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篇
  免费   0篇
畜牧兽医   8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199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野牦牛冻精配种推广效益分析甘肃岷县蒲麻地区海拔2300—2800m,年平均气温1.5—5℃,无霜期71—116天,年降水量589—907mm,境内山大沟深,交通不便,牛是农业生产的主要畜力。引进野牦牛冻精,对当地黄牛进行人工配种,生产性能良好的犏牛,...  相似文献   
2.
贺福全  陈懂懂  李奇  霍莉莉  赵亮  李春丽  陈昕 《草地学报》2021,29(12):2808-2816
草畜平衡管理是草地可持续发展的有效途径之一,而草地承载力的核定是草畜平衡管理的基础和前提。本文基于野外调查和遥感估算方法,分析了三江源区可食牧草和粗蛋白产量的季节变化,并核算了可食牧草和粗蛋白的理论承载力。结果表明:三江源区高寒草地返青期、盛草期和枯草期可食牧草平均产量分别为20.84,89.86和50.27 g·m-2;可食牧草承载力分别为1.18,2.21和0.69(标准羊单位·ha-1,Sheep unit·ha-1,SHU·ha-1);平均粗蛋白产量分别为2.63,10.11和1.94 g·m-2;在维持基本代谢或45 kg标准羊体重不变情况下,平均粗蛋白理论承载力分别为8.30,4.98,0.89 SHU·ha-1,和4.76,2.85,0.51 SHU·ha-1。依据粗蛋白承载力高于可食牧草承载力及东部和东南部向西部和西北部递减的分布格局,建议在东部农牧交错区合理利用天然草地,适度开发耕地,籽实体农业转向营养体农业,实现东部和中部地区资源配置、优势互补的耦合发展模式。  相似文献   
3.
霍莉莉  陈懂懂  李奇  张莉  贺福全  舒敏  赵亮 《草地学报》2022,30(8):2182-2190
蒸散发作为调控区域水分收支的重要支出项,受植物性状的影响。本研究于2021年5月—2021年9月对三江源及其周边共5个区域(海晏(HY)、同德(TD)、玛多(MD)、曲麻莱(QML)、可可西里(KKXL))的实际蒸散发及植被数据进行收集,通过相关性分析解释植被变化过程对环境的适应策略。结果表明:三江源草地植物多以丛生或密丛生为主,其中比叶面积与株高、叶片干物质含量、生长型和种子类型间呈显著负相关(P<0.05)。生长季实际蒸散发日、月动态在5个区域均呈现单峰变化趋势,生长季累积量为HY(309.97 mm)>TD(279.58 mm)>QML(247.90 mm)>MD(239.42 mm)>KKXL(230.35 mm)。分析植物功能性状与实际蒸散发之间的相关性,表明株高、比叶面积、叶片干物质含量、生长型和种子类型均与实际蒸散发呈现一定相关性,其中生长型相关性最大(R2=0.74)。  相似文献   
4.
通过对三江源农牧交错区常见一年生牧草(小黑麦、燕麦和箭筈豌豆)进行不同种植处理,于当年收获后测定耕层0~20 cm土壤养分及微生物学性质,来研究牧草种植对土壤质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小黑麦单播下的MBC及MBC/SOC%高于其他处理,且显著高于箭筈豌豆单播及箭筈豌豆与燕麦双优(1∶2∶2)处理(P<0.05);研究区土壤微生物主要利用碳源类型为羧酸类、酚类化合物、碳水化合物和氨基酸;聚类分析发现小黑麦单播和种植燕麦单优势种(1∶3∶1)、箭筈豌豆单优势种(1∶1∶3)及小黑麦+燕麦双优势种(2∶2∶1),对土壤微生物特性的影响相似。小黑麦单播会加快土壤有机质周转,燕麦和箭筈豌豆双优势种混播有增加土壤有机质的潜力;作为土壤质量的指示因子,MBC比MBN更敏感;不同处理下,土壤微生物对碳的利用强度和类型相似。综合考虑土壤微生物活性和生产特性,在实际生产活动中不适宜箭筈豌豆单播。  相似文献   
5.
【目的】明确参考作物蒸散发(Reference crop evapotranspiration,ET0)计算模型在三江源高寒草原区的适用性,优选出适宜于气象资料模拟的ET0模型。【方法】基于2020-2021年微气象站及称重式蒸渗仪自动观测连续数据,分析高寒草原实际蒸散发(Evapotranspiration,ET)的季节变化趋势,并以实测ET为标准,对FAO 56 Penman-Monteith、Priestley-Taylor、Mcloud、Mahringer、Dalton、DeBruinKeijman 6种常用ET0估算模型进行适用性评价,以此推演2009-2019年最适ET0变化趋势。【结果】1)季节尺度上,1-8月ET呈上升趋势,8月呈现最高值(3.93 mm/d),9-12月逐渐下降,ET年累积量达到339.66 mm,生长季ET占全年ET的70.49%;2)ET估算值和实测值对比分析表明,PM拟合效果最好(RMSE=0.85 mm/d;MBE=0.49 mm/d;PE=53.17%),...  相似文献   
6.
在青海湖南岸的甲乙村以箭筈豌豆(W)和燕麦(Y)以1∶0、1∶1、1∶2和1∶3比例混播,分别对不同时期牧草干草产量、营养品质进行测定,以确定该地区最佳混播比例和收获时间。结果表明:各处理干草产量在2015年9月底最大,干草产量1∶0、1∶1、1∶2和1∶3混播比例分别为1 155.14、1 997.09、1 946.38、1 967.70 g/m~2。箭筈豌豆单播处理(1∶0)干草产量显著低于其他处理(P<0.05),比其他3种混播比例干草产量约低800 g/m~2(约占41%)。混播处理中,随着燕麦比例的增加,干草粗蛋白含量逐渐下降,中、酸性洗涤纤维以及粗脂肪含量比箭筈豌豆单播增大。箭筈豌豆单播处理在8月底粗蛋白产量达到最高值为276.47 g/m~2,显著高于其他处理(P<0.05),分别是混播比例1∶1,1∶2和1∶3粗蛋白产量的1.6倍,1.8倍和2.7倍。箭筈豌豆与燕麦1∶1比例混播9月底粗蛋白产量最高,为364.79 g/m~2,显著高于其他混播,大约是箭筈豌豆单播处理(1∶0)粗蛋白产量的1.5倍,是1∶2混播比例粗蛋白产量的1.4倍,是1∶3混播比例粗蛋白产量的2.4倍。综合干草产量及粗蛋白产量,该地区箭筈豌豆和燕麦的最佳混播比例是1∶1,牧草最佳收获时间是9月底。  相似文献   
7.
探究三江源区高寒草地表层(0~10 cm)土壤碳、氮、磷密度空间稳定性对评价区域生态系统养分循环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于2017年8—9月对三江源区13个县/镇的植被、土壤和气象数据进行收集,分析了三江源区高寒草地表层土壤碳、氮、磷密度空间稳定性及影响因素。结果表明:三江源区土壤表层碳、氮、磷的空间分布主要受海拔影响,土壤有机碳、全氮、全磷密度随海拔增加呈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无机碳密度则呈先降低后增加的趋势。根据空间聚类分析的结果,土壤有机碳、全氮密度空间稳定性在三江源区内呈东南向西北递减的趋势,无机碳与之相反,全磷则为南部地区高于北部地区。三江源区土壤碳、氮、磷密度空间稳定性大小的排序为全磷>全氮>有机碳>无机碳,这主要与海拔、植被多样性、地下生物量、土壤含水量、土壤pH值等因子的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8.
为了解不同区域可食牧草的营养特征并在后期加以利用,对三江源地区常见可食牧草进行概略养分分析,采用随机取样方法并进行常规分析.结果 表明:(1)莎草科物种以及禾本科垂穗披碱草的养分含量与海拔存在一定的相关,在三江源区域的分布为东部和南部较高而西部北部偏低;(2)两种杂类草以及紫花针茅的综合营养价值为西部高于东部,但主要营养物质粗蛋白的含量为东部高于西部;(3)禾本科牧草在盛草期营养价值较低,加之种子针芒的影响不适合放牧,以紫花针茅和垂穗披碱草为优势种的草地可在开花结种前进行适度放牧;(4)以矮嵩草和黑褐苔草为代表的莎草科牧草营养好又耐牧,对于以此类物种为优势种的草地,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划区轮牧以防止过度放牧.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