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5篇
  免费   1篇
林业   21篇
基础科学   1篇
综合类   10篇
畜牧兽医   4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1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陕北沙区林木主要害虫现状及防治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自80年代起一随着“三北”防护林体系的建设.在沙区大规模营造了以杨、柳、偷和障子松为主的防风固沙林。加之飞播造林种草引进和扩大了花棒、沙枣、紫穗槐、沙棘、沙打旺、草木橡、柠条等优良固沙植物的种类及种植面积,从而大大改变了沙区原来的植被组成和盖度,使林木害虫赖以生存的生态环境得到了极大的改善。由于植被的构成决定着害虫的分布、发生和群落特征,因此陕北沙区植被害虫的种群结构和危害状况也发生了相应的变化,许多原有的次要害虫逐渐上升到主要害虫,并随树种的增加而出现了一些新的害虫种类。为了有效地、有针对性地预…  相似文献   
2.
球毛壳菌对樟子松的侵染规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榆林风沙区樟子松枯死主要发生在10—15年生幼龄林上,7月上旬至8月下旬为感病高峰期,翌年4月中旬至5月中旬为死亡高峰期。病菌孢子在整个生长季均能放散与传播,降雨节律及降雨量直接影响孢子的扩散与数量。人工接种发现:病菌的侵入期主要在6月中旬至8月中旬,潜育期半个月,侵入途径是伤口,病株感病部位及枯死枝是病原菌的越冬场所,密度高,植被盖度大的林分感病重。  相似文献   
3.
陕北榆树大量死亡原因探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根据分离培养和接种试验结果,认为白榆死亡是由白榆干枯病感染流行造成,病原菌为茎点霉菌。其发展蔓延具有明显的流域特征:河谷台地、沟坝地、山坡基部发病较重;山顶、梁峁地和山坡中、上部发病轻。红足壮异蝽的危害能加重病害的流行和扩展。  相似文献   
4.
为丰富柞蚕绢丝织物的色泽及开发利用蓝莓资源,文中研究了蓝莓果皮中色素成分对pH和金属离子的稳定性,并研究了蓝莓果皮色素在柞蚕绢丝织物染色上的应用性能及其染色动力学机制。结果表明,介质的pH变化以及金属离子Al3+或Fe2+会引起蓝莓果皮色素在紫外-可见范围内吸收光谱的变化,并产生不同的色泽。蓝莓果皮色素对柞蚕绢丝的染色性能良好,在pH为3时织物可以获得较高的颜色深度。蓝莓果皮色素在柞蚕绢丝上的染色过程符合准二级动力学模型,且随着温度升高,色素在纤维上的染色速率提高,半染时间缩短。采用金属盐Al2(SO4)3或FeSO4作为媒染剂可以提高试样的颜色深度,而媒染剂及媒染工艺对试样的色调会产生较大影响。媒染柞蚕绢丝织物的各项色牢度可以达到3级。文中研究可为蓝莓资源的综合开发利用以及制备生态纺织品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本文根据榆林市自然状况、树种资源、林业区划及各区域林业发展的规划状况,调查了种苗发展的现状,提出了种苗生产实现基地化和良种化供应的建设规划。  相似文献   
6.
锦鸡窄吉丁是毛乌索沙地飞播固沙林主要灌木柠条、踏郎、花棒的重要钻蛀性害虫,1年发生1代,以老熟幼虫在寄主枝干部越冬。6月中旬为羽化盛期。采用周期性平茬防治技术可有效抑制该虫危害。  相似文献   
7.
应用3.2%阿维菌素乳油、25 g/L高效氯氟氰菊酯乳油、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30%唑磷毒死蜱-蛀虫净+增效剂LS-906、5%二嗪磷颗粒剂、50%敌西·辛硫磷乳油6种药剂,采用杆基喷雾,根部灌根、埋药、杆基注药方法分别对沙蒿木蠹蛾杆基初孵幼虫和根部钻蛀幼虫进行防治试验.结果表明:6种药剂施用后虫口数量均有减少,3...  相似文献   
8.
微卫星标记具有数量多、在基因组中分布广、多态性丰富,呈孟德尔式共显性遗传、检测快速方便等优点,在动物遗传育种中显示出较好的发展前景。笔者综述了微卫星标记及其在动物遗传育种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9.
在榆林市樟子松2年生和4年生营养钵苗圃,选用3种除草剂、2种混剂及其不同剂量,进行了除草效果试验,结果为在除草高峰期施药后30d左右,试验处理的除草率为51.3%~96.9%,2种混剂各自的平均除草率都高于单个药剂,单个药剂的平均除草率23.5%割地草最高;除草剂及其混剂达到一定浓度后会对培育的苗木产生伤害,与单独用药相比,混合用药发生药害的剂量较小,适宜最大剂量为23.5%割地草1 350ml·hm~(-2)、12.5%拿捕净1 500ml·hm~(-2)、10.8%盖草能900ml·hm~(-2);2a生苗圃混合用药的致害剂量低于4a生苗圃,23.5%割地草+12.5%拿捕净、23.5%割地草+10.8%盖草能各药剂最大适宜剂量2a生苗圃分别为450ml·hm~(-2),4a生苗圃分别为750ml·hm~(-2);综合考虑,2a生樟子松苗圃地应优先选用的药剂及其适宜剂量为23.5%割地草,2a生苗圃地750~1 350ml·hm~(-2),4a生苗圃地1 800ml·hm~(-2);混合药剂23.5%割地草+12.5%拿捕净,23.5%割地草+10.8%盖草能,适宜剂量为2a生苗圃地各药剂300ml·hm~(-2),4a生苗圃地各药剂750ml·hm~(-2)。  相似文献   
10.
笔者通过细读罗伯特.金.默顿的《社会研究与社会政策》一书,着重分析了默顿三个层面的制度问题,即科学的四类制度性规范,制度化利他主义和制度变迁。笔者认为,在当代社会,默顿的制度理论将继续在人类的科学研究中发挥重要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