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篇
  免费   0篇
农学   1篇
综合类   9篇
畜牧兽医   7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1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4篇
  2000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5年   1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正> 家蚕以桑叶为食料,从中摄取各种营养物质,建造蚕体,维持生命和生产丝物质。因此,桑叶的营养价值和实用价值,势必影响蚕的生长发育和饲料效率。为了明确不同桑品种的叶丝转化率,即茧层生产效率状况,曾选用湖桑32、湖桑7、湖桑199、湖选四个品种,于1986年秋蚕期进行了饲料效率比较试验,初步探明了桑品种间饲料率的差异程度。为了进一步明确上述四个桑品种春蚕期的饲料效率状况,又于1987年春蚕期进行了本试验,结果趋势与1986年秋蚕期基本一致。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3.
植物叶片在离开植物体之后会出现一系列重要的生理衰退变化并最终死亡,研究和探索这种生理衰退的过程和原因对于提示叶片的衰老机制,寻求延缓叶片衰老的途径及植物体自然衰老的机制和植物光氧化作用都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到目前止,对包括水稻、小麦、烟草、菜豆等在内的多种植物叶片的生理衰退过程进行了研究,积累了大量的资料;关于桑树离体叶片在贮藏期间的生理变化许晓风曾有过报道。本文主要对本所新培育的适合条桑育桑品种皖桑5号进行了研究,现将2003年春蚕期进行的研究结果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4.
以桑黄菌丝体生物量为检测指标,通过单因素筛选及正交试验对桑黄高产的液体培养工艺进行了优化。研究结果显示:桑黄最佳液体培养基配方:玉米粉30g/L,马铃薯300g/L,KH2PO40.5g/L,丝氨酸1.0g/L;最佳培养条件:在起始pH值6.0、摇床转速130r/min、培养温度27℃条件下,将培养3d的液体母种以15%的接种量,接种到装有100mL液体培养基的250mL三角瓶中,培养6d;在此条件下培养桑黄生物量最高,可达16.687mg/mL,比优化前提高了80.6%,经统计学分析,差异极显著(P0.01)。  相似文献   
5.
用人工有性杂交、单株选择、系统选育的方法育成桑树新品种 80 0 1。多年、多点区试鉴定结果表明 :80 0 1桑品种公顷桑叶产量 ,10 0kg桑产茧量均比对照湖桑 3 2有显著提高 ,且养蚕经过缩短 ,桑叶叶质成分优于对照 ,是一个农艺性状好、抗逆性强的优良品种  相似文献   
6.
淮北砂姜黑土桑园速成丰产栽培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淮北砂姜黑土区的特点,提出桑园速成丰产栽培的几点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7.
选育推广优良桑树品种,不仅能提高养蚕制种成绩,提高茧丝质量、提高出口创汇能力,而且在同等肥培管理条件下,可以多产桑叶、产好桑叶,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经济效益、增强蚕丝生产竞争力.  相似文献   
8.
对安徽省农科院蚕桑研究所培育的不同倍数体桑品种的叶质进行养蚕和制种鉴定.结果表明:用四倍体桑养蚕与对照(湖桑32)相比,产卵的良卵数和卵粒数均高于对照,用三倍体桑养蚕与对照(湖桑32 )相比,茧层量增产4%左右,这与桑品种的桑叶营养成分有关.  相似文献   
9.
优质高产桑树新品种8002的选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 选育经过优质高产桑树新品种8002的选育研究是安徽省农业科学院"八五"、"九五"重点科研项目之一.该品种是以高产、大叶品种7707作母本,叶质优、抗性强的品种新一之濑作父本,经人工杂交,基因重新组配,从中选出优良单株,经多年系统选择培育出的大叶、优质、丰产品种.此品种属鲁桑种.自1986年以来在安徽的合肥、六安、太湖、望江、天长及江苏、江西等地栽植,该品种均表现为适应性强、生长旺盛、叶质优良、发条数中等、净叶产量高、养蚕成绩好,现已在全省及周边省区繁殖、推广.  相似文献   
10.
用人工有性杂交、单株选择、系统选育的方法育成桑树新品种 80 0 1。多年、多点区试鉴定结果表明 :80 0 1桑品种公顷桑叶产量 ,10 0kg桑产茧量均比对照湖桑 3 2有显著提高 ,且养蚕经过缩短 ,桑叶叶质成分优于对照 ,是一个农艺性状好、抗逆性强的优良品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