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篇
  免费   0篇
农学   1篇
综合类   5篇
畜牧兽医   1篇
植物保护   6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5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1年   1篇
  1999年   3篇
  1991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王异  谢旭阳 《植物检疫》2001,15(1):55-57
自1989年四川省农业厅等大厅(局)联合发出的“关于加强我省农业植物及植物产品调运检疫的通知”以来,成都市植保植检站大力开展了调运植物检疫工作。我们率先在成都市火车站、药材和水果集贸市场开展调运检疫。立足成都市实际,采取了有力措施,扎扎实实做了各项工作。10年实践经验证明,把好调运检疫关,促进植物检疫工作的全面开展,对防止检疫对象和危险性病、虫、杂草的传播蔓延,维护优质良种、苗木和农产品的质量和声誉,保护农业生产安全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1 基本作法1.1 认真宣传贯彻植物检疫法规,形成良好执法的社会环境国务院和我省…  相似文献   
3.
成都市南美班潜蝇来源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谢旭阳  王异 《植物检疫》1999,13(2):126-127
  相似文献   
4.
【目的】对水稻材料pl41的紫叶性状进行遗传分析和基因定位,为pl41基因的图位克隆、功能研究及其育种利用奠定基础。【方法】在紫叶籼稻品种‘Z3474’与绿叶粳稻品种‘日本晴’的杂交后代中,获得1个紫叶性状稳定遗传的材料pl41。观察pl41表型特征;配制pl41/日本晴杂交组合,利用F_1及F_2分离群体进行紫叶基因的遗传分析和基因定位研究。【结果】pl41紫色性状首先出现在苗期的叶鞘、叶尖和叶缘处,在抽穗期,pl41植株地上部分组织均呈现较深的紫色。与‘日本晴’相比,pl41叶绿素含量在苗期显著高于‘日本晴’,在抽穗期显著低于‘日本晴’,在灌浆期无显著差异;pl41花青素含量在苗期、抽穗期和灌浆期均极显著高于‘日本晴’。pl41紫叶性状受1对隐性核基因控制,定位在第12号染色体短臂289 kb范围内,对该区域5个预测基因的编码区序列进行了测序比对分析,发现其编码区序列在pl41与‘日本晴’之间无差异。【结论】初步定位了水稻pl41紫叶基因的范围,其最终确定还需要候选基因的精细定位、序列比对分析和转录水平分析。  相似文献   
5.
柑桔大实蝇在蒲江县的发生与防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异  谢旭阳 《植物检疫》1999,13(3):61-62
柑桔大实蝇Bactrocera(Tetradacus)minax(Enderlein)〔=Tetradacuscitri(Chen)〕是国内植物检疫对象。1982年在我市蒲江县发生,经普查,发生面积达638.2hm2,占全县柑桔种植面积的17.4%。...  相似文献   
6.
本文选用绿僵菌不同剂量配制比例进行防治葡萄小蠹虫药效试验,并与52.25%农地乐进行对比试验,结果表明,采用绿僵菌原液与稀释液之比1∶2进行涂干,对葡萄小蠹虫防治效果好,对成虫、幼虫和蛹都有效,且持效期长。  相似文献   
7.
芒是水稻的重要驯化性状之一。研究水稻长芒的遗传学和分子生物学机制,有助于人们了解水稻的驯化过程。本文分别概述了已被报道的长芒基因/QTLs,为水稻芒长的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为研究水稻芒的遗传调控机制,本研究在‘日本晴’/‘93-11’染色体片段代换系群体中筛选出一个长芒材料‘CSSL14’,研究了其主要农艺性状和长芒的遗传方式,并对长芒基因LA1进行了基因定位。结果表明‘CSSL14’的芒长、芒着生率、分蘖数和单株产量与‘93-11’存在极显著(p<0.01)或显著(p<0.05)差异,分别为‘93-11’的2.98倍、2.82倍、0.68倍和0.76倍。遗传分析表明‘CSSL14’的长芒表型受一对半显性基因LA1控制。通过图位克隆的方法,将LA1定位在第4染色体长臂标记M3和M4之间12.14 kb的范围内,该定位区间内只有1个预测的候选基因Os04g0518800,与已知的野生稻长芒基因An-2/LABA1等位。本研究结果为进一步研究LA1的功能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9.
在越冬雌成虫出孔扩散期采用网罩葡萄树干的新方法,比较了高效氯氟氰菊酯、毒死蜱和其混剂(毒死蜱+氯氰菊酯)喷雾和涂干防治葡萄光滑足距小蠹的效果。结果表明,2.5%高效氯氟氰菊乳油2 500倍液喷雾和100倍液涂干、48%毒死蜱乳油1 000倍液喷雾和100倍液涂干、52.25%(毒死蜱+氯氰菊酯)乳油1 500倍液喷雾和100倍液涂干,于越冬雌成虫出孔期用药,1~7 d的防效均好,以52.25%(毒死蜱+氯氰菊酯)乳油100倍和细土涂干的效果最持久,持效期可达13 d。  相似文献   
10.
成都市南美斑潜蝇来源调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1997年6月在成都市蔬菜上发现一种新的危害性很强的害虫——南美斑潜蝇Liriomyzahuidobrensis(Blanchard)。该虫在我市一发生则来势凶猛,扩散速度快、危害严重。重发生区10天左右造成毁苗绝收,虫株率100%,有虫叶率89.6...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