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篇
  免费   1篇
基础科学   1篇
  1篇
综合类   3篇
畜牧兽医   1篇
植物保护   6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3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2篇
  200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极限学习机(ELM)学习速度快且泛化性好,极易产生惟一最优解,适用于虫害预测。通过实情验证,在广西宜州三化螟虫害预测预报中,ELM预测精度较高,能够满足虫害预测对准确率和实时性的要求,可作为一种新的虫害预测方法。  相似文献   
2.
通过田间性诱剂不同放置量、诱捕器不同放置高度对瓜实蝇的防治试验,结果表明,1支/667m2的剂量,诱捕器距离地面100cm进行防治效果最佳,与其他防治方法比较试验结果显示,性诱剂与化学防治差异不显著,但高于其他诱杀方法,在生产实践中可考虑与化学防治结合,提高防治效果,减少农药用量.  相似文献   
3.
田间药效试验表明,40%桑宝乳油对桑园鳞翅目幼虫有良好的防治效果,药后3天防效达80.62%以上,对桑树安全。建议使用浓度为2000倍液。  相似文献   
4.
2019年草地贪夜蛾灯诱监测应用效果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2019年草地贪夜蛾灯诱结果,广西、湖南、湖北、河南、陕西、山西、宁夏、天津8省(区、市)14个高空测报灯观测点,6月始灯下陆续见蛾,8月-10月多数观测点出现明显蛾峰; 湖北、河南、天津3省(市)8个常规测报灯观测点7月-10月灯下见蛾,9月下旬和10月上旬出现蛾峰。因此,高空测报灯可用于草地贪夜蛾区域性种群动态监测,种群超过一定数量条件下常规测报灯有效,灯具需选择合适地点设置。多数高空测报灯下雄蛾量明显高于雌蛾量,常规测报灯雌雄比差异不大,其原因有待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5.
2014年开展4种绿色防控技术对稻纵卷叶螟的防效试验。结果表明,安装频振式太阳能杀虫灯、设置性诱剂诱捕器、释放赤眼峰、喷施1.8%阿维菌素EC(生物农药)的平均防效分别为52.08%、43.75%、56.25%和87.50%;增产率分别为7.34%、5.08%、9.60%和22.03%;投入产出比分别为1∶5.7、1∶3.0、1∶5.4和1∶8.4。  相似文献   
6.
宜州市粘虫严重发生原因及综合治理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粘虫是一种杂食性害虫,在宜州市广泛分布,常年零星轻发生,主要为害甘蔗、玉米、水稻等多种作物,一般情况下不造成严重危害,2002年粘虫在宜州市局部暴发危害,近年其为害呈加重趋势,严重影响农业生产。1发生特点1·1具有突发、暴发性2002~2005年宜州市粘虫重发区的虫源地都是被水浸泡过的荒草洼地,由于这些低洼草地多在离村屯较远的岭坡地,农民早期不易发现,3龄后大量幼虫在1~2d内迁入附近农田,对作物造成严重为害。1·2暴发区虫口密度高,为害重,其他地区发生也逐年加重2002年以前近50a,粘虫在宜州市均为零星轻发生,1980~2001年间调查,虫口密…  相似文献   
7.
选择50%二溴磷乳油、40%乐果乳油、80%敌敌畏乳油进行防治桑树螟虫的田间药效试验,研究药剂对螟虫的防效以及药剂处理桑叶对家蚕的安全性。结果表明,三个药剂对螟虫具有良好防效,宜在药后7d以后采桑养蚕。  相似文献   
8.
不同药剂防治水稻细菌性条斑病药效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2014年在宜州市福龙乡福龙社区晚稻统防统治示范区对水稻细菌性条斑病进行了田间药效对比试验,结果表明:20%噻菌铜悬浮剂2 250 mL/hm2防效为76.33%,21.4%络铜·柠铜水剂1 500 mL/hm2防效为74.92%,1.8%辛菌胺醋酸盐水剂4 500 g/hm2防效为73.21%,20%噻森铜悬浮剂1 500 mL/hm2防效72.75%。生产上可交替使用上述几种农药防治水稻细菌性条斑病。  相似文献   
9.
自动虫情测报灯和高空测报灯均在害虫监测上发挥了积极作用。为了调查这两种测报灯的诱虫效果,在田间设置了对照试验,发现高空测报灯的诱虫效果比虫情灯更明显。高空测报灯的诱虫种类大多为迁飞性的害虫,因此其诱虫数量在各个月表现出较大的起伏变化。而虫情灯虽然诱虫效果不明显,但是诱虫种类较多。因此,建议在有条件的农区安装高空灯,减少利用农药除虫,从而保护田间原有的生态环境。  相似文献   
10.
桔实雷瘿蚊是宜州市柑桔上为害最重的害虫之一,造成减产15%~30%。采用套袋避虫、清洁田园、合理使用农药等防治技术可有效控制桔实雷瘿蚊的为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