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林业   8篇
基础科学   2篇
  3篇
综合类   3篇
畜牧兽医   1篇
园艺   4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1篇
  200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为了解华北落叶松人工林物种多样性随林分年龄的变化规律,对燕山北部地区不同年龄华北落叶松人工林的生物多样性进行调查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3种林龄的落叶松人工林在物种丰富度指数、Shannon-Wiener指数以及均匀度Pielou指数都以9a生华北落叶松人工林为最高,其次为33 a生华北落叶松人工林,而18 a生华北落叶...  相似文献   
2.
燕山北部山地不同生境水曲柳幼树生长的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解水曲柳幼树在燕山北部山地的生长状况,以及生境对水曲柳幼树生长的影响,对林间空地、高密度林冠下、低密度林冠下和裸地4种不同生境下水曲柳幼树生长特征进行调查研究。结果表明:林间空地生境中,水曲柳幼树的地径和树高最大,在高密度林冠下和裸地生境中较低;造林后第2年第、第3年树高生长量由高到低分别为林间空地低密度林冠下高密度林冠下裸地;树高生长量呈逐年增加的趋势。由此得出结论,林间空地最适宜水曲柳幼树的生长,水曲柳在冀北山地生长状况良好,可在当地进行推广造林。  相似文献   
3.
为了解随林龄增长华北落叶松人工林土壤养分含量的变化规律,选择4种不同林龄(9年生、18年生、33年生、43年生)的华北落叶松人工林为研究对象,对林下土壤的养分特征及其空间变化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土壤的有机质、碱解氮及全氮含量总体上以43年生华北落叶松人工林最高;速效钾及全钾含量有随林分年龄的增加而逐渐降低的趋势;磷元素则随林龄的增加呈现先下降后上升的趋势;同时,各林分土壤有效磷含量均相对偏低。有机质、碱解氮、全氮、速效钾、全钾及全磷的含量都随土层深度的增加逐渐下降,而有效磷含量则表现出先下降后又上升的趋势,拐点在40 cm左右。总体上,人工落叶松林土壤随林分年龄增加未表现出明显的退化趋势。  相似文献   
4.
华北落叶松人工林生长规律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以河北省塞罕坝华北落叶松(Larix principis-rupprechtii Mayr.)人工林为研究对象,收集大量临时样和解析木地调查资料,利用不同的生长模型对华北落叶松人工林生长过程进行拟合,以找到最优模型,计算各生长指标。结果表明:Logistic模型模拟华北落叶松人工林胸径、树高、材积生长过程效果最好,抛物线方程拟合林分立木株数随年龄变化过程效果最好;华北落叶松人工林胸径年平均生长量为0.46cm,速生期为10~20年;树高年平均生长量为0.38m,速生期为前20年;材积年平均生长量为0.006 90m3,速生期为10~30年,数量成熟龄为43年,为华北落叶松人工林的经营和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5.
为了解华北落叶松人工林物种多样性随林分年龄的变化规律,对燕山北部地区不同年龄华北落叶松人工林的生物多样性进行调查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3种林龄的落叶松人工林在物种丰富度指数、Shannon-Wiener指数以及均匀度Pielou指数都以9 a生华北落叶松人工林为最高,其次为33 a生华北落叶松人工林,而18 a生华北落叶松人工林最低;林隙林隙地段物种多样性明显高于非林隙。随林分年龄的变化,华北落叶松人工林物种多样性没有表现出明显的规律性,与林分年龄相比,林分郁闭度以及林隙的数量对物种多样性的影响更大。  相似文献   
6.
为了了解冀北山地不同树种根际土壤养分的差异,对该地区6个树种[华北落叶松(Larix principis-rupprechtii)、白桦(Betula platyphylla)、胡桃楸(Juglans Mandshurica)、白榆(Ulmus pumila)、花楸(Sorbus pohuashanensis)、樟子松(Pinus sylvestris)]根际土壤的化学性质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 6个树种根际土壤全量养分中,土壤总有机碳的含量范围为33.90~107.65 mg/g,土壤总氮的含量范围为2.40~8.65 mg/g,土壤总磷的含量范围为490.52~829.60 mg/kg,其中全磷含量最高的为胡桃楸,全氮和全碳含量最高的均为白桦。2)土壤氨态氮含量最高的为樟子松,显著高于其它树种;土壤有效磷含量最高的为胡桃楸;土壤硝态氮、速效氮和速效钾含量最高的为白榆。3)根际土壤C/N,C/P,N/P的范围分别为11.64~12.62,69.34~128.10,4.89~10.29;C/N比值最高的为樟子松,C/P和N/P比值最高的均为白桦。4)相关性分析表明,土壤pH、土壤含水...  相似文献   
7.
Simpson指数和Shannon-Wiener指数若干特征的分析及"稀释效应"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基于一种假设的群落条件,对目前应用较广的两种α多样性指数--Simpson指数和Shannon-Wiener指数的特征进行对比和分析,以期能够对其进行更好地理解、应用和解释.通过假设的群落条件及情景设计证明,Simpson指数比Shannon-Wiener指数对物种均匀度更为敏感,而Shannon-Wiener指数对物...  相似文献   
8.
为提高不同类型土壤腐殖酸的提取率,探讨黄壤和石灰土腐殖酸提取流程中是否需要酸化,对黄壤和石灰土酸化后提取的腐殖酸与未酸化直接提取的腐殖酸进行对比。结果表明:黄壤酸化处理既没有明显改变其腐殖酸的提取量,也未改变其腐殖酸的性质;而石灰土酸化处理既提高其腐殖酸的提取量,也改变其腐殖酸的性质。从黄壤中提取腐殖酸不需要经过酸化处理,而从石灰土中提取腐殖酸需要进行预先酸化,以破坏碳酸钙沉淀或腐殖酸钙对腐殖酸的保护,提高腐殖酸的提取效率。  相似文献   
9.
基于稳定同位素的石漠化地区桑树根系水来源研究   总被引:6,自引:3,他引:3  
土壤水分亏缺是阻碍石漠化地区植被恢复重建的主要生态因子之一。然而,桑树(MorusalbaL.)用于石漠化治理已取得良好效果,但其水分利用策略尚不清楚。该文基于氢、氧稳定同位素技术研究石漠化地区桑树根系在生长期内对不同深度土壤水分的利用程度,反映桑树根系在不同季节的吸水能力变化,揭示桑树生长期内水分利用策略。结果发现:桑树生长前期(春季,4-6月)降水中氢氧稳定同位素丰度较为偏正,比生长后期(秋季,9-11月)降水富集氢氧稳定同位素。土壤水氢氧稳定同位素随春季、秋季降雨的季节变化呈现下降趋势,并且受降雨、蒸发等影响,表现出不同的剖面垂直变化规律。桑树水与土壤水氢、氧稳定同位素变化相似,说明桑树生长所需的水分主要靠土壤水分提供。通过直观相关法和多元线性混合模型法判断出桑树在不同季节对土壤水分的吸收利用策略不同,其中春季先主要吸收10~30 cm土层水,随着降雨增多开始主要吸收利用50~60 cm深层水;进入秋季降雨量较大时亦是主要吸收利用50~60 cm的深层水,而降雨减少时转变为主要吸收利用0~10 cm的土壤水。研究可为桑树在石漠化治理中的应用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0.
为了解燕山北部山地华北落叶松人工林土壤固氮酶活性特征,以该地区华北落叶松为研究对象,采用乙炔还原法测定了森林表层土壤固氮酶活性,并测定其土壤养分含量。结果表明,中幼龄华北落叶松人工林土壤固氮酶活性值呈正偏态分布,范围是0.1~0.6 nmol/(g·h),不同林龄固氮酶活性均值排序为10年>30年>20年;土壤固氮酶活性整体上与全氮、全磷、有效铁和有效磷呈极显著负相关,与全铁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进一步分析发现,当酶活性较高时,其主要受到铁元素的促进作用,当酶活性较低时,其主要受到氮元素的抑制作用。本研究结果表明,林龄不是中幼龄华北落叶松人工林土壤固氮酶活性的主要影响因素,氮元素和铁元素的共同作用决定了固氮酶活性的变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