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篇
  免费   0篇
综合类   3篇
畜牧兽医   17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0年   4篇
  1992年   4篇
  1987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3篇
  1980年   2篇
  197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31 毫秒
1.
最近,荷兰优里布里家禽育种公司出版了新推荐的产蛋鸡和种鸡的综合性免疫接种程序。一、育雏期1.一日龄时防制马立克氏病:通常在孵化厂对雏鸡逐个肌肉注射马立克氏病疫苗。细胞苗或“湿”苗的保护效果优于  相似文献   
2.
3.
(续上期 )5 病理学和卫生学近期进展首先必须强调 ,有关病理学和卫生学方面的研究只有少数文献发表。在法国的趋势是研究“新的”家兔流性肠球菌病 ( REE) ,但是只有少数科学论文发表。一篇是有关疾病的复制 ( Licois等 ,1 998) ,另一篇则概述了研究的努力和初步结果 ( Licois和Coudent,1 999)。此外 ,一些论文描述了该病在法国和欧洲的演变过程 ( Lebas等 ,1 998a,b;Rossi等 ,1 999) ,以及杆菌肽锌在抑制家兔流行性肠球菌病( REE)表观症状的效果 ( Duperray,1 999)。其他文献报道了有关多杀性巴氏杆菌的研究( Coudert等 ,1 999;Werc…  相似文献   
4.
5.
猪在家畜中繁殖力最高,因此胚胎移植技术对于提高猪个体繁殖能力的价值就不如对繁殖力较低的牛和羊等大。但从育种方面来说,用卵移植法在短时期内使个体母猪产生大量后代或从未成熟母猪得到受精卵以缩短世代间隔却仍然是有价值的。卵移植在猪育种工作中实  相似文献   
6.
近几十年来,通过选育、家禽营养和卫生等方面的研究和实践,母鸡产蛋量有很大提高,其第一个产蛋年的产量由150枚增至250枚。但此后,尽管为继续提高产蛋量在育种方面作了不少工作,但效率越来越低。这可能是选育工作本身所造成的,因为通过淘汰劣质鸡后,鸡群近亲系数上升,以致缺乏遗传变异。  相似文献   
7.
英国德比郡农学院肉兔场对传统的单层笼养和改良后的网上圈养两种养兔方式进行了生产性能和经济性状的比较。试验评定了与配种和分娩后繁育计划有关的经济效益、管理的简便性和肉兔对两种饲养方式的反应。试验采用的肉兔为新西兰白兔和加利福尼亚×新西兰白杂种兔。将每窝断乳兔随机地分配到两种兔舍中。1980年8月—1981年1月共饲养6批肉兔,每批肉兔均于27—28日龄断奶,养至56日龄,记录了肉兔的死亡率、增重和饲料消耗。单层笼养采用悬挂方式,笼子体积为36×24×16英寸(1英寸=2.54厘米),置于面积为18×24英尺(1英尺=12英寸=30.48厘米)  相似文献   
8.
(续上期)3 繁殖和育种近期进展在繁殖方面,新的明显趋势是人工授精作为一种正规的繁殖技术已得到普及。主要努力提高泌乳母兔在产仔后3~4天或10~11天进行人工授精的受胎率(Theau-Clement和Boiti,1998)。同时,另一个有效做法是实施“群体同步”技术的商业化兔繁殖场日益增多,即每隔35天或42天在同一天对所有母兔进行人工授精,而无需对空怀母兔进行重新授精。这一技术意味着,对泌乳母兔进行人工授精其性接受率和受精率(受胎率)较低,参见表5。表5 按照生理阶段进行人工授精的母兔的性接受率和受胎率(Castellini等,1998)母兔生理状况性接…  相似文献   
9.
农业本体论--农业知识组织系统的建立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这篇论文描述了农业本体论(Agricultural Ontology Service [AOS])在中国的发展,农业本体论服务的特点,所采用的技术和创新点。作者还对农业本体论服务的应用进行了评价,并论述了农业本体论服务应用给农业领域将带来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本论文还描述了农业本体论服务所开发的农业文献机器翻译系统,以及将多语种词表AGROVOC翻译成中文等应用。作者还展望了农业本体论在将来农业信息网络检索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0.
第二节 谷物检测一、谷物检测过程谷物的检测过程从采样开始,按照规定说明样品的送检目的是等级测定或因子测定。首先检测样品的外观,如异味、昆虫侵染和其他有害或异常物质。然后从样品中分出一部分用以检测含水量。再测定谷物中的杂物,随后再确定每蒲式耳谷物的重量。有些谷物需要先确定每蒲式耳的重量,然后再检测杂物。最后将样品分成几个小部分用于检测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