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篇
  免费   0篇
畜牧兽医   2篇
  202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为研究人工恢复“黑土滩”(“Black soil land”,BSL)后土壤团聚体粒级组成和稳定性特征,以青藏高原东北缘祁连山西段疏勒河源多年冻土区BSL和4龄人工建植草地(Artificially planted grassland,APG)为研究对象,基于干筛和湿筛法分析0~20 cm层其变化特征。结果表明:BSL和APG干团聚体均以>3 mm粒级为主,湿筛以微团聚体(<0.25 mm)占比最高。建植后大团聚体(>0.25 mm)含量增加,微团聚体显著减少,且团聚体几何平均直径、重量平均直径和抗蚀性因子更高,破坏率更低,表明人工建植能显著提高团聚体稳定性。随土壤深度增加,APG和BSL干团聚体稳定性增加,而湿筛稳定性降低,说明0~10 cm团聚体受机械破碎强烈,10~20 cm遇水易破碎。逐步回归表明砂粒降低、氧化还原电位和有机质增加是团聚体稳定性增加的主要因素。因此,多年冻土区人工建植能改善退化草地浅层土壤结构并提高其稳定性。  相似文献   
2.
水溶性有机碳(water-soluble?organic carbon,?WSOC)是土壤碳库最活跃的成分,其产生、迁移和转化对土壤质量、肥力与碳库稳定性评价具有重要意义。然而,目前对青藏高原多年冻土区活动层土壤WSOC变化特征及其影响因素的研究甚少。本研究以青藏高原东北缘祁连山西段疏勒河源多年冻土区高寒草甸为研究对象,对土壤WSOC含量及其占有机碳(soil?organic?carbon, SOC)比值(WSOC/SOC)的剖面和季节变化特征及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1) WSOC季节变化显著 (P < 0.05) ,且呈冬春高夏秋低的“V”型分布;2) 同一季节不同土层WSOC随土壤深度增加呈不同变化趋势(P > 0.05) ,即春季递减、夏季递增、秋季“V”型、冬季倒“N”型分布,且全年WSOC平均含量随土壤深度的增加总体呈下降趋势。3) WSOC/SOC季节与剖面变化均显著(P < 0.05) ,其中,不同土层WSOC/SOC大致呈冬夏高春秋低的“N”型分布,其季节变化范围为0.14%~0.29%,同一季节不同土层WSOC/SOC随土壤深度增加呈不同分布,即春季“M”型、夏秋季递增、冬季“V”型。4) 土壤温度和含水量分别是WSOC季节与剖面变化的主控因子,pH和土壤温度分别是WSOC/SOC剖面与季节变化的关键影响因素。可见,WSOC与WSOC/SOC随季节与剖面变化特征明显且主控因子略有不同。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