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篇
  免费   0篇
畜牧兽医   13篇
  2008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山羊爆发附红细胞体病的诊治与预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附红细胞体病是近年来对养殖业危害较大的一种人畜共患传染病,该病对山羊的感染率很高,荆州市一个养羊场中羊的死亡率达15.1%,用三氮脒治疗山羊附红细胞体病获得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2.
荆州市长江沿线羊血吸虫病流行病学调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站对荆州市长江沿线羊血吸虫病进行了流行病学调查。经过对302只羊的血栓和一粪三检,发现其血吸虫病的感染率分别为16.88%和13.5%。粪检毛蚴孵化情况调查,羊的血吸虫病感染强度,在洪湖州滩地区,出现1—20个毛蚴的杯数占73.16%,有40—70个以上毛蚴的占26.83%。又于6月和9月对羊粪检的感染率6月(13.5%)高于9月(2.46%),同时进行人血吸虫病及野粪与螺的感染情况调查。  相似文献   
3.
山羊附红细胞体病的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3年我市某养羊户羊群发生不问断死亡现象,主要表现为贫血、消瘦、拉稀、流产、死胎、受胎率低,可视黏膜苍白、体温升高,突然死亡,死亡率达15.1%。后经诊断为附红细胞体病,经过治疗得以控制,现将其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4.
我市某养羊户从四川引进南江黄羊 1 50只 ,到达目的地后 5d就发生了以发热、咳嗽、鼻孔流出浆液性脓性分泌物、眼睑肿胀、流泪并有脓性分泌物 ,病羊呼吸困难 ,突然发生死亡为特征的疾病。根据流行病学、临床症状、病理解剖、实验室检查确诊为山羊传染性胸膜肺炎 ,经采取综合防治措施后 ,疫情很快得到控制。1 发病经过该批羊于 2 0 0 2年 4月 2 6日从四川某地出发 ,于 2 8日到达目的地 ,在途中死亡 8只 ,羊群体质普遍偏差 ,加之路途远 ,故未对羊只死亡引起高度重视 ,按照当地介绍的饲养方式进行牧饲 ,并且添加青菜、多维素和微量元素 ,以缓…  相似文献   
5.
为研究湖滩型日本血吸虫病中重度流行区化疗后牛群血吸虫感染、再感染及其危险因素,采用在观察试区,以34例感染牛经吡喹酮治疗后虫卵转为阴性的30头牛为"再感染"研究对象;98例粪检阴性牛群作为"感染"研究对象.追踪观察两组牛群在一个感染季节后的再感染情况,并调查其接触疫水情况以及当地螺情和疫水变化情况等凶素;再对其进行单因素分析和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基线感染率为20.26%,经过一个感染季节后,标准化感染率为10.01%,标准化再感染率高达20.62%,再感染率已恢复到化疗前牛群感染水平,其中黄牛再感染率(26.66%)高于水牛感染率(13.33%).接触疫水处水体尾蚴密度、年龄、6~9月疫水接触指数、牧地距阳性螺点距离是再感染发生的主要危险因素.接触疫水处水体尾蚴密度、牛采食和6~9月疫水接触指数是血吸虫病感染的主要危险因素.本研究表明,在日本血吸虫病重度流行区存在较快感染和再感染趋势,初步揭示了感染和再感染的主要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6.
吡喹酮是治疗日本血吸虫病的首选药物,近年来,临床治疗耕牛血吸虫病主要以口服吡喹酮为主,但该方法具有用药量大,成本高,临床副反应较大的缺点,且治疗效果也不十分理想.为此,我们经过对溶媒的反复多次的筛选研制出吡喹酮注射剂,并对该制剂进行了药物代谢动力学,生物利用度,稳定性与刺激性试验,将该制剂用于人工感染血吸虫病牛的治疗也取得了理想的结果,为了进一步探讨该制剂的临床应用效果,为加速推广该制剂提供详细的资料,特进行了临床试验研究.  相似文献   
7.
耕牛血吸虫重复感染及其影响因素的调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日本血吸虫病重疫区,以粪检阳性病牛治愈后的作为研究对象,跟踪调查了重复感染及其影响因素,调查结果表明:在重疫区内,重复感染率为13.75%;耕牛的重感率和疫区内耕牛感染率呈正相关;随着年龄增加,重感率逐渐下降;重感率的高低与性别无关。重复感染与环境因素密切相关;垸外牛高于垸内牛;水田使役为主的牛高于旱地使役为主的牛;钉螺面积大小与重感率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8.
湖北省羊血吸虫病流行病学调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湖北省血吸虫病疫区羊的血吸虫病进行了流行病学调查,结果表明:羊的血吸虫病血清学阳性率为16.88%,粪检阳性率为13.57%;羊的野粪占野粪总数的44.64%;羊的主要感染季节为4~6月;放牧羊的感染率高于舍饲羊。这一结果对制订血吸虫病的综合防治措施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我市某渔场2002年11月有3个养鸭户购进肉鸭苗3300只,饲养到24d后,鸭群先后开始发病,以两脚发软,拉绿色或黄白色稀粪,呼吸急促,咳嗽,流泪,肿头,体温升高,抽搐,死亡率高等为临床特征,我们经过流行病学调查,临床观察,病理剖检和实验室检查,初步诊断鸭瘟并发鸭疫里默氏杆菌病。现将防治情况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0.
钉螺是血吸虫病传播的中间宿主,消灭钉螺是控制和消灭血吸虫病的有效途径之一,利用干燥条件对钉螺不利生存这一生物学特性,本试验拟在低洼有螺水稻农区实行水改旱,水旱轮作的措施达到消灭钉螺,阻断血吸虫病的流行的目的。同时摸索在有螺水稻农区既能灭螺又能达到高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