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篇
  免费   0篇
农学   2篇
畜牧兽医   18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2篇
  1988年   1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詹志红 《饲料广角》2012,(1):23-24,40
2011的大豆市场主要表现为牛市"假突破"、空头最终打破僵局行情,宏观环境复杂加剧了CBOT大豆的走势震荡。2012年全球的宏观环境仍不容乐观,但经济增长降速及中国提振力度显著减弱将是左右商品市场行情的主要因素。预计2012年农产品难掩颓势,尽管其中可能伴随着阶段性反弹行情,预计整体重心将趋向下移。  相似文献   
2.
詹志红 《饲料广角》2012,(22):21-23
9月份以来.CBOT大豆在美豆产量前景改善、南美新豆产量将创下历史最高纪录等预期背景下见顶回落。由最高纪录1789美分/蒲式耳一路回落在1500美分/蒲式耳之下.回落幅度超16%。在市场供应偏紧、需求仍旧旺盛的背景下,  相似文献   
3.
詹志红 《饲料广角》2008,(20):17-18
豆油、豆粕同为大豆压榨副产品,两者价格间此消彼长的关系往往受到热衷于套利交易的投资者厚爱。本文基于大连豆油及豆粕历史价格数据同时结合基本面.对两者的价格关系进行套利分析.并针对连豆油价格:连豆粕价格比值进行统计.发现该比值的运行中枢在2.3~3.3之间,样本中比值高于3.3或低于2.3的概率低于10%。目前.连豆油/豆粕的比值在接近2.3.  相似文献   
4.
詹志红 《饲料广角》2010,(13):14-16,36
<正>2010上半年大豆市场走势波澜不惊,自年初1060美分/蒲式耳附近高位滑落后,整体在920~1000美分/蒲式耳窄幅区间内波动,基本面的利空以及市场对经济复苏的隐忧是压制行情表现的根本性原因。下半年基本面可能发生阶段性改善,对美豆2010/11供应性担忧有望促成市场一  相似文献   
5.
詹志红  杨霄 《饲料广角》2009,(21):20-21
进入9月份,虽然全球经济正逐步复苏.但是商品市场继续上涨的动能有弱化的趋势.同时美豆基本面利空气氛相对更为显著.价格重心逐步下移.反复试探900美分,蒲式耳附近的底部区域支撑价。国庆长假期间.市场状况发生较大的转变,美元疲软及天气担忧刺激着美豆探底回升,同时.期货总持仓量的稳步增加揭示着农产品市场的人气正在积聚,大豆产品反弹级别将加大。  相似文献   
6.
由于南美干旱天气的炒作、中国强劲的进口等利多衰减.加上受疲软的金融市场拖累.令大豆价格重新跌回2008年第四季度的震荡平台下沿.再次进行蓄势整理期。但笔者认为.大豆市场后期仍具备反弹的潜力,只是需要等待新热点的切换.新的热点仍有望带领2009年一季度美豆上试1100~1150美分/蒲式耳的反弹乐观预期。  相似文献   
7.
詹志红 《饲料广角》2009,(11):24-25
1 4月份市场回顾——强势上涨。近月创新高 4月份的美豆市场在陈豆库存紧缩、需求强劲及阿根廷大豆产量预估下调的基本面支撑下.周边金融市场显露强势.美元疲软及原油走高的刺激下.近月合约刷新1月份反弹的阶段性高点。但在4月下旬,行情有初步显现见顶回落的迹象。尽管国内“五一”期间美豆仍旧表现出顽强的上涨意愿.但是笔者仍旧认为目前的美豆正在构成阶段顶部。只是此过程因金融环境的波动而稍显复杂.  相似文献   
8.
近3个月来,南美大豆大幅减产、美豆出口需求增加、中国新增进口等利多刺激,推动CBOT大豆大幅上涨,并进入长久震荡区间1300~1400美分/蒲式耳中枢1350美分/蒲式耳上方。大连豆粕自2011年底以来一直呈上涨态势,主力合约涨幅超过15%,外盘的成本推动以及国内需求市场转好是资金热捧连豆粕市场的根本原因,而油  相似文献   
9.
詹志红 《饲料广角》2011,(20):11-13
美豆在有效突破1400美分/蒲式耳平台后不但未能顺利向上打开空间.反而调头大幅下挫。美国农业部9月份的供需报告数据利空令市场大幅下挫.随后全球经济衰退以及欧债危机引发的全球资本市场动荡的系统性风险成为打压全部商品期价走低的主要原因。CBOT大豆跌破1300美分/蒲式耳近一年来震荡区间下沿.技术上宣告着空头趋势的来临。国庆长假期间.  相似文献   
10.
冬小麦优质高产育种的几个生理参数的初步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983~1985年3年田间试验(中高肥水平,包括33个冬小麦品种)研究了粒秆比(G/LC)、氮粒杆比(NG/NLC)、茎叶重(WLC)和茎叶氮(NLC)四个性状对籽粒产量、蛋白质含量和蛋白质产量的影响。通过方差、相关和逐步回归等分析说明四个性状品种间差异显著;四个性状均与产量和蛋白质产量显著和极显著正相关;G/LC 与籽粒蛋白质含量显著负相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