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篇
  免费   0篇
林业   1篇
农学   1篇
综合类   5篇
农作物   1篇
畜牧兽医   5篇
  2023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4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新疆北部地区气温早晚低,早晨露水大,而籽棉摊晒又受到场地、气候的影响,交售给加工企业的籽棉回潮率大多超过10%,导致加工质量下降,衣分亏损增大,生产成本高,籽棉、棉籽和皮棉也不易保管,严重影响了加工企业的经济效益。对籽棉进行干燥处理,除了晒干外,为了不受气候条件的限制,节约劳力,适应大规模生产的需要,  相似文献   
2.
选择性氧化环己烷具有十分重要的工业应用价值。由于饱和C-H键的键能大,活化困难,所以反应活性普遍较低;而且,由于反应产物很活泼,所以很容易发生进一步氧化生成过度氧化的副产物。因此,研制新型高效的催化剂,是一个具有挑战的课题。本文以稳定的活性炭材料作为载体,负载了高分散的Ag纳米粒子,并利用原子吸收光谱测试Ag的负载量。在应用方面,以氧气为氧化剂,Ag/C在温和条件下可以高效催化液相环己烷氧化生成具有广泛工业用途的环己酮和环己醇(KA-oil),环己烷转化率高于10%,选择性大于90%(表1),且该催化剂表现出了极好的重复利用率。  相似文献   
3.
烯效唑对水稻种子萌发及秧苗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以高产杂交稻新组合冈优94-11为材料,研究烯效唑及其复配产品的使用方式和浓度对水稻种子萌发和秧苗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与烯效唑浸种相比,干拌种的平均发芽时间和发芽指数分别下降0.04d和0.03,发芽势、发芽率和简化活力指数分别增加1.87%、0.56%和0.44;干拌种较浸种更能增加秧苗茎基宽和单株平均根数,但秧苗根活力、呼吸速率、可溶性糖含量及叶片叶绿素相对含量(SPAD)值极显著低于浸种;干拌种和浸种的适宜浓度分别为20mg/kg和10mg/L。烯效唑的药效强于矮多壮,两者不同使用方式对秧苗生长的影响相反。  相似文献   
4.
本文结合布鲁氏菌病的特点及传播途径、病理变化、流行病学调查以及实验室监测结果,提出了针对性的防治措施:制定防治方案,积极争取落实防治经费,加强督导与检查,加大宣传培训力度,提高群众自我防护意识,保障养殖业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5.
1林业企业管理中合理应用微机的基本条件1.1领导重视微机在企业中能否得到真正应用的关键在于领导是否重视。由于微机的应用是一个比较复杂、涉及面广的问题,既关系到企业的管理体制、管理系统和管理方法等方面,又要考虑表格形式、数据分类及编码的统一等,这些都是全局性的问题,个别管理工作人员及计算机系统工作人员是无法解决的。因此,提高企业领导素质、加强微机应用意识教育,是应用微机的重要条件。1.2科学的管理基础一定的科学管理基础,是应用微机的前提。为适应微机管理的要求,必须实现管理工作的程序化;管理业务的标…  相似文献   
6.
谭东 《青海农林科技》2002,(4):49-49,65
本文通过对我省小城镇绿化地位和发展现状的阐述分析,提出发展我省小城镇绿化建设的建议。  相似文献   
7.
为研究番木瓜畸形花叶病毒(PLDMV)hc-pro基因保守基序FRNK对病症表现的影响,本研究采用定点突变的方法,获得了PLDMV-DF的hc-pro基因保守基序FRNK的精氨酸(R)突变为异亮氨酸(I)的突变体克隆p35SPLDMV-GFP-R183/I,该位点突变显著减轻了PLDMV在番木瓜上的病症表现,表明是影响其致病性的关键位点。本研究结果为利用交叉保护防控番木瓜畸形花叶病毒病提供了重要参考和材料。   相似文献   
8.
随着气候变化,在高温高湿天气下,玉米等饲料由于贮存不当,容易发生霉变,一旦霉变饲料直接饲喂猪,特别是规模化猪场由于管理不到位,对购入的饲料未进行严格检验把关,饲喂后会造成猪霉饲料中毒,主要引起怀孕母猪流产、死胎,后备母猪因发病导致生产性能下降,仔猪发病死亡,给养殖户和规模化养猪场造成巨大经济损失。  相似文献   
9.
2011年11月,云南省临沧市某县部分区域零星发生了以猪高热、便秘、呕吐,猪四肢、胸、腹部皮肤发绀,犬坐势呼吸为主要症状的猪急性传染病,该病发病急,传播速度较快,通过采取综合防治措施,未造成较大的影响和流行。  相似文献   
10.
为了解云南省中缅边境地区牛口蹄疫免疫状况,评估疫情发生风险,对2016—2019年采自临沧市镇康、耿马和沧源3个县168个场点的入境牛和境内牛血清1 688份,采用口蹄疫病毒O、A、Asia-1型C-ELISA抗体检测试剂盒与口蹄疫病毒非结构蛋白抗体单抗阻断ELISA试剂盒进行检测。结果显示:O、A、Asia-1型抗体阳性率分别为39.99%、39.22%、28.85%,非结构蛋白抗体阳性率为20.44%。与沧源县和耿马县相比,镇康县O、A、Asia-1型抗体阳性率和非结构蛋白抗体阳性率显著偏低(P<0.01)。2016—2019年,O、A型抗体阳性率总体呈显著上升趋势(P<0.05),Asia-1型呈下降趋势,非结构蛋白抗体呈现波浪状变化。境内牛O、A、Asia-1型抗体阳性率显著高于入境牛(P<0.05),而非结构蛋白抗体阳性率显著低于入境牛(P<0.01);水牛O、A、Asia-1型抗体阳性率和非结构蛋白抗体阳性率均高于黄牛。结果表明,云南省临沧市中缅边境地区入境牛口蹄疫免疫水平较低,且隐性带毒率较高,存在较高的病毒传入和疫情发生风险。提议在中缅边境地区持续开展牛口蹄疫病原学和血清学监测,提高边境地区易感动物免疫密度,严格监控牛的非法跨境移动。本研究为中缅边境地区牛口蹄疫防控提供了数据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