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篇
  免费   0篇
  1篇
综合类   5篇
畜牧兽医   3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1篇
  2009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1.
DDG(Dride distillers' grain)和DDGS(Dride distillers' grain with soluble)是酒精厂及酿酒厂下脚料。酒精发酵过程中利用的主要是糖类物质,随着糖类物质的耗竭,发酵醪中的蛋白质相对含量提高,并且很大一部分被转化成微生物蛋白质。因此DDG及DDGS不仅蛋白质含量较高,而且其氨基酸组成也有所改善,是很有开发前途的饲料蛋白质资源。为使DDG和DDGS产品在配合饲料中得到充分利用,我们用去盲肠成年公鸡对其氨基酸代谢率进行了测定研究。  相似文献   
2.
设计三个试验以检测玉米—大豆粉日粮中(23%粗蛋白、3200大卡氮校正代谢能/千克,0.2%添加蛋氨酸)添加过量DL—蛋氨酸或L—赖氨酸(同L—赖氨酸·HCl)饲喂1~3周龄雏鸡的影响。实验1、2采用新汉普夏×哥伦比亚公鸡的杂交鸡,实验3采用HubbardxHubbard公鸡的杂交鸡。实验1基础日粮添加DL—蛋氨酸为0.5%、1.0%、2.0%或4%,添加L—赖氨酸为0.4%、0.8%、1.6%或3.2%。DL—蛋氨酸添加水平1.0~4.0%,体增重、采食量、饲料转化率直线下降。添加L—赖氨酸水平高于1.6%,体增重小于饲喂基础日粮的雏鸡,但对饲料转化率没有明显影响。添加1.6%或3.2%L—赖氨酸的日粮中增加碳酸钾没有改进生产性能。实验2估测:(1)在添加2.0%DL—蛋氨酸的日粮中加入1.0%甘氨酸或1.0%L—苏氨酸;(2)在高赖氨酸日粮中加入碳酸氢钠以便缓冲L—赖氨酸·Hcl中的过量氯化物。增加的这些氨基酸或缓冲剂有改善,但没有完全调整过量蛋氨酸或赖氨酸引起的负效应。实验3检测商品肉仔鸡对添加DL—蛋氨酸或L—赖氨酸在0.5%或1.0%是允许量。过量物没有影响体增重和饲料转化率,但是每种氨基酸在1.0%水平时采食量减少。这些结果证明,不论是蛋氨酸还是赖氨酸过量0.5%时,对玉米—大豆粉型日粮饲喂肉仔鸡没有危害。  相似文献   
3.
4.
仔猪饲粮中纤维水平对氨基酸消化率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Li  S 贺倩 《饲料广角》1995,(6):4-9
本研究的目的,是确定一种非水溶性纤维源对仔猪氨基酸表观消化率的影响效果。实验选用Solkafloc,一种含93%纤维素,以不同量加入到玉米淀粉为基础日粮含22.5%粗蛋白的饲料中。  相似文献   
5.
贺倩      汪明      刘凯     《水土保持研究》2022,29(3):396-403+410
Logistic回归模型(Logistic Regression,LR)在滑坡敏感性评价上应用广泛,但目前对于模型参数不确定性的研究较为缺乏。马尔可夫链蒙特卡罗(Markov Chain Monte Carlo,MCMC)方法能够结合参数的先验信息得到其后验分布,从而对估计参数的不确定性进行分析。为探索MCMC方法在Logistic滑坡敏感性模型构建中的有效性; 量化模型参数估计值的不确定性,以西南地区2013年4·20芦山地震,2017年8·8九寨沟地震和2014年8·3鲁甸地震为例,基于MCMC方法对Logistic回归模型的回归系数进行估计。构建了区域的地震滑坡敏感性模型,对模型参数的估计值进行了不确定性分析,并绘制了区域的滑坡敏感性图。结果表明:在芦山地震案例中,模型参数估计值的不确定性都比较低; 在九寨沟案例中,岩性因子的参数估计值不确定性较高; 在鲁甸地震中,岩性、剖面曲率和平面曲率的参数不确定性较高。总的来说,模型中的大多数参数估计值不确定性都较低。所构建的Logistic回归模型在三次地震滑坡事件中的预测精度都较高,AUC(Area Under ROC Curve)值均在0.9以上,这证明了MCMC方法对Logistic模型参数估计的准确性。在三次地震滑坡事件中,因子相对重要性最大的为高程,其次为距离断层的距离以及修正麦卡利烈度。研究为利用LR模型进行滑坡敏感性评价提供了一种新的思路和方法。  相似文献   
6.
基于RWEQ的三江源地区防风固沙与NPP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别基于RWEQ模型和改进的CASA模型对2015年三江源地区的防风固沙量和NPP进行评估,并利用格网法探究两者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该地区的潜在风蚀和实际风蚀程度整体上都表现为西高东低,固沙量呈现出中部高、西部和东部较低的空间分布特征,平均固沙量为29.51 kg/m~2,土壤风蚀处于中等水平;与土壤风蚀相反的是NPP呈现出东高西低的空间分布特征;该地区潜在风蚀量与NPP存在着一定程度的线性关系(R~2=0.47),而实际风蚀量与NPP表现为显著的指数关系(R~2=0.91)。此外,固沙量随着NPP的增加先增加后减少,固沙量达到最值时,NPP约为300 gC/m~2。  相似文献   
7.
基于RS与GIS技术,利用RUSLE模型对三江源地区2010、2015年的土壤侵蚀状况进行了评价。同时引入连环替代法探讨土壤侵蚀变化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三江源地区整体上呈现出中东部侵蚀严重,东部和西部侵蚀较小的空间分布特征;随着海拔和坡长坡度的增加,土壤侵蚀模数也随之增加,坡度坡长因子增幅比高程更大,土壤侵蚀对坡度坡长因子更敏感;2010—2015年整体上土壤侵蚀减小,中部和西部地区侵蚀减小,东部地区侵蚀增加;连环替代法较好地定量描述了由于降雨和植被因子造成的土壤侵蚀量及其在空间分布上的变化,降雨对全区的影响范围较大但程度较低,植被影响范围较集中但程度较深。  相似文献   
8.
原本在农资市场才能买到的各种蔬菜种子,如今成了花卉市场的宠儿。  相似文献   
9.
本研究以在四川省境内造成严重危害的泽兰属植物为研究对象,选取影响其生长的22个环境因子,以GIS为技术平台,结合MaxEnt模型对川内泽兰属植物的生境适宜性进行了科学评价。结果表明:(1)月均昼夜温差、最暖月最高温度、最冷月最低温度和最干季平均温度是影响泽兰属植物生长和分布的最主要因子,泽兰属植物在生长过程中对温度的变化较为敏感;(2)研究区泽兰属植物生境适宜等级呈辐散式分布,"适宜"及以上生境区域主要集中在四川中部、西南部和东北部的平原地区,其余区域生境适宜等级由中部向外逐渐递减;(3)研究区泽兰属植物生境适宜等级以"较不适宜"为主,其面积约248457 km~2,占研究区总面积的52.04%,主要分布于川东丘陵和川西高原地区。由此,四川中部平原地区应划为泽兰属植物入侵的重点治理区域,其周边区域也应加强防治力度。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