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篇
  免费   0篇
综合类   1篇
畜牧兽医   6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外源纤维酶在反刍动物胃肠道中主要作用部位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试验用酶联吸附分析法研究外源纤维酶对绵羊瘤胃及小肠中纤维酶活力变化规律的影响,从而确定外源纤维酶在反刍动物胃肠道中的主要作用部位,为揭示外源纤维酶在反刍动物营养中的作用机制和进一步调控反刍动物胃肠道中纤维酶活力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2.
酶制剂能够打破细胞壁,消除一些抗营养因子,提高饲料消化率,改变肠道微生物区系,从而提高动物的生产性能,在家畜养殖业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由于现有纤维酶活力分析测定方法的局限性,目前对这些酶在畜禽消化道中的主要作用部位还不很清楚。Guojie Wang等发现用酶联吸附分析法检  相似文献   
3.
为研究调控饲料对奶牛产奶量和乳成分的影响,试验选择10头年龄、胎次、泌乳天数、产奶量相近的泌乳牛,按照配对试验设计分为2组,一组为对照组(饲喂基础日粮),另一组为试验组(饲喂添加调控饲料的基础日粮)。结果表明,试验组每头奶牛日均增奶量比对照组多1.366kg(P<0.05),乳蛋白、乳脂率、乳糖、乳中干物质含量相比差异不显著。通过试验前后对比可知,调控饲料显著提高了奶牛的产奶量。  相似文献   
4.
为研究外源纤维酶对奶牛瘤胃纤维降解细菌的影响,试验选用安装有永久性瘤胃瘘管,年龄、体重相近的3头奶牛为试验动物,采用前后期自身对照试验方法,进行2期动物试验,第1期基础日粮中不加外源纤维酶(对照组),第2期(试验组)基础日粮中,将外源纤维酶组合按日粮的0.1%进行添加饲喂。结果显示,外源纤维酶显著提高了奶牛瘤胃中的白色瘤胃球菌、黄化瘤胃球菌、产琥珀酸丝状杆菌、溶纤维丁酸弧菌、反刍兽真细菌和栖瘤胃普雷沃氏菌(P<0.05~P<0.01)的数量。  相似文献   
5.
为了选择适合反刍动物瘤胃纤维降解菌的实时定量PCR相对定量方法,选用三头安装有永久性瘤胃瘘管的荷斯坦奶牛,针对奶牛瘤胃主要纤维降解菌,使用三种实时荧光定量PCR相对定量方法进行比较研究。结果表明:在相同条件下,对于同一个菌株基因的相对定量结果来说,SCF法和Pfaffl,M.W.法检测奶牛瘤胃主要纤维降解菌有很好的相关性(R=0.96~0.99,P〈0.05);三种方法比较结果显示,SCF法省略了制作标准曲线等一系列试验操作过程,具有准确率高、快速和定量效果较好等特点。  相似文献   
6.
最近的研究发现,纤维素酶、半纤维素酶在蛋白酶中温育的过程相当稳定,木聚糖酶可抵抗数种蛋白酶的水解.这再次引起了人们在反刍动物日粮中添加复合酶的兴趣.  相似文献   
7.
豆粕饲料发酵工艺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高爱琴  贾仙宝 《安徽农业科学》2009,37(10):4510-4512
[目的]研究豆粕混合发酵工艺,改善豆粕饲料品质,提高其利用率。[方法]采取多菌种混合发酵组合的方法,消除豆粕中存留的抗营养因子,并对混合发酵工艺参数进行筛选,最终获得低抗营养因子豆粕。[结果]水分含量对发酵后的品质有较大的影响,菌种1的接种量为0.005%和接种量为0.01%对发酵过程中产酸以及蛋白质水解影响的差异不显著;而菌种2的接种量对发酵过程中产酸和蛋白质水解的影响呈正相关;发酵助剂G对产酸和蛋白质水解的影响不明显。[结论]较佳的发酵工艺是固体密闭无氧静止发酵;基质为豆粕;料水比为3∶2;起始温度为40℃,起始pH自然;接种量发酵菌株1为0.005%;发酵菌株2为0.5%;发酵周期为5 d,底物中不必添加发酵助剂G。发酵后的水解度达5%以上,鲜发酵物的酸度在4.5以上,烧干后发酵物的酸度在8%以上。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