-、Cl-、NO2-和NO3-的的含量。[结果]菜汤中NO3-的含量较高;菜汤中有适宜的F-、Cl-含量。[结论]保鲜处理放置的蔬菜中,NO2-、NO3-含量增加。  相似文献   
2.
生姜是我国重要的出口创汇蔬菜,但由于生产管理上姜农一直沿袭着传统习惯,且反复重茬,致使生姜品质变劣、产量降低,有些地方姜瘟病盛行.我们在连续几年试验的基础上,探索出了一套生姜优质高产栽培技术,对姜瘟病也有一定防治效果.下面仅就其中一些主要环节进行介绍.  相似文献   
3.
一、春季造脾。早春奖饲后,中蜂即开始营造新脾,当外界有粉蜜源时,造脾速度加快,开始造脾均在蜂团中部,然后逐步向外围扩大。在蜂脾相称的情况下,使原箱中部子脾扩大到最大限度——基本满脾。随着气温逐步稳定,当蜂  相似文献   
4.
本试验采用60Co-γ射线以15~40 Gy的剂量,辐照刚收获的生姜根茎,调查分析了催芽状态和自然储藏状态下根茎萌芽率、芽体形态、根尖细胞有丝分裂以及根尖细胞核变异情况。结果表明,一定剂量的60Co-γ射线辐照生姜根茎,萌芽率降低,芽体变小,畸形,根尖细胞有丝分裂指数下降,微核率提高,且与照射剂量呈显著正相关。抑制生姜萌芽的适宜辐照剂量为35~40 Gy。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红芽姜(嫩姜)需求量逐年增加.随着种植业结构的调整及高产高效农业的发展,生姜作为山东地区主导经济作物备受关注,而红芽姜(嫩姜)因分枝节处呈浅紫红皮、外形肥大如爪而得名,产品消费及出口量大,经济效益可观,已成为农民增收致富的重要途径.近年来,我们研究推广了红芽姜设施栽培模式及配套栽培技术,实现了一年两收,2019、2020年连续2年7月测产,嫩姜667 m2产量7500 kg、经济效益5.2万~6.5万元,极大地提高了农民种植积极性.发展红芽姜生产,可切实增加农民收入,提高农村经济发展,促进乡村产业振兴.山东主栽红芽姜品种有莱芜大姜、莱芜小姜、山农一号、缅姜等,一般1月催芽,2月播种,7~8月收获.现就红芽姜设施栽培技术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6.
用20、25、30和35Gyγ射线辐照处理莱芜大姜品种不同芽龄的萌动根茎和幼芽根茎,并对VM1、VM2和VM3代的材料进行了系统调查研究。结果表明,辐照处理对莱芜大姜VM1代的抑制效应明显,并随处理剂量的增加而增强,萌动根茎对辐照处理的敏感性显著高于幼芽根茎。莱芜大姜幼芽根茎的LD50和LD60分别为20和25Gy,最适辐照剂量为25Gy,萌动根茎的LD50和LD60在20Gy以下。莱芜大姜经辐照处理后,VM2代变异幅度大,表现出7种表型变异类型。在VM3代中,部分突变株系的变异性状存在退化现象,但有3个突变株系表现出较好的增产效果和较高的稳定性,其根茎鲜重分别比对照增产33.5%、27.5%和24.9%。  相似文献   
7.
鸡大肠杆菌病的诊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鸡大肠杆菌病是由致病性埃希氏大肠杆菌引起的多发性传染病。该病的病原菌普遍存在于家禽的消化道和饲养场的周围环境,是一种条件性致病菌,当禽舍环境卫生条件差或消毒不彻底时,病原菌迅速大量繁殖,此时常因饲养管理不善和各种应激因素造成机体抵抗力下降而引起本病的发生。我市郊  相似文献   
8.
姜脱毒及增产抗病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生物技术对姜进行脱毒组培研究,MS KT2.0 NAA1.0是姜脱毒初代培养最佳培养基,MS KT1.0 NAA1.5是最佳生根培养基。热处理和茎尖培养相结合脱毒技术适于姜脱毒。脱毒姜生长势强,且植株健壮,丰产性和抗病性得到显著提高和改善。脱毒姜比对照增产58.9%,始发病期推迟5~11d,病区及病株病情的扩展速度慢。  相似文献   
9.
脱毒生姜高产栽培技术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姜为无性繁殖作物,在长期的营养繁殖过程中,体内侵染并积累了多种病毒,导致产量降低、品质下降、抗逆性减弱,引发多种病害发生,每年给姜农带来重大的经济损失。针对这种情况,利用生物技术,即热处理与茎尖培养相结合获得脱毒姜试管苗,在防虫网室内栽植,加强土肥水管  相似文献   
10.
对米泉地区和红雁池鲢鱼体内的总铬含量,用二苯胺基脲比色法在721分光光度计上进行测定,结果米泉地区鲢鱼体内总铬含量为0.631ppm,经统计学处理,P<0.05,两地鲢鱼体仙总铬含量具有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