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篇
  免费   0篇
畜牧兽医   12篇
  2018年   4篇
  2015年   1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蚕桑生产中消毒防病主要通过贯彻桑园管理,蚕前、蚕中、蚕后消毒等技术措施来实现养蚕无病高产的目标,目前消毒使用最多的是漂白粉、硫磺、甲醛、石灰,然而以上消毒药品存在如下弊端:漂白粉的强氧化性、腐蚀性会加快养蚕设施设备及蚕室的损坏速度,同时使用过程中产生的挥发性氯严重危害操作人员健康;硫磺在使用中产生的刺激性气味对人的呼吸系统会产生严重影响,它还属于公安部管控药品;石灰在使用过程中产生扬尘,极易吸入,危害健康。甲醛的毒害作用是众所周知。蚕业科研生产单位、蚕业工作人员、特别是广大蚕农迫切需  相似文献   
2.
纳米银作为新型抗菌材料得到广泛应用,同时也通过多种途径排放入环境,在土壤和自然水体中富积,对环境微生物及植物产生毒副作用。本研究分析纳米银对桑树生长的影响。在土壤中按20mg/Kg,40mg/Kg(土壤干重)添加纳米银,对照组不添加纳米银,栽种4月龄桑树组培苗,观察桑树的生长情况。移栽4个月后对土壤中可培养细菌、真菌和放线菌进行了比较,测定纳米银在桑叶叶片、桑树木质部、韧皮部及根部的蓄积量;最后测定桑叶叶片中叶绿素含量、过氧化氢酶、过氧化物酶、硝酸还原酶等的酶活性。结果显示低浓度纳米银早期促进桑树发芽,但后期桑叶提前枯黄。添加纳米银土壤中可培养细菌、真菌和放线菌的数量均显著低于对照组。纳米银在桑树各部位的分布,根>茎>叶,木质部的含量相对衡定。桑叶中过氧化氢酶,过氧化物酶的酶活性显著高于对照组,而硝酸还原酶的活性显著低于对照组。桑叶叶绿素a和叶绿素b含量差异不显著。实验结果表明,土壤中低浓度纳米银可短期促进桑树生长,但高浓度对桑树有致死性作用。  相似文献   
3.
家蚕品种871是蚕业生产上推广使用面很广的实用性蚕品种,幼虫斑纹限性,卵色藤绿色,卵壳淡黄色。近年来,在原种繁育过程中,出现了与871品种固有卵色不一致的杂色卵。通过对871品种的杂色卵在不同饲育条件下进行比较试验研究,结果显示杂色卵的发生主要受遗传因素影响,用有效氯0.3%的漂白粉消毒的桑叶饲养以及不同温度饲养对杂色卵发生无影响。杂色卵蚕种的后代较正常色卵蚕种的后代再次发生杂色卵的比率高3.2%,但杂色卵后代的品种性状、各发育阶段的形态特征和各项品质成绩与正常型卵相比均无显著性差异,对蚕种繁育和生产实用性无显著性影响。为了减少871原种的杂色卵发生,建议在原原种、母种繁育及蚕种挖补中严格淘汰杂色卵。  相似文献   
4.
重庆市的蚕种生产,多年来都是以春季生产为主,秋季生产为辅的生产格局,很少有种场进行夏季蚕种生产.为解决种场近几年劳动力紧缺的突出矛盾,提高房屋设备的利用率,解决秋用种入库计划困难的难题,我场从2004年开始探索夏季蚕种生产,见表1.在工作中摸索出了一些经验,与同行商榷.  相似文献   
5.
<正>1桑树病虫害产生的因素1.1气候条件由于宁南县暖冬,冬季低温持续时间短,有利于各种病虫害的越冬,使越冬虫口基数增大。第二年遇到适宜病虫发生繁殖的环境条件,它就大爆发。1.2桑园管护差近年来宁南县大力发展"6215"大行桑,桑园面积达到了10000hm2,但是农村缺乏劳动力,  相似文献   
6.
如何提高蚕种质量和制种量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蚕种是一种特殊的种子,在繁育蚕种的全过程中每个环节都会影响蚕种的质量和制种量.所谓蚕种质量包括张种卵粒数、卵粒大小、卵色匀整度,外观包装等外观质量以及蚕种的良卵率(充实度)、杂交率、蚁蚕孵化率、微毒率等内在质量.制种量是指克蚁制种数量或千克茧制种数量.二者之间有紧密的联系,是种茧育生产十分重要的两大指标.提高蚕种质量和制种量是蚕种场赖以生存的内在要求,蚕种场只有以质优量足的蚕种去开拓市场才能求生存和发展,现根据我场的实际经验谈谈如何提高蚕种质量和制种量的具体措施,以供同行参考.  相似文献   
7.
谈文辉 《四川蚕业》2013,41(1):24-25,31
<正>为了生产优质蚕种,满足农村大面积生产的需要,种茧小蚕集中共育是其重要的一环。俗话说:"养好小蚕七成收",充分说明了饲养小蚕的重要性。我院采取小蚕集中共育等有效技术措施,提出了共育室所必备的条件及主要技术要求,保证小蚕发育整齐,体质强健,确保种茧的产量和  相似文献   
8.
死蛹分前期死蛹和后期死蛹。前期死蛹是指熟蚕上蔟后至第7~9天(一般以茧质调查为界)发生的死蛹,蛹死于茧内。前期死蛹发生的原因主要是由于大蚕期或上蔟时感染病原引起,对后期死蛹影响较大。后期死蛹是指从茧质调查结束(开始削茧鉴蛹)到化蛾这段时间发生的死蛹。主要有各种败血蛹  相似文献   
9.
谈文辉 《蚕学通讯》2004,24(2):41-43
20世纪,我国蚕业的发展取得了前所未有的巨大成就.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蚕桑生产迅猛发展,1995年全国桑蚕茧产量76万t,达到历史最高水平.蚕业的高速发展首先得益于改革开放政策,先是解除了以粮为纲的束缚,为经济作物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天地,其后实行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极大地解放了农村生产力,也有力地促进了蚕桑生产的发展.然而与整个社会的改革相比,蚕业管理体制的改革明显滞后,至今仍然沿袭原来的管理模式,不仅与社会的进步越来越不相适应,也严重地阻碍了自身的发展.  相似文献   
10.
重庆是我国蚕桑生产主产区之一,蚕桑产业是全市农民致富增收的传统特色产业。蚕种是蚕业生产、蚕业科技进步的核心因子,蚕品种的性状表现是遗传基因和环境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重庆蚕区分布较广,全市38个区县中仍有26个区县在养蚕,各蚕区气候条件及地理位置不同,适宜饲养的蚕品种差异较大,为掌握我市近10年来推广使用的蚕品种在渝西、渝东南、渝东北蚕区的适应性、抗逆性、丰产性、茧丝质量等重要指标,筛选出各蚕区适宜推广的蚕品种供生产部门选择使用,通过室内饲养对比鉴定、区域适应性比较试验、大面积分季节分地区饲养对比,结论如下:渝西蚕区春季、晚秋适宜饲养渝蚕1号、871×872,夏秋季适宜饲养两广二号、洞庭×碧波,在氟污染严重地区全年适宜饲养渝蚕2号、秋风×白玉等高抗氟品种;渝东南蚕区春季、晚秋适宜饲养的蚕品种是871×872、渝蚕1号,夏秋季武隆县适宜饲养的蚕品种是两广二号、洞庭×碧波,其余两县一区适宜饲养的蚕品种是苏菊×明虎、洞庭×碧波;渝东北蚕区春季、晚秋适宜饲养87l×872、渝蚕1号,夏季、正秋适宜饲养两广二号、洞庭×碧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